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推进基层党员“头雁工程”建设美丽幸福村居 产业带农富 乡村增内涵
沿着干净整洁的村道行走,映入眼帘的是白墙灰瓦、篱笆小道的世外桃源景致;跨过门楼,进入院内,院前种菜,院内栽花,古朴自然的房屋立时让你安静放松下来。院内的木制藤蔓廊架旁,还放置着石桌石椅,劳作之余可歇息喝茶……梅县区水车镇白沙村通过美化绿化乡村环境,依托现有资源,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下硬功夫。“自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以来,村民们积极响应"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现在村里是一天一个样,路修好了,村道宽敞整洁,房子也变漂亮了,住在农村比城市还舒服。”村民吴叔对白沙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竖起了大拇指。白沙村的成效,只是该区多措并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生动缩影。
党建导航规划引领
近年来,梅县区大力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雁效应,以党建为抓手,带动乡贤、村民等力量参与其中,形成全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格局。白沙村抓住自身水资源优势,围绕“水”做好规划,突出做活“水”文章,以滨水休闲、乡村休闲、康疗养生、田园农居、丘林互动为核心功能,打造成集观光、休闲、体验、度假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该区按照“一城两带四组团”发展路径,突出规划引领,推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一年有亮点、两年见成效、三年成示范”目标任务,积极学习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聘请规划设计专业团队,以水系、路网、产业为纽带,制定“12425”总体规划,突出1条美丽乡村主题游览路线、2条乡村景观轴线、4大美丽乡村组团、25个精品示范村,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方向指引和智力支持。
如今,在党建领航,规划先行的路径下,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画卷在梅县区徐徐展开。
共建共治共享美丽
梅县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精准发力,全面整治,创新推行“地票制”,坚持突出村民主体、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经过统一丈量、登记确认、统一公示后,发给屋主土地凭证“土证”,给村民吃下“定心丸”。松口镇桃宝村村民黄俊家破败的老祖屋,因多年失修,一直闲置,被列入了“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范围。最初,黄俊不同意拆除,“主要是心里没底,不知道拆掉后这地方还是不是我的”。在拿到自己签名确认、村民理事会盖章、村民小组组长签名、村委会意见公章等内容,同时附上拆除的四址指界图的土地凭证后,黄俊踏实地同意了拆旧。
如今走进桃宝村,几乎看不到危旧房以及破败的猪栏、茅厕等,取而代之的是绿化地、正在新建的房屋等。
对于“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腾出的土地,梅县区则统一进行规划利用,提升土地利用价值,鼓励村集体、农民以资金、技术、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形式入股参与工商企业合作经营,在总结雁洋镇长教村、松口镇大黄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一村一品产业富农
乡村要振兴,光有优美的环境还不够,还要强化产业支撑。梅县区依托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目标,培育发展东部松源、桃尧、隆文为重点的绿色生态产业组团,西部石坑、梅西、大坪、石扇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体验组团,南部南口、水车、梅南为重点的红色客侨文化组团,中部雁洋、松口、丙村为重点的特色文化旅游组团“四个特色产业组团”,突出各自资源优势,打造“一村一品”,实现在空间上连线连片、在产业上“接二连三”,推动区域形成错位发展、协调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新发展格局。
在松口镇大黄村,金柚作为支柱产业,已经成为大黄村的一张名片。全村柚果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产量约3500万斤。村民廖振平自豪地告诉笔者,他家的果园年产金柚差不多25万斤,每年收入50万元以上。在大黄村内的梅县金柚产业园里,每年春节前,一座座仓储四周围着一辆辆大货车,装满金柚的货车将驶往湖南、广西、四川及珠三角等地。“大黄村已经从金柚"大村"转变为梅县区柚果流转"重镇",从柚果销售到仓储流转再到解决就业,累计产值达1亿多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5万元。”村支书廖建明说。
(刘洪桥曾健锋)
新闻推荐
“沃德杯”广场舞比赛在梅县人民广场开锣 15支队伍呈献精彩文化大餐
广场舞大赛精彩上演。夏宪概摄日前,2018年交通银行“沃德杯”广场舞比赛梅州分赛区在梅县人民广场拉开帷幕,全市15支广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