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是一项值得推动的改革
开学第三周,站在平远县第一小学的讲台上,面对着一张张童稚的面容,语文教师赖苏平不断提醒自己“放慢语速,再慢一点……”就在今年暑假,赖苏平经历了三轮竞聘,不得不跨学科、跨学段转岗,进入了县城学校,成了一名“县管校聘”教师。和赖苏平一样,平远首批“县管校聘”教师还有2204名——他们也是广东自2月1日实施《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后,广东首批“系统人”。(9月20日《南方农村报》)
县管校聘改革在很多地方已经启动。这一改革的最大好处是打破了教师对学校的人事关系依赖,不再是“一校定终身”,让所有的教师资源能够在整个县内平衡分配。
所谓“县管校聘”,是指由县级编制和人事部门对教职员编制和岗位进行总量管理,由县级教育部门将编制和岗位分配到各学校,各学校建立竞争机制,按岗聘用教师,在编教师从“学校人”或“单位人”,变成“系统人”。
如今,很多地方一方面因为撤点并校而导致某些学校教师富余,另一方面又因为学生大量进城,而导致城市一些学校师资紧张,出现大班额。基层教师难以充分流动,恰恰是因为过去学校和教师之间的人事依附关系。一名教师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某所学校,从此就成了这所学校的人。师资力量的固化,既会产生上述各校苦乐不均的局面,也会形成名校和弱校之间的两极分化。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一些地方也做了不少尝试。比如,北京尝试推出“共享教师”计划,一些名校的名师,也可以到一些偏远郊区的学校上课、交流。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师资力量。不过,共享教师仍然未从根本上触及现在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作用仍然有限。
就此而言,县管校聘制度改革显然更加彻底。通过改变教师的人事组织关系,从学校人变成一线教育系统内的人,通过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双向选择,而实现了师资力量的有效平衡。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革的重点不只在“县管”,还有“校聘”。通过学校组织的竞聘,让很多老师找到了适合的位置,同时也带来了竞争压力以及优胜劣汰。
报道显示,这次经过首轮竞聘,平远全县各校共分流出106名教师,其中55名中学教师需到小学任教,打破了教师学段间交流的瓶颈。在首轮落聘的教师中,既有参与打分的评委,也有学校中层干部,甚至还有副校长。这对全县教师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触动,不仅竞出了差距,竞出了压力,也催生了动力。
不过,在其他省份推行的县管校聘改革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的学校领导将此当成了打压异己的一次机会,一些对领导有不同看法的人借此被清理出去;另外,一些学校从领导到行政岗位占比较多,挤压了一线教师的名额;一些地方发现,名校反而会借此吸引到更加优秀的人才,而弱校可能成为能力较差教师的去处。当然,这涉及一线教师的尊严等问题。
从整体来看,县管校聘是一项值得推动的改革。在竞聘过程中,保障程序公开公正,充分做好事先的政策解释,以及过程的监督,是保证改革取得实际成效的关键。(作者于德清,媒体人)
新闻推荐
乡贤不忘根 美了石赖坑 平远县长田镇长田村凝聚各方力量建设新农村
石赖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有喷泉的中心公园成为村民农忙之余休闲的好去处。(林翔摄)●见习记者傅思林本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