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 那年洪水涨上棚

梅州日报 2018-10-05 10:29

□黄和祥

那是在1970年9月14日,中午我从丰顺县北河路过,只见河水奇怪地往上游倒涌。水位不断往上涨,一会就涨满了江面,觉得情况不妙,迅速跑回家去。到了村口大声呼叫:“洪水来了,大家赶快收大水啊!”村民们半信半疑。不一会儿,洪水就奔进村子来了,人们心急了,开始紧张地把该搬的东西搬上棚去。父亲那时上街市去了,母亲首先扶起了八十多岁的外祖母上了木棚,接着把几个小孩都叫了上去,马上想起村里的孤寡老人三叔婆,急忙把她带过来送上了木棚,然后才和我们一起慌忙把比较贵重的东西搬上木棚。那些贵重的东西无非是单车、衣车、时钟、衣服和床上用品以及猪和鸡。正忙碌间,父亲满身湿嗒疲软无力地回来了,他是游过了百多米宽的洪水急流回来的,快游到岸边只剩下几米时已无力再游了,眼看就要被洪水冲走,是岸上的人大声叫喊,让他拼出最后的力气才游到岸边,村人急忙把他拉上岸才不至于丢了性命。父亲是操心着家中的老少,冒着生命危险赶回来的。

父亲刚坐下不久,洪水就奔进屋里来了,村里充满着人们嘈杂的呼叫声、猪叫鸡鸣狗吠声,一片慌乱。居住在下堂屋的宽叔蹚着过膝的洪水过来求助父母亲帮他把饲养的几头大猪抬上棚去。宽叔依靠着做豆干养猪维持生活,父母亲二话没说就放下自家的事去帮他了,回来时洪水已涨到了齐胸深。满屋漂浮着来不及抢救的东西。

到了晚上,大风大雨交加,天空一片黑暗。我趴在梯子上,在黑暗中时刻关心着水位的上涨,在风雨声和饥饿中度过了不眠之夜。

第二天是中秋节了,洪水不但没有退下,反而继续不断往上涨,把门洞和窗户都淹没了,眼看就要涨到木棚上,这时三兄在洪水的激流中,推着一块门板,让三嫂和她的女儿坐在门板上,缓缓地把她们送到我们居住的上堂屋来了。三兄是在对面的反照屋居住,房子比较低,洪水漫上了木棚,水位还在不断上涨。情急之下利用一块大门板自救。幸亏三兄水性好,脱离了险境。

约三十多平方米的木棚,堆满了搬上来的东西,堆养着猪、鸡,挤满了十几个人,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大家只能蹲着,棚里闷热逼人,因门洞和窗口都被洪水淹没了,天上又下着大雨,屋顶瓦面不透气,氧气稀缺,使人昏昏沉沉非常难受。大侄女昏了过去,父亲知道是缺氧的原因,急忙找了一根木棒捅破了瓦面上的玻璃天窗,才使小女孩清醒过来,转危为安。

最难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因洪水突来,事前毫无准备现成的食品,棚上不能生火做饭,那年代又没有电饭煲,只能挨饿着,饿得小孩哭着吵着,猪儿也饿得嗷嗷叫。还是母亲有办法,用平日里点火照明的竹子,乡人叫“真子火”,烧了几壶开水,把家里仅存的两斤面线泡成面线汤分给大家充饥,每人只分得一小碗清稀的面线汤,人们在饥饿、恐慌、闷热的恶境下艰难度日。事后才知道,导致这次突发性的洪水灾难是受特大台风影响,龙颈水库堤围决口,造成了历史上最大洪水,整个汤城成为泽国,损失极其严重,尤其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东高园,就在北河旁边,四周地势低洼,洪水一来就成了孤岛,乡人称水上莲花。历来每年都要浸上一两次洪水,每次洪水我们都要累上三五天,累得筋疲力尽。

好在1993年当地政府领导全镇人民进行河流改造工程,河道畅通了,从此不再发洪水了。

新闻推荐

超用电负荷烧毁7电表 事发丰顺县潘田镇新南村

路边电表起火冒浓烟。本报讯(记者梁志航通讯员温红)昨日早上6时许,丰顺县潘田镇新南村南溪围路边一电线杆上的电表箱内7个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