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骚客风流处 今日繁华商贸城 紧邻文教圣地攀桂坊和望杏坊,是古时文化兴盛之地
摄于1893-1904年间。拍摄位置大致在现德龙大桥附近河床上,处于程江与梅江的交汇处,是以前老百花洲所在地。
梅江河上百舟轻泛,百花洲尾人才辈出。
20世纪20年代,程江与梅江汇合处。青春百年照相馆
百花洲影剧院承担着播放电影、表演文艺等众多重要功能,成为当时梅城的一座地标建筑。
“百花洲畔水悠悠,无数闲人放游艇;夜半歌声犹未歇,琵琶弹破一江秋。”这是一首流传于民间的竹枝词。词中提及的“百花洲”并非现在梅州人所熟知的梅江二路一带,而是在南门广场附近,从剑英纪念大桥北端至德龙桥一带,此处对出约100米处为梅江中一个小岛曰“百花洲”。
在海运未通之前,潮汕一带人士上北京或到中原各地,都要经过此地。百花洲成为当时商旅歇脚休憩之地,历史上是茶楼酒肆迁客骚人汇集之地。彼时此地风景如画,被列为梅州八景之一,谓“花洲远眺”。且紧邻梅州文教“心脏”地带攀桂坊和望杏坊,带动了当地文教事业的发展,商贸和文化的兴盛造就了名噪一时的百花洲。
数百年过去了,如今的百花洲已不同于往昔,特别是1980年程江移河,2000年西阳水电站建成,百花洲被淹没,市民在此河滩地上建房,后形成道路,故名为百花路,成为梅城重要的商贸之地。
梅江河上百舟轻泛百花洲尾人才辈出
从空中俯瞰,蜿蜒如玉带的程江与河面宽阔的梅江之间,夹着一块三角洲地带,这便是百花洲。两江环绕,绿荫点缀。数百年前百舟停放,茶楼酒肆笙歌的繁华似乎跃现眼前。
“轻舟来往淡烟中,两岸垂柳系短蓬。好是日斜风扬处,桃花乱落一江红。”清代文人梁国璋曾放舟其间,作《春泛花洲》一诗。
从诗中亦可看出一百多年前百花洲花木繁茂,景色宜人。相传此地种植有花百种,故而得名为“百花洲”。现此地仍有一棵百年芒果树,历尽风霜依旧枝繁叶茂。
旧时的百花洲好比是南京的秦淮河,迁客骚人多汇于此。据记载,当时潮汕一带人士上北京或到中原地区须经梅城向江西进发,百花洲是游客歇脚休息之处,往来热闹,百花洲尾画舫茶楼酒肆笙歌盛极一时。梅县邑贤梁伯聪先生在《梅县风土二百咏》中有诗云:“舶未通行海阻程,江西大道达燕京。百花洲尾花船集,风送笙歌十里声。”可见此地旧时之繁荣。
也有记载,乾隆年间,停泊在百花洲一带的船户,家家户户都在弹唱汉剧和潮剧的乐章。史料显示,早在清朝初年,百花洲一带江面上花船如鲫。故当时亦有人将此地称为“百花舟”,意为入夜之时,此地“花”舟云集。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杨沅(梅城下市东山人),在其珍藏的《程乡胜迹图》画面题词:“嘉道时代,吾梅州科甲鼎盛,民亦殷富,梅江画舫,笙歌达旦,俨小秦淮。咸丰初年,尚犹未艾。今观斯图,城内旌丛及"花舟"之舶于两岸及百花洲者,舳舻相接,洵为盛事。”当时百花洲之繁盛可见一斑。因处于北上必经之路,除了带动商贸繁华之外,各地风俗、趣闻等文化内容也在此地碰撞、衍生,因而成为书香氤氲之地。
梅州曾有俗语,“百花洲尾齐洲前,此地出状元”。这句话虽是描述紧邻齐洲(今院士广场)一带的下市文教圣地攀桂坊和百花洲一带的上市人文社区望杏坊,从此中也可窥见当时梅城的文教盛况。大文豪、大学者郭沫若考察梅县时,曾写下“文物由来第一流”的诗句,概括了历史上梅州在文化、人才、文物遗存方面的重要地位。
攀桂坊紧邻百花洲尾齐洲前,历史悠久,是梅城最负盛名的人文秀区之一。据了解,这里方圆几平方公里,孕育了百多位名人,如李仲昭、李黼平、李载熙3名翰林;李汝谦、李载熙、李象斌3名解元;侯安国、侯世华、萧系尹、杨为舜等17名进士及黄遵宪等92名举人。翰林、进士或解元、举人的数量约占全梅县(含梅江区)的六分之一。
而望杏坊是和攀桂坊并立的“双子星”。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当时的程乡知县王仕云,在今梅江区西郊的大觉寺前立起一座壮观的坊表,题名“望杏坊”,寓意育位极人臣的读书人之意。这一片区虽未能产出状元,却同样是人文鼎盛之地。清嘉庆年间官至内阁中书、礼部郎中的梁慎桢及其考中举人的儿子梁心镜、孙子梁国瑞就是其中代表。至晚清,梅城更出现“上市梁,下市黄”的说法,证明这时的望杏坊与攀桂坊已旗鼓相当。
在望杏坊旁边曾立有一牌坊曰“五马坊”,在这一带曾走出过十多名文武进士和几十名举人贡生,有黄仲容、林丹云、张敦道“一里同科三进士”的佳话,也有颜鸣皋、颜鸣汉兄弟为武进士,叶新鉴、叶新莲、叶新丰三兄弟接连考中举人的美誉。近代,望杏坊一带还出过一大批专家学者和教育家。如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梁伯强、林风眠老师梁伯聪、民国著名女教育家梁浣春等。
300多年的变迁中,望杏坊依旧古韵遗存。连中举人的叶氏兄弟老屋联科第,中科院院士梁伯强的故居贻谷楼,清代著名私塾、著名教育家孙波庵的故居“活泉书室”,清朝年间的女校“嘉善女校”,太平天国康王指挥部旧址仁风楼等均成为梅州重要的历史遗迹。
受到攀桂坊、望杏坊的影响,百花洲也成为当时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文人常泛舟此地,一览秀美的景色,留下了诸多传世诗篇。
蜿蜒程江见证历史河边船厂早已迁移
程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天子嶂西的兰峰,一路向南流入广东省境内,经平远县进入梅城,到百花洲处(即程江与梅江交汇处),河水一个左摆注入梅江。全长94公里,流域面积718平方公里,跨二省四县(区),在梅州市境内河长约80公里。此河流在公元479至502年南齐时期,为纪念本地乡贤程旻而以其姓氏命名,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这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虽然河道现已改变,然而程江从岁月深处迤逦而来,流过田畴阡陌,见证了百花洲的历史变迁。
横跨程江而得名的程江桥,下临江口百花洲。清代至民国初年,此处是浮桥,洪水时可拆卸用来渡船。1930年由“庆安社桥会”将组织的财产投变所得及各方人士捐助的资金,于1932年建造梁式钢筋混凝土桥。
初建的程江桥有5个桥孔,每孔跨径11.4米,桥长85米,宽6米。为便利两端街道上桥接线,建成两端低、中间高的坡桥。此桥行车道原为3米,两边行人道各1.5米。上世纪70年代以后,因重型车日益增多,依桥面承载力难以负重。1977年5月,由广东省公路管理局投资,按载重汽车13吨标准,将桥的上部构造进行加固,桥面宽度改为7.6米。
现在程江奔入梅江的交汇处,上面横跨着一座“彩虹桥”,名叫德龙桥。夜幕降临,彩灯亮起,德龙桥就像一座彩虹连接着两岸。这座桥由美籍华人熊德龙先生捐建,与梅江堤岸平行,桥为承拱桥,造型美观。
百花洲的另一端,横跨梅江两岸的是剑英纪念大桥。该桥为纪念叶剑英元帅百岁诞辰而建造,早于德龙桥动工,历时10个月完成,于1997年9月建成。主桥长353.8米、宽15.2米,虽是梁式桥,又似拱桥,造型美观。北岸引道长420米,回旋而上。行走在桥上,可看见仿古牌楼1座,石砌雕栏,造型典雅,为梅州最为雄伟壮观的大桥之一。
行走在百花洲之间,南门商业广场上,街铺林立,热闹非凡。穿过南门商业广场,来到一侧纵路百花洲路上,年过六旬的陈大爷正在家门口烧柴火。他说他是肇庆人,40多年前来到梅州时,便选择在百花洲定居。
在梅州的打拼生活中,陈大爷早已练就了流利的客家话。他用客家话告诉记者,周围的邻居时常会向他讲起老百花洲的故事。他指着金利来大街树湖坪说,这一带曾经是程江河码头,对面曾是个造船厂。
古时梅江和程江河上船只众多,因此而衍生出造船厂。随着市区范围的扩大,百花洲逐渐成为中心城区的范围。此外,梅县松口水上交通发达,从古至今商贸物流活跃。旧时每天经过松口的船只不计其数。造船厂也就搬离了此地,改到了梅县松口镇。
从百花洲路直走,来到与梅瑶路的交会处,有个小卖部。年近八旬的老板曾大爷坐在椅子上,摇着蒲扇。他告诉记者,现在的金利花园就是以前的梅县松香厂。
梅县松香厂位于梅瑶路1号,于1998年成立,制造、加工松香、松节油、脱墨剂。曾大爷说,因为松香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梅县松香厂因也从繁盛逐渐没落。
江岸盛景已成历史商铺林立再现繁华
随着岁月的推移,自然的变迁,商贸及交通形式的改变,百花洲曾有一段时间成为荒芜的沙洲。如今,百花洲昔日的江岸盛景已慢慢被人遗忘,然而作为梅州城区中心辐射之地,这片三角洲上商铺及居民楼林立,彰显着另一种繁华。
从梅江一路驱车穿过剑英纪念大桥,梅江河水静悄悄地从桥底向东北方向流动。桥边的梅江公园里,老人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孩童们穿行在花树之间,欢声笑语不绝于耳。驱车继续前进到南门商业广场,中间道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两旁的店铺里,服饰、电器、食品店琳琅满目。
诗句里描绘的闲人游艇、夜半笙歌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南门广场一侧的百花路及隐藏在现代建筑中的骑楼,证明它曾经被称为百花洲,曾作为北上必经之路而繁华。
在梅瑶路一座看起来摇摇欲坠的骑楼里,两位老人正在下象棋,见笔者走进屋内,以为笔者要买小店里的仙人粄。店铺老板说,在上世纪90年代,百花洲还是一片田地,只有零星的住宅分布其间。随着剑英纪念大桥、德龙桥、南门商业广场的建成,附近人流、车流逐渐增多,田地上建起了高楼,才有了如今的模样。
“我这座骑楼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南门商业广场刚兴起的时候,周边很多人把老屋建成了商铺,剩下的古民居也就不多了。”大爷一边思索着下一步的棋子该往哪放,一边回答记者问题。“早就找不回原样了,现在的年轻人也很少知道这边才是百花洲。”
而今,人们提到百花洲一般会认为是江对岸的梅江二路一片区域。“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如果没有听过父母讲,大概都不知道旧时的百花洲指的是这一片。”大爷说。
梅江二路一带如今之所以被称为百花洲,是因为百花洲影剧院是在那里建成的。据介绍,百花洲影剧院于1980年10月动工,历经3年完成建设。在建成后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近20年里,百花洲影剧院承担着播放电影、表演文艺等众多重要功能,成为梅城的一座地标建筑,承载了众多80、90后童年的回忆。因而人们约定俗成地称此处为百花洲,而忘了原来的百花洲其实是在江的对岸。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数百年过去了,而今的老百花洲,面貌已全然改变,连名字也有了变化,现今人们多称其为南门商业广场,但它曾是梅州河道运输南北交通要塞,而它曾经笙歌繁华之事也已成为历史,留在记忆中。
■相关
树湖坪往事
树湖坪位于金利来大街东段的北侧,夹在金利来大街与凌风路之间。在古代,它前临程江与梅江,背靠嘉应州城,与老百花洲隔江而立。这里是繁华商贸之地,也曾发生过悲壮凌云的故事。
树湖坪是程江与梅江交汇处的一个凹入的小港湾,港湾里可以停船,岸上面曾有一棵大榕树,树旁有座天后宫,人称大榕阁,旁边则为树湖坪。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蔡蒙吉在囚禁地兴宁被杀害,年仅32岁。不久文天祥举兵收复岭东一带,将蔡蒙吉遗体运回梅州,葬于百花洲西端的牛岗坪,与曾井故宅和树湖坪隔着程江相望,忠臣义士的风骨为山河增色。
古时候,位于江边的树湖坪水上交通便捷,是许多潮汕人来梅做生意的必经之路。在经商过程中,不少潮汕人便选择在此安居乐业。据当地人介绍,树湖坪李氏由福建厚港迁徙入广东,定居潮州黄岗。黄岗李氏第五世李简逸于明朝中叶率家人迁入程乡县城(现梅州)旁的树湖坪居住。后来树湖坪李氏迁居攀桂坊旺巷口、程江大沙河唇等。出生于旺巷口太史第的著名诗人、学者李黼平就是这个家族的后裔。
抗战时期,众多潮汕人避难梅城,选择在与树湖坪相邻的西区、瓜园下、寨中等地聚集而居。至今,老程江桥所在地附近仍有一座乐善堂。该乐善堂和潮汕地区的善堂体系一致,至今已有800多年。几乎每年都有潮汕地区的人对乐善堂进行救灾资金及物质上的支持。
文:梅江宣图:客乡人
新闻推荐
南方号“兴宁发布”二维码南方号“兴宁发布”转发文章关注“青少年近视防控”热点。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