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扶持集体经济发展首批试点村“上马” 壮产业“筋骨” 鼓乡村“腰包”
●首席记者张柯
特约记者祝银清林剑湧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丰收的喜悦溢满大地。每天清晨,蕉岭县三圳镇芳心村村民赖文辉夫妇就会早早来到村里的无花果基地干活。今年,当了10多年“猪倌”的赖文辉关闭了生猪养殖场,通过芳心村劳务合作社的安排,他们夫妻俩来到了无花果基地上班。
芳心村劳务合作社是该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产物。蕉岭县共有97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村有68个。该县以入选全省第三批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为契机,布下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开出加快发展的新“药方”,为芳心村等试点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
资源聚合打通“财源”
今年,蕉岭县制定印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方案》,按每村投入190万元标准,分批扶持25个试点村开展试点项目,推动首批13个村的项目于今年内落地。一批试点项目在村里铺展开来,盘活闲置资源,壮产业“筋骨”,鼓集体和村民“腰包”。
记者近日来到新铺镇福岭村,只见河岸旁一处工地上屹立着数座正在建设中的客家特色建筑。这是新铺镇众创中心,目前已初具规模,建成后将成为矮岭村、福岭村两个试点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核心”。“我们借助资源、人才等优势,将"乡贤+本土工匠"力量嫁接,引入商会运营管理。新铺商会正加紧组建,目前已发动全国各地30多位乡贤参与。”新铺镇党委副书记林文胜告诉记者,该镇在矮岭村、福岭村设立创业服务中心,致力形成人才和产业集聚效应,汇集全镇500多位各类工匠,通过此平台服务全镇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及农业现代化工作。据保守估计,项目建成后,第一年两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分别增加5万元至8万元,以后逐年递增约15万元至18万元。
掌舵
党建引领把好产业脉
“农村发展集体经济难,其中一个原因是农民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项目精准度不高。”蕉岭县委农办主任涂政平说,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就得对症下药,党建在其中发挥了“掌舵手”的作用。
今年5月起,蕉岭县党政领导多次到试点村调研,与农民代表座谈,倾听群众需求。6月,县委、县政府召开项目评审会,给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精准“把脉”。根据资源禀赋、集体“三资”情况、产业特色、群众意愿等,该县确定了首批13个试点村项目。以资源有效利用型、乡村服务型、物业管理型、混合经营型等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不同实现形式,配上精挑细选的产业项目,给村集体经济安上了发展的“加速器”。
蕉岭县时刻坚持党建引领,在试点村建立起党组织领导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运作机制,实行村级党组织书记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代表。同时,建立健全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党群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党组织在讨论决策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握好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盘。
固本
激活要素添发展动力
在广福镇广育村,黑木耳加工厂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安装,为接下来的木耳菌包生产高峰期“冲刺”做好准备。今年,广育村与蕉岭县南山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计划投资500多万元建设黑木耳产业园。建成后,由南山寿公司与广育村集体共同合作运营。“产业园第一年给村集体20万元分红,以后会逐年增加。”广育村党支部书记黄忠铎说,在产业园务工的村民每月保底工资有4200元,有13名贫困户在这里就业。村民也可以利用农闲期种植黑木耳。按一季来算,每亩收益可达到4000元以上,是种植普通水稻收益的好几倍。为带动更多村民种植黑木耳,广育村劳务合作社还向村民垫付50%的启动资金。贫困户钟志红就是在合作社支持下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租下5亩地种植黑木耳。“预计一年能增收2万多元。”钟志红说。
钱、地、人等要素被激活了,新型经营主体强了,赋闲农民就业了,财政“输血”正在激活蕉岭农村自身“造血”能力,释放出1+1>2的放大效应。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蕉岭法院法治宣传长廊升级亮相,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蕉岭市民能随时了解到更多法律知识。记者近日在蕉岭法院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