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化改革要底气 向精准项目要效益 蕉岭加快鼓足村集体“腰包”促振兴

南方日报 2018-10-15 06:29

三圳镇芳心村的无花果基地里,村民成为上班族,到了点准时从田里下班回家。祝银清摄

蕉岭县夫妻树木耳产业园内的工人们正在生产菌包。广福镇供图

崭新的厂房里摆着做好的菌包。广福镇供图

穷家难当,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过去,由于村“两委”“无钱办事”,常常导致基层村级党组织“有心无力”,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和“输血”质量刻不容缓。

针对当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思路不够明确、资源利用率较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去年省委农办、省财政厅启动广东省第三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申报工作,具有农村综合改革良好基础的蕉岭县成为试点之一。

为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蕉岭县进一步发挥系列国、省字号的农村改革及新农村建设成效,向深化改革要底气,向精准项目要效益,并根据成功获批的25个试点村的不同产业特色、资源禀赋、集体“三资”情况、群众意愿等实际,确定了14个资源有效利用试点项目、4个提供服务试点项目、4个物业管理试点项目、3个混合经营试点项目。其中,13个试点村的项目有望于今年内有效落地,为鼓足村集体“腰包”、加快乡村振兴筑牢发展自信。

●陈萍祝银清林剑湧

精准落地项目

建成木耳产业园奠定“造血保障”

“下午三点我们就要对进出产业园的路面进行浇筑,你们早一点过来,不然就进不去啦!”日前,广福镇广育村村支书黄忠铎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

午后,记者来到广育村庐下山,沿着山路来到蕉岭县夫妻树木耳扶贫产业园,看到崭新的厂房已经准备就绪,机械也已在试运行,食用菌灭菌柜里散发出一种高温烘烤的味道,分料机上堆着小山般的木屑,纯电动菌包装袋机一字排开,地上摆着上午做好的菌包。

据介绍,蕉岭县夫妻树木耳扶贫产业园占地总面积15亩,是由广育村“两委”利用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和产业帮扶资金投资兴建,总投资额约500万元。眼下产业园的基础厂房已成规模,黑木耳菌种培养发菌室、净化室等功能设施已配套完成。此项目建成后,由蕉岭县南山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广育村委会共同合作,制作木耳菌包,推动周边群众发展黑木耳种植产业。

“我们与蕉岭县南山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以水稻秸秆、稻糠、废旧木屑等农业生产废料为主要原料制作木耳菌包,采取"党支部+公司+经济合作联社+农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模式,实现农户、村集体双增收。”广福镇党委书记陈国政说。

根据合作协议,产业园第一年将给村集体20万元分红,以后逐年增加,而在此务工的村民,每月可领到4200元的工资。刚发出招聘信息,村民纷纷前来报名,“目前招了47名工人,我们优先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广育村党支部书记黄忠铎说,目前有13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这里上班。

为保证该项目能切实帮扶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黄忠铎介绍,广育村在引进项目之前,已做了多次深入调研,且经过多次试种,产量和质量都很好。黑木耳种植以农业生产废料为主要原料,可实现循环农业。在培育和生长期间,无需打农药、施肥,公司会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村民种起来也容易上手。蕉岭县南山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余秀峰表示,广育村发展黑木耳种植具有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优势,产品市场前景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对改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作物布局、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等有"一举多得"的作用。”

据悉,发展黑木耳产业有一个很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利用秋收后的农闲期来种植,预计收成后每亩黑木耳的纯利润能达4000元,是普通水稻种植的好几倍。众多利好因素让许多贫困户也想自己发展种植。钟志红是村里的贫困户,合作社帮他垫付了50%的启动资金,完成了种植木耳的愿望,通过租赁5亩地,收成后公司保价收购,一年能给家庭增收2万多元。

“对于我们村集体经济来说,企业第一年给村集体20万元,并逐年递增,这样收入就有了保障,开展村里的各项事业就有了底气!更重要的是项目能真正带动村民持续增收!”黄忠铎充满底气地说。

深度整合资源

致力打造众创中心“共赢样本”

每逢圩日,新铺镇的集市上便人头攒动,前来采买的群众络绎不绝,福岭村的村民陈左敏在这里经营了一间店面,主营房屋建筑施工,拥有一个约35人的工班,涉及石匠、木匠、雕刻匠等各类人才,遇到活多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开心,但也会有几个星期都无人问津的时候。

最近,他听说镇里正在建众创中心,就赶紧把自己的特长报了上去,“登记了以后会有技术比赛,赢的人有机会在众创中心展示自己的作品,有助于宣传我们的手艺,这样就可以接到更多的活了!”陈左敏说。

陈左敏所说的众创中心位于新铺镇福岭村,占地约1.2万平方米,目前正在抓紧建设。据悉,此项目旨在挖掘整合本土工匠、乡贤企业家及各类产业要素,通过建设集客家文化展示区、众创产业区、生活休闲区于一体的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人才和产业聚集地,把外出乡贤的先进技术、人才、优良产业带进来,把本地的农林牧产品等推出去,从而实现村集体、企业家和工匠人才等同创同业、共赢发展。

“由镇党委政府牵线搭桥,新铺商会的乡贤企业家充分利用本地资金和人脉优势,以众创中心为展示交流平台,成立农村技术人才服务公司。”新铺镇党委副书记林文胜表示,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福岭村、矮岭村各计划投入190万元扶持资金入股农村技术人才服务公司。2019年1月底前项目建成后,根据合作分红,第一年该两村的村集体经济将分别增加5万至8万元,然后逐年递增约15万至18万元。

“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福岭村和矮岭村的泥水工、木工、铁匠等较多,平时他们都是通过熟人介绍等做一些零散工,通过建立众创中心,将充分调动当地农村工匠等各方资源,打造一个链接供需两端的平台,为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提供人才支撑,对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有直接推动作用。”新铺镇党委副书记林文胜说,目前全镇已有500多名各类工匠技术人才登记在册,届时该平台将整合这些人力资源对接市场,并通过提供参与项目建设、为项目周边产业服务等就业形式增加农民收入,预期人均每年增收1万元左右。”林文胜说。

据悉,众创中心平台的农村技术人才服务公司属于提供服务型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模式,当地正稳步推动该创新举措真正落地,为深度激活企业、农民与村集体效益开辟出新的实践路径。

联合潜力企业

探路混合经营结出“多元致富果”

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主体村之一的三圳镇芳心村,吸引了众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规模化的蔬菜种植、葡萄园基地、城市菜园、百香果园等产业串珠成链,人气爆棚。

今年,村里又进驻了一家新企业——广东仰韶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因看中蕉岭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该公司在芳心村流转了110亩土地建设无花果基地,计划开拓更广阔的休闲农业市场。这让村“两委”班子看到了机遇,“这个企业有实力,而且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我们打算以土地和资金入股的形式,增加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芳心村村支书郑淑平说。

据了解,对于诸如芳心村一样成为试点的村,中央财政、省财政和市县财政给予近200万元的专项资金补助,用于鼓励土地流转、零散土地整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物业经营等。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芳心村“两委”从本村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及特色等实际情况出发,研究确定了投资发展无花果种植深加工和厂房租赁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该企业具有丰富的无花果种植、研究、产品开发和深加工经验,因看中它的发展潜力,我们村"两委"班子商量后,与村民代表、监委会开会达成一致,与企业正式签订了合同入股基地建设。按照合同,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2万元左右。”郑淑平说,除了采用村企共建模式发展无花果基地产业外,芳心村还积极探索物业管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我们村每年还向进驻的基地收取相应的管理维护费用。如蔬菜基地能收8000元的费用,葡萄园能收4000元,以此盘活各种闲置资源,下一步可以共同发展乡村精品游、特色农旅体验等。”

不仅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芳心村还成立了劳务合作社,与企业签订合同,按需输送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从今年7月关闭猪舍告别养猪业,当地村民赖文辉一早报名成为劳务合作社社员,目前已在无花果基地上了两个多月的班,当下的工作和待遇让他很是知足,“合作社会为社员培训并安排工作,我来这里上班每天有120元的工资,两个多月下来能领到约8000元,感觉生活有了保障。”

芳心村因地制宜选用混合经营试点项目模式,有效通过村企共建,探索出了一条多元化经营实现村集体经济与企业、村民共赢发展之路。

对话

蕉岭县委农办主任涂政平:

项目成熟一个

启动一个

发展一个

带动一片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蕉岭作为广东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优秀生”,在建设全国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先行试验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蕉岭县又被列入国家级整县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名单,这些都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一系列的改革过程中,蕉岭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工作的,接下来需要重点攻克的难点又有哪些?蕉岭县委农办主任涂政平一一解答了这些疑问。

南方日报:您觉得蕉岭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涂政平:2013年,蕉岭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单位”,开始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并于2013年11月成立了广东省首家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且出台了广东省第一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农民个人产权进行流转交易。制定了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的改革方案,开始了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乡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大胆探索。

“三变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我们全县都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社制度,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推动“一户一就业”行动,探索“企业+经济联社+合作社+农户”生产体系、“企业+品牌+基地”经营体系,通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整合并盘活农村闲置“三资”,引导企业、村集体、农户、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这些基础性工作为村集体经济茁壮成长提供了沃土。

南方日报: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蕉岭是如何结合实际推动工作的?

涂政平:今年5月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到试点村进行调研,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精准“把脉”,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试点资金投入的精准度,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域。

县委农办牵头组织各试点镇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优化完善项目方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充分论证项目方案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充分考虑群众收益,积极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试点项目可操作、可落实。在此基础上,印发了《蕉岭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我县坚持“试点项目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目前在25个获批的申报试点村中,结合实际研究确定了首批13个有比较成熟项目落地的试点村,确保试点项目有合作企业参与、有社会投资支持,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并坚持相关领导帮扶指导、镇有关领导挂点督促检查,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压实责任,推动一批试点项目落实落细,真正做到出真招、求实效,有质量、见成效。

新闻推荐

普法宣传进企业法治观念入人心

为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日前,蕉岭县司法局、普法办联合县人社局、妇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单位联合在县汽运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