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丁宝桢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丁宝桢出生于织金县牛场镇。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丁宝桢考取进士,先后任岳州、长沙知府。48岁又出任山东巡抚,57岁升任四川总督。“平远奇男抚东督川勇于任事惩恶扬善一身正气;晚清重臣爱国为民睿智超群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这副对联,概括了丁宝桢一生的功绩,也是他德政双馨的人格写照。
丁氏家族长盛不衰,传至丁宝桢已历百年。乾隆初年,其先祖丁福汉,经商来到贵州省平远州牛场镇,见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便定居下来。丁福汉虽是生意人,却十分重视子女教育,其子丁公俊深受影响,后来考中秀才,留下一首诗:
人非圣贤无高下,世代忠良不可差。读书耕田不误时,精忠报国品自嘉。廉洁奉公身高洁,尊老爱幼在天涯。一旦蒙恩受命时,不负朝廷不负家!
这首诗,被丁氏后人当作家规,培育了丁氏良好的家风。
丁公俊之子丁必荣,37岁做官,先后任四川酉阳州州判和昭化县知县,廉洁敬业。丁必荣之子丁世棻,27岁成为优贡,在贵州镇远府训导职位上,十年如一日,克勤克俭,兢兢业业。丁宝桢即是丁世棻之子,深受家风涵养熏陶,无论在哪为官,都留下了勤廉好名声。
丁宝桢在山东为官13年,历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山东巡抚。在此期间做了三件名传一时的大事:一是智斩太监安德海;二是督治黄河水患;三是创办山东机器制造局。由此,丁宝桢也被称为晚清山东最有作为的官员。
1886年,67岁的丁宝桢逝于四川总督任所。噩耗传出,山东父老悲恸、惋惜、哀叹,请求朝廷将丁宝桢的灵柩运回山东,后将其遗体葬于历城华不注山麓。可见山东百姓对这样一个外乡人表达了何等的挚爱与尊敬!
丁宝桢有子五人,长子丁体常,官至广东布政使;次子丁体勤,任山海关通判。侄孙丁道衡则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教育家。丁宝桢虽在外为官多年,但始终重视教育子孙,其家教家风从留给儿子的信中便可窥见一二。
他在给儿子丁体常的信中说:“我之做官,志在君民,他无所问。宁可被参而罢黜,断不依阿以从俗,而自坏身心,贻羞后世也!”
联想他在山东、四川为官时,革除陋规、清查账目、扭转官风的举措,他立下这一为官以君民为重的家规,实让人钦佩。
丁宝桢还告诫儿子:“至做官一事,原是讲求做事······万不可有心其间,一涉有心,即易入于钻营,将顺卑鄙一路,切毋以此为念。立定脚跟,做人做事,方是大丈夫所为。”
做大丈夫,不做钻营之小人,是丁宝桢自己的写照,也是对子孙的告诫。
古语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的便是年长者一生坚守的价值追求,能融入后人的血脉。良好的家风还能成为激励世人的强大精神力量,流芳泽世,砥砺人心。丁宝桢是这样,其他名人先贤也无不如此。
(严淑搜集整理)
新闻推荐
先造林后补贴和造林工程管理模式改革启动 平远梅县入选省级试点
本报讯(首席记者张柯)记者近日从梅州市林业部门获悉,省林业厅启动先造林后补贴和造林工程管理模式改革两项试点工作,平远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