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主动融入“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战略 高质量建设“诗画梅江 文明客都”
梅江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围绕生态富民强市发展目标定位,主动融入市委、市政府“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战略,坚持“三城联动”,发展“三大板块经济”,着力营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软硬件环境,高质量建设“诗画梅江、文明客都”。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的背后,是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及效益的不断提升,上半年,该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分别比增37.5%、10.7.%和10.2%。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添后劲
“老街的房子修缮了,杂乱的电线也规整了,乱摆乱卖乱停放的现象也看不到了,总之就是整齐、整洁!”家住江北老城油箩街的梁叔对日益改善的老城环境颇为满意。今年,梅江区在实施江北历史文化街区改善提升工程基础上,于5月份启动了对老街区“六乱”现象的百日整治行动,进一步提升了老城区的宜居宜业环境,深得百姓好评。
这是梅江区立足生态优先,优化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拳治理“脏、乱、差”现象、治理黑臭水体等,并通过实施“河长制”“街长制”等制度,落实每一条河道、城乡主要道路责任人,实行网格化管理,以长效监管机制持续提升城乡宜居水平。同时,全面吹响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号角,积极开展水质达标整治行动,坚持立行立改整治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案件等,对环境污染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把最严厉的整治手段落实到每一宗涉环保案件,把环境保护意识传递给每一个干部,把环保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全力守护绿水青山好环境,为绿色发展增强后劲。
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实现绿色发展重要基础。该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一手抓环境一手抓经济,两手抓两手硬,为地区发展注入绿色后劲。在产业谋划方面,突出创新、生态、文化等主题,谋划实施“三城联动”,发展“三大板块经济”,让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据了解,该区当前正着力推进以东升园区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智城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着力推进以江南新城为核心的生态宜居新城建设,全力发展城市经济和总部经济,完善城市商业圈、生活圈;着力推进以江北古城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打造“一水一画”城市新名片。同时,为实现城市功能区的优势互补,形成结构呼应、风貌各异的经济发展格局,该区突出谋划实施“三大板块经济”,即以壮大医疗健康产业为重点发展“医康养”板块、以繁荣城市经济为目标发展商贸物流板块、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发展农旅板块,着力丰富经济发展的结构类型。接下来,该区还将进一步发挥绿水青山优势,立足实际科学开发清凉山、百岁山、明阳寨“三山”,白宫河、周溪河、黄塘河“三水”,小密水库、黄坑水库、干才水库“三库”,通过保护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夯实梅江生态基础,推动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
重塑文脉 农旅融合促振兴
蜿蜒的周溪河自北而来,在梅城三大书院之一的东山书院侧奔入梅江河,其流经之处既有黄遵宪故居所在的人文胜地攀桂坊,亦有嘉应学院、高职院校、梅州农校、东山中学和中国客家博物馆等现代文教基地,是梅州城区的重要文脉。如今,梅江区依托这一重要文脉,修建起了十里梅花长廊,随着步行栈道、时光隧道等项目陆续建设完善,古老历史文脉以唯美的形式得以重塑,“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的盛景初见雏形。
近年来,梅江区把锻造城市名片、增添城乡魅力作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力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抢抓“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契机,充分挖掘悠久厚重历史人文,依托良好自然生态,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与乡村发展的互融互通,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造亮点、谋成效。
立足区域发展实际,该区谋划实施了十里梅花长廊、黄坑田园综合体、江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三大重点工程项目,涵盖了重塑历史文脉、优化城乡环境、彰显城市品位、营造宜居宜业环境等多个内容,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统一。于去年国庆开放的黄坑田园综合体项目,以其独特的田园生活体验、紧靠城市的城郊经济特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光。富有客家元素的民居建筑、别出心裁的家庭农场,让广大市民流连乡土田园之中,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既美化了乡村环境,也带动了村民致富;在江北老城区,年初的元宵活动在修缮一新的历史文化街区上演,中山街、油箩街等百年老街区热闹非凡,数万名游客看舞龙猜灯谜、走骑楼寻古韵,客家人对新春的美好祝福点亮了整个历史文化街区。客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向外界展示了人文秀区的深厚内涵,也成为了这座城市最独特的名片。
补齐短板 营商环境再优化
“我们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企业审批程序,降低创业门槛,为广大投资者营造快捷便利的营商环境。”该区工商部门负责人介绍。无论是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梅江区部门窗口,还是在该区各有关审批监管窗口部门,“一站式”办理服务实现全覆盖,打通了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让“办事只进一道门,最多跑一次”成为现实。优化政务服务,激活市场主体,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正成为该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的一大缩影。
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更是城市文明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梅江区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筑巢引凤”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基础上,着力优化软硬件环境,补足服务经济发展的各项短板,为产业发展提供“温床”。
在服务能力建设方面,梅江区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入手,深入开展“转作风、比奉献、树形象”主题活动,引导全区上下牢固树立重实体、兴实业理念,深化“暖企”行动开展,由区五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辖区百家企业,切实为企业发展解决用地、用工、融资等难题,鼓励企业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加大技改投入力度,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并帮助部分发展意愿强烈、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同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等多项措施,调整部门权责清单40多个,帮助企业争取技改奖补等资金4600多万元。近年来,梅江区还结合企业用工需求,通过举办就业招聘会,建立园区、企业、职教三方联合培训机制等举措,为企业输送用工20000多人,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近3000人,切实保障了企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
在硬件基础建设方面,梅江区围绕打造百亿元产业共建示范园区、实现百家规上企业“两个一百”目标,全力推进园区提质增效和扩建工作,着力完善水电管网、标准化厂房、创新人才公寓等基础设施配置,园区配套功能日益完善,项目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为未来发展“物联网”产业,实现工业经济的提质增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积极承接城市建设管理职能,不断完善交通水利基础设施,融资3亿元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梅江干流沿河4个镇级污水处理厂、42套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动工建设,饮用水源地和主要江河段水质达标率100%,全力服务好江南新城36条市政道路和11条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9.5公里,为企业的落户发展提供了环境承载力。据统计,该区共有国威电子、志浩科技、威利邦电子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多家,年产值达30多亿元,风华环保、冠锋电子、裕丰食品等“新三板”上市企业6家,近年来落户中心城区的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曾仕谦 钟伟才)
新闻推荐
富乐花园公交站台设施损坏严重。(洪国栋摄)本报讯(见习记者洪国栋)有市民日前向本栏目反映,位于梅江区东山大道的富乐花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