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护林员耐住寂寞以山为家,保护粤北生态屏障 护林数十载 喜看南岭绿
南岭护林员幸海茂(右)与队员正在巡山。
人物小档案
南岭森林护林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有雏形,1984年正式成立,30多年来经历了过渡期、传统护林期、精细化护林期三个阶段,如今整个保护区有护林员150人,管护森林面积5.84万公顷。
奋斗者说
我从小在南岭五指山下长大,如今是南岭森林的一名护林员。从1978年改革开放起,我就守护着南岭。40年来,我见证着南岭一点一滴的变化。和我一样,大多数护林员如今已双鬓斑白,为了南岭变得更好,我们把青春献给了这片森林,将继续为守护绿水青山而努力。
——蔡玉生
■我们的奋斗·百姓故事
饿了,馒头煎饼就咸菜;渴了,捧一把山泉水。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只为守护广东最大的“绿肺”。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南岭保护区),拥有近6万多公顷山林,珍稀濒危植物种数超过广东省总种数的一半,是全省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物种宝库”。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30多年来,南岭保护区广袤的山林里,南岭护林队无论严寒酷暑,坚持每天巡山两次,用脚步丈量数百万里山路。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守住了粤北生态屏障,为绿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南方日报记者朱红鲜通讯员赖南坡摄影董天健
“林二代”接过护林棒
南岭保护区地处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中段南麓,南北宽约38公里,东西长约43公里,总面积达5.84万公顷,坐落在广东省韶关市的乳源县、乐昌市和清远市的阳山县、连州市境内,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自小在林场长大的蔡玉生,受到父辈们熏陶,对自然的花草树木充满了热爱。“我们是在林场长大的,这注定我们与这片山林为家。”蔡玉生说,他的祖籍在梅州丰顺,父辈是第一代林业人,他是“林二代”。
1978年,环境保护概念首次纳入宪法范畴,提出“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一年,18岁的蔡玉生从父亲手中接过护林的重担,跟20多个同事扎根在了南岭五指山下,一待就是40年。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在原乳源乳阳、乳源大顶山、阳山龙潭角、阳山秤架、连州大东山五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组建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与蔡玉生一样,当大量年轻人奔赴城市,追赶经济发展的浪潮时,不少人却“逆向”走入深山,当绿色的守护者。“可以感觉到,国家对山林保护越来越重视。”今年59岁的王启财也是“林二代”,为了准确摸清负责区域的基本情况,他和蔡玉生的足迹踏遍了每一个山头,哪里种了什么树,林木的蓄积量、宜生树种,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这些情况被转化为一组组数据,在他的脑海里扎根。
一代又一代护林人的坚守,让越来越多人参与到生态保护中。如今,南岭保护区护林人员已达150人。
巡一圈山林要走5个多小时
在蔡玉生心中,守山护林是护林人毕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每个人一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山上度过。
10月12日,天边刚露出一丝光亮,生态护林员王启财就起床,洗漱、吃早饭、准备干粮……早上8时就背着一天的干粮从管护站进山。
“以前年轻有劲儿,转一圈挺快。现在走一圈,我得花5个多小时。”王启财负责的南岭横龙北片区,护林线路长,一圈有20多里山路。40多年来,王启财每隔几天就要在片区转一圈,定期向管理处汇报。到了秋冬防火护林期,每天晚上他还要冒着寒冷的大风再多转一次。
“慢点,小心滑倒!这个是红豆杉。”山路陡峭,王启财一边提醒记者留意脚下的路,一边向记者科普路边稀有的植物。他说,这里原本没有路,时间长了,队员们便踩出了一条巡山路。
“当年我们背枪巡山,现在环境好了,一柄镰刀,一条木棍就够了。”由于常年在山路上奔波,王启财脚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踏破了多少双黄胶鞋,杵坏了多少根木棍。
气候是巡山路上更大的挑战。每到冬天,山上气温更低,“啃一口煎饼就一口咸菜,风便"嗖嗖"地灌进嘴里,冻得牙齿发疼。”护林队副队长幸海茂说。
年复一年的护林清苦孤寂。由于保护区内山岭连绵,地势峻峭,护林员不可能每天都上山下山,为了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率,值班的护林员要长期住在山里。
“年轻那会还真耐不住寂寞。”幸海茂告诉记者,为了避免枯燥和出于安全的考虑,如今护林员都是三天换一次班,轮流到山里住,住的日子长了,山里也就成为了另一个家。
“家人总是聚少离多,感觉亏欠了孩子。如今孩子已长大,在珠三角工作,一家人相聚的时间更少。”蔡玉生感叹说,虽然家就在山下,但他在家的时间很少,“本想着就干几年,没想到一干就40年。”
中午12时,走完了预定的巡山路线,王启财和幸海茂拿出自带的干粮,就着山泉水,草草地解决了午饭。经过短暂休息后,他们继续上路,直到傍晚回到站里。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护林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逐渐得到改善,监控器、无人机等现代化科技也运用到巡山中。
“过年终于可以看上春节联欢晚会。”幸海茂说,2016年,横龙北管护站修建了新的楼房,新配备了电视,并修建了新的瞭望塔。
野生动物成守林人“朋友”
守护山林的几十年,并非一帆风顺。
“在上世纪80年代,南岭森林被破坏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山下的村民经常会上山盗伐,给护林工作加大了难度。”但让幸海茂感到欣慰的是,随着广大群众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护林队工作得到很多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如今,村民上山砍柴、偷猎、盗伐树木的也少了,一些不曾见到的野生动物,逐渐成为了陪伴他们守山的“朋友”。“偷猎人少了,鸟儿也就不怕人了,偶尔还能看到几只小猴子窜到管护站来。”
为了能吃上新鲜蔬菜,护林员在管护站种了蔬菜、瓜果。“时常见到一些漂亮的鸟儿,有些都叫不出名字,它们隔三差五地跑来菜园偷吃。”幸海茂指着被鸟儿啄食过的瓜果说。
王启财说,小时候经常看到一群群候鸟飞过,林里时常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的鸟,后来有一段时间少见了。近些年,不少似曾相识的鸟儿又飞回来了。只要发现新鸟类,他们都会向管理部门报告,相关专家跟踪研究。目前,南岭发现的鸟类已有300多种。
2002年,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以下简称南岭保护区管理局),为了做好山林防火工作,保护区又建立了一支年轻人组成的森林防火队。
作为众多濒危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加强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维护生态平衡、拯救珍稀濒危物种、开展科学研究等有着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通过护林管护工作不断加大力度,无数护林人的默默坚守,绿水青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南岭的珍稀动植物又多了起来。”南岭保护区管理局管护科科长谢国光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丰顺县埔寨火龙果迎来丰收季。当地火龙果实现产销两旺。日前,笔者到埔寨镇的火龙果种植基地看到,果场四处呈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