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蕉岭县委书记陈伟明: 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三农”新变化
通过改革和探索,梅州蕉岭的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何森垚摄
扫描二维码对话蕉岭县委书记
在蕉岭县石窟河畔骑行,从林立的高楼大厦到“欲辨桃源何处去,清波千里入闲田”的田园风光,像电影画面似的在眼前掠过,路边热烈的凤凰花和浪漫的蓝楹花点缀其中,令人不禁感叹这里的生态之美。在这里,田园生活成为人们的向往,乡村振兴正在一步一步实现。
2017年12月,在省委农办对全省第一二批示范片绩效评估中,蕉岭县总分95.6分,在参评的2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蕉岭荣获2017年、2018年“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称号。
今年5月底,蕉岭县在全省率先发布《蕉岭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进一步细化。近日,蕉岭县委书记陈伟明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将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大健康产业、生态综合治理、文化创意传承、共建共治共享及精准脱贫攻坚“六大专项行动”,有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南方日报记者陈萍汤凯锋
通讯员祝银清
林剑湧汪敬淼
大胆探索
下好改革示范“先手棋”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从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单位”起,蕉岭就全方位发力,下了一步漂亮的“先手棋”。
蕉岭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下,制定了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的改革方案,开始了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乡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大胆探索。
经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蕉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率先在全省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全省首批14个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单位之一;全域梯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绿水青山正转变为金山银山……
2017年12月,在省委农办对全省第一二批示范片绩效评估中,蕉岭县总分95.6分,在参评的2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2017年7月和2018年5月,蕉岭获得“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荣誉称号。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9.38亿元,比增7.5%,增速居梅州市第一位。
在改革和探索的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但蕉岭县从始至终都怀着“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坚持打通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坚持环境底线,努力实现村庄面貌一新;坚持示范引领,推进全域梯次打造,根据97个行政村不同的工作基础,逐步打造成特色精品村、美丽宜居村和干净整洁村;坚持深化改革,激活农村发展动能,实现乡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陈伟明说。
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础上,今年5月底,蕉岭县又一次打了一场“主动仗”——在全省率先发布《纲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以“六大专项行动”为抓手,结合实际展开了一系列接地气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个个可借鉴的鲜活样本,朝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蕉岭县委、县政府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以“世界寿乡·富美蕉岭”为发展定位,致力将蕉岭打造成全国健康长寿产业示范区、全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先行试验区和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示范区。
振兴产业
促进三产深度融合
秋收季节,蕉岭大地飘着浓郁的稻香。
说起稻谷收成情况,长潭镇科诚农场的场主林干松一脸兴奋,“春季的早稻收了700多吨,预计全年水稻产量能有1400多吨,产值可达1700万元!”林干松笑着说。经过机械化的加工过程,从田间收割的稻谷变成一袋袋包装精美的蕉岭富硒大米,走进珠三角地区的千家万户,让大城市的人们第一时间品尝到源自世界长寿乡的绿色丰收成果。
这是蕉岭打造“一粒米”事业的缩影,近日,该县参加第十六届长沙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该县特有的竹稻米和优质富硒丝苗米为展品,获得与会人员的好评。
今年7月,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该产业园主要立足该县富硒资源、自然生态环境及休闲旅游资源等优势,按照“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全产业链要求,以推进基地支撑、产业融合、链条延伸、产品升级为方向,致力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不仅是大米,蕉岭县还依托吴清平院士和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等科研团队,因地制宜探索多元特色发展模式,大力开发一杯茶、一瓶水、一粒米、一棵笋、一瓶蜜“五个一”富硒长寿食品。
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入股等形式,该县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取得不错的效果,目前培育发展家庭农场25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20家、农业龙头企业45家。
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上,蕉岭深入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目前已打造九岭荷花基地、客家农夫、无花果基地等10多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建设富硒黑木耳、富硒大米等2个千亩以上的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蕉岭的三圳镇、长潭镇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蕉岭依托现有农业园区、农特产品基地、专业镇村等载体,组建综合性农业服务合作组织。目前,有农产品配送中心、家庭农场协会、农产品综合服务中心等1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有力推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帮助小农户节约增效,提高抗风险能力。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我们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方向,深度挖掘和利用深厚的生态资源禀赋,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发展现代农业,鼓励休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以生态功能区建设创造优质生态产品新供给,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力。”陈伟明说。
精准施策
凝聚基层党组织力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是“指挥所”更是“先锋队”。“蕉岭重点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入手,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以党建引领优化乡村治理格局,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陈伟明说。
广福镇广育村78岁老党员主动要求加入本村党员“认种一棵树、认扫一条路、认修一条圳”的活动;蕉城镇龙安村利用荒废老屋打造民宿,预备党员郑小峰牵头完成所在村民小组产权人的沟通工作;新铺镇同福村党员曾文质出钱出力置换地块,支持“三清三拆三整治”……
在蕉岭的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党员成为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在乡镇干部常驻直联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该县通过实施“头雁工程”“三强四带”工程等措施,努力把村级党组织打造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主心骨”。
不仅将基层党员的力量紧紧扭在一起,蕉岭还把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291名的干部选派到出生地(成长地)所在村或情况熟悉村开展联乡兴村行动,县财政每年配套约1000万元工作经费,从人才和资金两方面支援乡村振兴。
“家里有几亩地?在这个基地上班收入怎么样?孩子毕业了吗?”蕉岭县人大农村农业工作委员会主任林国良回到家乡蓝坊镇峰口村的第一件事,便是和邻里乡亲话家常谈谈心,并深入了解村里的产业发展和村民收入等情况。
“农村工作不是花架子,要沉下心实实在在去干才行。峰口村是省定贫困村,找准产业方向很关键,我想先了解村里的情况,然后根据村民的意愿和村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林国良说。
此外,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和镇级党校经常举行培训活动,成为乡村振兴人才“充电”和“孵化”场所。全县107个村级公共服务站还将升级改造,打造成为党服务群众的“红色阵地”。
新闻推荐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张玉丹陶磊统筹董玉“如果在田间采样时没注意,踩到红火蚁蚁窝,简直比踩到地雷还要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