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多措并举破解群众“看病难” 医疗资源共享 村医联村服务
●本报记者吴丽伶
“有了村卫生站后,我们看病更加方便了。以前看病买药都要去隔壁村的诊所或者到20多公里外的镇上,有时小病小痛就干脆不去看了。”今年80岁的梅县区梅南镇北洞村村民危湘泉告诉记者,北洞村现在不仅有了村医坐诊的卫生站,镇卫生院的医生还会定期进村为村民体检。
针对像北洞村以往那样村卫生站人手不足、“有站无医”的现象,梅县区近年来多措并举填补村医空白,打造紧密医联体,提高村卫生站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打通医疗“最后一公里”
村医现在每年的补贴已经提高至2万元,但依然难招到人。梅县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症下药”填补村医空白。
“我们卫生院采取两种方法解决村医空白问题,一是直接聘请村医,二是联村服务,与村医签约,让村医负责邻近空白村的医疗服务。”梅南镇卫生院院长卜胜勇告诉记者,该镇16个行政村建有12个村卫生站,其中4个村没有村医。通过这两种方法,该镇很好地解决了村医空白村的问题,北洞村和罗田上村的村医就是由镇卫生院聘请的。
梅南镇轩外村村医邹伟雄是承担“联村服务”的一名村医,他同时还兼顾轩内村、轩中村的医疗服务。“轩内和轩中没有卫生站,平时除了在轩外这边坐诊,我还会去其他两个村出诊,定期为村民体检。” 邹伟雄说。
村卫生站打通了医疗的“最后一公里”。梅县区不断完善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目前已建设305个标准化的村卫生站。“村里基本上以老人为主,只要有需要,电话通知一下,我就会随叫随到上门服务。”由梅南镇卫生院聘请的北洞村村医危吉升表示。
实现医疗资源互通共享
乘着医改的东风,梅县区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让医疗资源实现互通共享。目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梅县区中医医院已与该区18个镇卫生院签订医联体协议并挂牌。
“加入医联体后,我们的医生就有了坚强后盾,遇到的一些困难也能得到有效解决。”南口镇卫生院院长陈敏君告诉记者,患者同时也能享受到医联体带来的便利。医联体内部建立起了上下协调、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在必要时帮扶医院会开通绿色通道。今年90岁的病人吴坤权是医联体受益者之一。“老人最近出现胸痛等状况,我们带他去南口镇卫生院检查,和医生商量后决定进行转院治疗,粤东医院即刻为我们提供了绿色通道,省了很多手续。”吴坤权的外孙杨增灵说。
梅县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接下来将继续深化医联体服务形式,夯实基层基本医疗和转诊服务工作基础,促进医联体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提高。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远程会诊平台,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开展专家咨询、指导、医学继续教育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努力实现“大病在医院、康复在基层、小病不出村”的目标。
新闻推荐
获奖作品《封箱》剧照。袁群华摄7月31日晚,广东省第六届岭南舞蹈大赛颁奖晚会在深圳大剧院举行。梅州市梅县区木偶传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