木雕大师何汉林从艺40余年屡夺国家级大奖 以木为伴以刀为笔的“雕刻人生”
何汉林(左一)教儿子何东凯手工雕刻
何汉林在认真创作作品
《花篮》
《松龄鹤寿》
《花开富贵》
《岁寒三友》
何汉林
人物介绍
何汉林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自幼随父亲(潮汕地区著名木雕工艺师何长清)学习木雕艺术,得到父亲艺术真传,全面掌握木雕构图、布局、用刀、凿胚、细刻等技艺,成为何氏木雕第五代传人。
从事木雕设计制作40余年,作品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多次获国家级、省级金银铜奖,《百鸟朝凤》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花篮》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征集展藏于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汕头厅,《双凤朝牡丹》被中国木雕艺术馆收藏,《四季花鸟》被广东省委组织部机关文化走廊收藏。
2007年先后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08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雕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获“广东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3年评定为汕头市第十三批优秀拔尖人才、获汕头市首届“优秀人才奖”,其工作室评定为首届汕头市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
“玉不雕,不成器;木不雕,难成品”。1000多年前,潮州先祖发现了木头的温和与生命力,一块整木,在刻刀的精雕细琢下,花鸟鱼虫、珍禽瑞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变化多端的雕刻技法,创造出造型凝练、刀法纯熟、线条明快的艺术品,铸就而成的是根植于民间沃土的艺术奇葩——潮州木雕。潮州木雕始于唐代,成熟于明,鼎盛于清,以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艺术风格及悠久的历史、完整的体系、浓郁的地方特色而著称于世,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并称“中国四大木雕”。
潮州木雕技艺主要流行于粤东潮州、汕头、揭阳、海陆丰、兴宁、梅州等地和闽东南沿海一带,古属“潮州府”的地域,故统称潮州木雕。2006年,潮州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这一块块繁而不乱、精巧绝伦的木头背后,都有一名化腐朽为神奇的工匠。令人忧叹的是,这门“多层镂空、髹漆贴金”的传统技艺传承至今,手艺人已寥寥无几,2008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的何氏木雕家族第五代传人何汉林是其中的佼佼者。近日,记者走进何汉林新设于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工作室,听他讲述与木为伴40余年的“雕刻人生”。
17岁子承父业坚守初心40余年
何汉林出生于“木雕世家”,清朝嘉庆年间何氏家族就开始以木雕为生,20世纪70年代何汉林的父亲(已故木雕艺术家何长清)在当时的汕头木雕厂工作,每天下班后都会把木雕活带回家里做,耳濡目染下何汉林也渐渐喜欢上这项传统的活技。何汉林告诉记者,1976年,17岁的他开始随父学艺,并从最基础的磨刀开始苦练基本功。深得父亲艺术真传的他全面掌握了构图、布局、用刀、凿胚、细刻等技艺。1983年,父亲退休,何汉林顶职进入木雕厂工作。那时正值特区初创之时,是潮汕木雕供不应求的时代,木雕厂的订单多来自广交会,很多产品都出口国外。凭借着扎实的雕刻功底和一股闯劲,何汉林开始自己制作样品。“当其时潮州木雕多以人物作品为主,我觉得在题材上可以做些创新,于是在木雕台灯上融入了花鸟、松鹤等元素,将使用与工艺结合。”由何汉林创新设计的这款样品在广交会上大受欢迎,订单量飙升至几十件。随后,何汉林不走寻常路,继续把花鸟木雕作品带入市场,很快成为木雕厂独当一面的样品设计人员。
但很快,潮汕木雕行业遇冷,1995年,原汕头木雕厂解散,许多木雕艺人被迫转行。何汉林坦言他曾开过日用杂货店,经营过其他营生,然而“深爱木雕艺术”的种子却早已在心中生根发芽,愈发茂盛。于是木雕厂解散不久,何汉林遵循内心的意愿,自办工作室,继续干起了老本行。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即使生活清苦,甚至最艰难时生活难以为继,他都没有放下手中刻刀,作品刻一件,卖一件,勉强维持一家几口的吃住,而这在工作室中一待,就是40余年。40余年来,何汉林勤勉不辍,在日复一日的潜心钻研中提升技艺,相继创作出一批工精艺巧的作品,题材涉及山水、花鸟、虫鱼等,也终于在坚守中“雕琢”出自己的特色,屡获佳绩,将木雕艺术的路子越走越宽。
千刀万凿潜心创作3年成就一件作品
为了能让更多年轻人走近潮州木雕艺术,何汉林积极与学校寻求合作,2016年,这位广东省工艺大师将工作室搬进了市高级技工学校。走进何汉林新设于技校内的工作室,一进门,樟木散发的木头清香弥漫整个空间,40来平方米的工作室内赫然摆放着3块长2米高2米的木雕半成品,作品旁边,整齐码放着百余把雕刻工具,凑近一看,偌大的半成品上,错落有致地具象出数十匹形态各异的骏马,间或有颗颗分明的松果、倒垂的柳枝、勃发的竹叶,还有姿态妖娆的玫瑰花、凤尾竹及各式草木……花上半天时间,也不一定能数清这件由三巨幅木头拼接起来的长达6米的木雕作品雕刻了多少马匹、植物。从一块木头到一副名为《腾飞》的骏马奔腾木雕像,需要多少时间的潜心创作?何汉林风轻云淡一句:“3年,快要完成了。”用3年时间完成一幅作品,对于快节奏的年轻人来说显得十分漫长,然而对于何汉林来说,“作为纯手工艺人,3年完成一件作品再正常不过了,这还不是我费时最长的一件作品。”何汉林做木雕,常常一干就是白天连着黑夜,每天十余小时“泡”在工作室,手握刻刀,与沉实樟木为伴,宿舍、食堂、工作室三点一线,这不仅是何汉林近3年来的生活写照,也是他从艺40余年的人生缩影。
常有人问他40年如一日的生活“累不累”“闷不闷”,在何汉林看来:自小对木雕有感情,沉醉其中是一种享受,怎么会累?只要谈起木雕,这位沉默少言的手工匠人的言语变得生动起来。“创作一件潮州木雕,需要经过图纸设计、打胚定型、修观加工3道工序,工序之间环环相扣,不容许有半点马虎”。何汉林告诉记者,选材是潮州木雕的第一要素,原材料大部分都源自樟树,这是因为潮州木雕注重通透立体的造型感,对木料的软硬和坚韧程度要求非常严格。樟木恰恰能够从各个层面满足这些苛刻的要求,而且自身具有香味,能起到驱虫防腐的作用,所以是潮州木雕的首选材料。“绘图设计是随后的关键一步,要注重前后层次、整体轮廓构图设计,要让潮州木雕镂空雕的独特技艺体现出来,设计的基础要做好。”何汉林表示,潮州木雕杂糅了沉(凹)雕、浮(凸)雕、圆(立体)雕、通雕(多层)等多种精雕刻技法,而其最大特点在于“通雕”——一块整木上雕刻出多层镂空物象,层层镂空、重重叠叠、交相辉映,具有玲珑剔透的效果。雕刻完成的作品最后要经过修观、打磨,去掉刀刻的痕迹,让作品表面平滑细腻,记者在何汉林的工具台上就看到,最小的修观刻刀刀面细至1毫米。“而对于"髹漆贴金"这一潮州木雕的独特表现形式则因近年来"不喜奢华崇尚简朴素雅"风潮的盛行而渐渐淡出大众视野,为此"多层镂空"成为目前潮州木雕最具代表性的雕刻技艺。”何汉林说。
立足传统不墨守成规凸显个人技艺特色
说起潮州木雕最具有代表性的通雕技艺,何汉林正是那个身怀多层镂空绝技的佼佼者。何汉林子承父业,骨子里承袭者何氏木雕家族的传统雕刻技艺,然而在40年的木雕设计创作中,他也常常迸发出“新鲜”的创意火花,立足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地在木雕创作中融入新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进入木雕厂之初就在样品中创新融入花鸟设计赢得市场青睐,其个人创制的《岁寒三友》、《百鸟图》、《半畔花篮》等一批精品,参加各种展览会并获奖,一些还被国家级、省级博物馆收藏及被市政府选为赠送外宾的礼品。2011年其作品《百鸟朝凤》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这幅作品除了在构图布局、鸟的神形、花的姿态等独具匠心外,在细刻上更见刀法精湛,功夫甚深,将圆雕、浮雕、沉雕等糅合一体,成为何汉林成名作之一。
行业内人士评价何汉林的作品“构图饱满和谐,花草鱼鸟活灵活现、生动趣致”,何汉林却坦言他难以用言语描绘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在哪里,“我只有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摸索改进,才能知道不足在哪里,可以进一步精益的地方在哪里。事实上《百鸟朝凤》我前后创作了3个版本,每一版都不同,到了第3版,才觉得是当其时比较满意的版本。以"花篮"为题材的创作也是,我不喜欢重复的雕刻,每一个"花篮"我都设计了不同的元素和造型。”不满足于现状,精益求精成为何汉林精进个人木雕创作与技艺的“法则”,直至如今获奖无数,但提及“代表作”,何汉林并不自满,直言道:“我觉得我没有代表作,有些成品出来的当下自己是满意的,但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觉得不够完美,还有可以再完善的地方。”也就是在这样的反复雕琢中,何汉林将木雕艺人的巧妙心思和高超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集匠心于一体,赋玲珑于全身。
项目传承
木雕技艺传承后继乏人成隐忧
潮州木雕已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由于现代居住环境的改变以及人们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的变化,潮州木雕失去了原先的依存条件,加之传统民俗日益淡化,神龛、神亭等物品淡出日常生活,潮州木雕的实用功能日渐减少,潮州木雕在继承和发展中不得不面对诸多困局。另一方面,潮州木雕工艺精细,创作难度大,加工程序多,且多手工操作,既辛苦又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差,因此目前从事木雕加工生产的人愈来愈少,青年一代尤其不愿从事这项工作,这导致潮州木雕陷入后继乏人的境地,亟待抢救、扶持。
何汉林不无担忧地认为,木雕技艺传授不同于其他非遗门类,很难开班教学,只能靠以老带新,言传身教,让学徒在日复一日的观摩、练习中自己揣摩,直到“开窍”,找到自己雕刻的那个“窍门”。而如今,依靠木雕技艺营生难,生存空间狭窄,年轻一代难以沉下心来学艺,为让更多人走近这门传统技艺,作为该项目的省级传承人,何汉林积极“进校园”、参与非遗文化展示等活动,并尝试与技校合作设立工作室,也是为了吸引更多手工艺人感知木雕艺术。2010年左右,何汉林20岁的儿子何东凯突然对何汉林说他想学“木雕”,这让何汉林心中生发出难以言喻的欣喜。“东凯从小并没有刻意跟着我学习木雕,却很有天赋,有时他的很多创作是我们老一辈没有想到的,他常常能给我们意外的惊喜。”何汉林高兴地表示,儿子已经在木雕技艺传承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对于未来的传承发展,何汉林表示“依旧感到迷茫”“不知道年轻一代这条路可以走多远”。
“我不强求孩子,潮州木雕之所以成为非遗文化正是其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现实土壤,木雕技艺确实面临着难以挣脱的时代困境,但内心深处,我还是希望儿子能坚守下去,传承这门技艺。”采访最后,何汉林这样寄望道。
记者手记
潮州木雕极尽精致的雕刻工艺不仅是潮汕民间工艺中具有代表性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作为潮汕文化的载体包含了潮汕文化的社会成分和观念成分,反映了潮汕文化的地域特征。从繁而不乱、毫发毕现的精巧木雕作品到手工匠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精益求精的雕刻姿态,让我们既可以管窥潮汕文化缜密、细腻、精巧的特色,也可以领略散发着浓郁的潮汕民间色彩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艺术风格, 甚至可以从中了解潮汕人的思想、行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千百年来的人文积淀,文化精品的精巧展现及手工艺人的高超技艺带给观者的震撼贯穿了整个采访过程,对潮州木雕非遗文化有多赞叹,对技艺濒临失传的现实状况就有多唏嘘。潮州木雕是无数以木为纸以刀为笔的木雕艺人所铭刻的潮汕文化传统和智慧,它形象地展示着潮汕人的风俗习尚和人文精神,是一道富有文化内涵的风景线。我们希望的不仅是这种传统技艺能永久地保留与传承下去,更希望这一技艺承载的历史人文及生动风俗画像能活态展示下去,而不是成为记录扉页里难以触摸凹凸的平面文字。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刘佳纯
本报摄影本报记者 陈史林蓁
新闻推荐
兴宁罗先生:请问出售畜禽前要如何申报动物产地检疫?到哪里报检?兴宁市畜牧局:出售或运输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到所在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