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定而动 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梅州市召开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暨全域旅游工作推进大会
8月20日,梅州召开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暨全域旅游工作推进大会,广东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曾颖如,梅州市委书记谭君铁,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敏,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奇等出席会议。
“旅游产业完全可以在梅州生态富民强市中率先崛起,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谭君铁在会上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梅州旅游接待人数破4000万大关,旅游总收入445.18亿元,旅游增加值200.3亿元,占GDP17.79%。旅游主要指标综合考评连续四年居粤东粤西粤北12市之首。
曾颖如表示,近年来,梅州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主导产业和幸福产业倾力打造,实现了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全省旅游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区域,为打造“活力广东、心悦之旅”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省山区旅游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乘势而上,会议提出要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加快推进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致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推动旅游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通讯员许桂云
初见成效
旅游综合效益
跃居全省第一梯队
沿着蜿蜒的村道行驶,一座由竹木层层搭建而成的别致小木屋呈现眼前,整体建筑按客家风格建设,屋内的布置处处体现了农耕文化元素,让游客切身体验到浓厚的乡村文化,记得住浓浓的“乡愁”。这是梅州邻近雁南飞景区的民宿——志睦楼民宿。
“民宿前身是茶田农家乐,为了响应和推进全域旅游,在政府的扶持、规划引导下,逐步改造成融合客家文化元素以及田园风光的特色民宿。”志睦楼民宿老板张振忠说。
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果园变乐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商品……近年来,梅州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推动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融合。目前,梅州建成了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推出了梅县桥溪、南福、蕉岭上合、大埔北塘等一批乡村旅游新亮点,建成了梅江水天缘、兴宁叶南渔村等55家精品民宿和1000多家农家乐,初步形成了以农家乐、特色民宿、农旅示范点、旅游特色村镇为主要产品的乡村旅游产业态势。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成为梅州推进全域旅游工作的一大亮点。近年来,梅州重点推进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6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区)、8个旅游小镇及22个小(城)镇建设,着力打造3A以上景区、110个旅游特色示范村。
平台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旅游业发展平台的不断完善,梅州的综合效益跃居全省第一梯队,3A以上景区共32个,位居全省第二,旅游主要指标综合考评连续四年在粤东粤西粤北12市中排名第一,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新业态不断涌现,多点支撑、多业共生、多元融合的大旅游产业格局日益显现。
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梅州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围绕产业发展,梅州旅游创新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多举措走在了全省前列。例如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厕所革命”经验做法,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综合监管实施意见等,配套出台了民宿、农家乐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办法、评星标准、奖励办法等10多个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文件。“扶持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可操作性之强在全省前所未有。”曾颖如在会上说。
谭君铁在会上指出,梅州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随着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加快推进,梅州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他强调,梅州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建设生态功能区先行地,当好绿色发展引领者,充分释放生态红利,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让“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
直面短板
“门票经济”“季节依赖”矛盾突出
目前暑假渐入尾声,但梅州旅游热度不减,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抓住暑期的“尾巴”畅游梅州山水,雁南飞茶田、长潭旅游度假区、坪山梯田等景区人气爆棚。
“暑假向来是旅游旺季,9月份学生开学后就是淡季,之后的国庆节又将迎来短期的旺季,我们还是无法摆脱"门票经济"依赖。”梅州某景区负责人的困惑,道出了梅州大部分景区“门票经济”“季节依赖”等一时难以解决的“通病”。
此外,目前,梅州的旅游业还存在发展方式粗放,旅游上下游产业链不长,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挖掘不够,未能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等问题。作为山区城市,随着大量游客和车辆的到来,梅州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方面的短板也日渐凸显,部分景区交通、旅游服务等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快旅慢游”和全域旅游发展的要求。
业内人士表示,全域旅游模式的要求,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大使,处处是旅游环境。相比之下,梅州传统景点旅游模式矛盾较为突出,景区开发并没有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居民建房子时也不去考虑旅游景观需要,产生景点内外“两重天”的现象。封闭的景点景区建设、经营与社会之间是割裂的、孤立的,有时甚至是冲突的。
直面发展短板,会议指出,对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国家标准,梅州的不足仍有很多,与国家发展优质旅游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旅游生活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不少景点还保留着以往传统旅游模式,没有做到“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
令人安慰的是,梅州从未放松补齐旅游产业发展短板的具体实践。在丰顺县八乡山北部,大峡谷景区建设成效显著,7D玻璃吊桥建成使用;在中部,“炭寮星火”红色旅游区已完成项目总体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启动土地征收;在南部,广东田园牧歌休闲农业产业园内,森林公园、番薯基地正在兴建……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将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镇提供有力支撑。
陈敏在会上指出,梅州要以构建新格局、发展新业态、探索新模式来补齐旅游融合发展的短板。同时要加强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用好全市旅游大数据中心来补齐旅游营销推介的短板。
8月初,梅州市政府审议通过了《梅州市“客家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借鉴粤菜、潮菜等菜系的成功经验,制订并推广客家菜标准,扶持打造一批客家菜名企、名店,努力让客家菜在融合与创新中做精做优,打响客家菜品牌,这是梅州全面提升旅游开放发展新形象的一个有力举措。
此外,梅州还要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健全配套服务体系、提高综合监管水平、加强旅游安全来补齐旅游发展环境的短板。
创新发展
发力“旅游+”
释放1+1>2融合效应
当前,梅州正致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谭君铁表示,梅州要主动把旅游产业放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大局中去谋划,借鉴先进地区区域旅游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今年,梅州首创推出“旅游惠民卡”,梅州市民可以全年无限次优惠畅游梅州市A级景区。这是梅州坚持“旅游利民、旅游富民”的举措,将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事业,让当地居民共享旅游带来的福利。如果说门票优惠是梅州在全域旅游理念指导下“做减法”,那么推动产业融合的旅游新业态,则是在“做加法”。
以“旅游+农业”为例,近年来,梅州以农兴旅,以旅强农,农旅融合逐渐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大趋势。目前,大埔县、平远县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丰顺县八乡山镇、蕉岭县三圳镇等11个镇和梅州梅台阿鲤廊生态农业园、广东蕉岭十里荷塘生态农业观光园等16个点获得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称号。此外,梅县区南寿峰农业公园、平远曼佗山庄入选首批“广东农业公园”,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入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名单,梅县区、蕉岭县入选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
在“旅游+体育”方面,梅州依托山水生态资源,积极开发徒步、探险、越野、低空观光、马拉松大型赛事等旅游产品,并充分发挥梅州拥有三支中甲球队的优势,推动足球小镇和康体产业,把梅州打造成名副其实的“足球之乡”。
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旅游业,还是农业、教育、健康休闲等产业,它们之间一旦能够以创新的方式实现有机结合,就会产生“1+1>2”的融合效应。
站在新的起点上,梅州将继续以“旅游+”为引领,把握旅游发展规律,避免“单打独斗”,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会议指出,发力“旅游+”,需要探索文旅互融、农旅互动、商旅互联、城旅互通的旅游惠民路子,将全域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产业建设、乡村振兴、环境建设相融合。
发展旅游业,路网是关键。梅州将全面推进“两高一场”“一环四线”27条旅游交通公路建设和连接景区“最后一公里”的100段建设,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一一疏通,逐步改善“快旅慢游”交通网络。
完善的配套是推动旅游升级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建全域旅游的关键节点。当前,梅州以“厕所革命”为突破口,建成旅游厕所365座,第三卫生间23座,超额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该经验在全省甚至全国推广。梅州将以旅游交通便利化、游客咨询、导览服务、智慧旅游为重点,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升级,加快推进建设游客服务中心、驿站、咨询中心(点)、厕所、标识标牌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样本
梅县区:
连续七年入选
全省县(市)域旅游综合力十强
近年来,梅县区扎实促进旅游环境大提升、旅游产业大发展,连续七年入选广东省县(市)域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位居全省第二。
在具体做法上,梅县区借力资源禀赋,全面实施“旅游+”,引导农民利用古民居、果园、茶园等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和民宿旅游,积极培育红色旅游、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旅游新业态,把乡村独特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以雁南飞、灵光寺等龙头景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推动从单一景区到全域旅游的转变。与此同时,活化利用红色基因,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开发,把叶剑英纪念园、梅南九龙嶂等打造成红色旅游示范区。梅县以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为引领,着力打造南口陌上故庐侨乡和松口千年古镇韵味,塑造乡村旅游示范精品,成为辐射全域推动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缩影。
为了积极引进民间资本,梅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美丽乡村民宿经济的实施意见》,引进社会资本投资打造了雁南山居、志睦楼等一批特色精品民宿,山里人家、杜陂坑、九峰山等农家乐荣膺“三星级农家乐”,并引进滑翔伞项目落户松口镇横西村,成为旅游市场“新奇特”引爆点。
大埔县:
融合发展成全域旅游亮点
大埔县以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为目标,积极打造“客家香格里拉”文化旅游目的地,推进“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旅游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大埔县突出红色引领,推动全域提升。按照4A级景区标准升级改造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新建旅游驿站、三河坝干部学院,并结合创建旅游特色镇和特色村,打造乡村旅游景区。同时优化升级“八起义军南下广东梅州、大埔”和“中央红色交通线”两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打造三河坝至饶平麒麟岭和阴那山两条古驿道线路,以及西岩山到坪山、大麻“六村联动”、西河“十村绕漳河”三条精品乡村旅游路线。
旅游融合发展是大埔县发展全域旅游的亮点。大埔县将旅游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培育了多元产品,打造7大连片示范工程、26条特色精品村。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相融合,积极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以及村道硬化、垃圾处理等人居环境六大行动,加快推进西河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与特色小(城)镇相融合,加快建设三河红色小城镇、高陂青花瓷小镇、百侯历史文化小城镇,打造新的龙头景区景点,串珠成链,打造“众星捧月”的旅游格局。与“农业+”相融合,以大埔蜜柚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发展茶叶、蜜柚精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西岩山万亩茶园和双髻山蜜柚公园等农业休闲体验观光景区,打造农旅融合综合体创建“康养胜地”旅游品牌示范区。
新闻推荐
第十五届省运会闭幕,梅州市收获8枚金牌,总分2543.75分 梅州首获团体总分奖
本报讯(记者陈潮华)昨日,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在肇庆市肇庆新区体育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梅州代表团收获了8枚金牌、10枚银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