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主任医师廖瑛扬: 手术台上“高级装修工” 让患者挺起脊梁

南方日报 2018-07-18 08:29

骨科医生廖瑛扬。

“喂?好的好的,我现在下去。”早上8时,刚完成交接班的工作,廖瑛扬就接到一个电话,然后风风火火地赶往电梯口。原来刚刚出车祸被送进医院的病人全身多处骨折,情况危急,急诊科的同事让他立即去抢救。

“用"血雨腥风"来形容骨科医生的工作再合适不过了。”廖瑛扬说,骨科医生与急诊科联系密切,许多突发事故都会出现骨骼损伤,而骨科手术中所用及的手术器械,多为接骨用的骨锯、骨锤、骨钻,撬开骨关节软组织的牵开器等大型器械。所以许多人戏称骨科医生是“上辈子折翼的装修工”。“力量、速度、精细缺一不可。”

廖瑛扬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骨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骨外科临床工作已有26年。这26年来,他拯救了数千人的生命,也让更多患者挺直了脊梁。他是病人眼中的“驳骨医生”,是同事心中的“上进主任”,也是在2017年、2018年连续获评的“岭南名医”。

他的办公室是X线片“仓库”

《欢乐颂》《外科风云》等近几年大热的电视剧,向观众们描述了外科医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欢乐颂》中的骨科医生赵启明,工作中严谨认真,而生活上是个活泼热情的段子手。《外科风云》里的庄恕则是一个性格沉闷,要求极高的“冷脸王”。

“这些电视剧塑造的人物还保留了外科医生的气质。”廖瑛扬说,外科医生分好几种类型,有不苟言笑的酷医生,也有活泼爱找乐子的医生,而他属于后者。

瘦高的个子,利落的短发,无边框眼镜,廖瑛扬看起来专业而亲切,常奔走于病房、手术室、门诊和办公室之间,走路速度极快,而说话速度却很慢。“走路快是因为要抢时间,而说话慢是希望患者能听懂我说的话。”他的办公室里堆积了各式各样的X线片,桌子上摞着的、观片灯上插着的、柜子里存着的都是患者的影像片。说是办公室,其实更像是一个影像片仓库。

廖瑛扬是梅县区城东镇人。他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校长,对他学习的管理较为严格,自小他就是一名学霸。1987年高考时,正值计算机、理工科专业大热的时候,他的志向也是想考取计算机专业。为了填满志愿,在理工科学校之外,他还填了湛江医学院(现广东医科大学),并选择“服从分配”。因为高考没考好,成绩不够理想的他只能被调剂到湛江医学院,从此走上了医疗工作之路。“懵懵懂懂的我认为只要能上本科,毕业后有份工作就好了。”

虽不是理想中的专业,但廖瑛扬尽自己的能力把医学专业学好。在不断记忆医学知识和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廖瑛扬渐渐爱上了医学,“医学是一门伟大的学科,运用好专业可治病救人。”

大学毕业后,廖瑛扬被分配到梅县人民医院(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一心想从事外科的他先是在肿瘤科工作了两年,随后在岗位轮转中来到了骨科。“外科比较适合我,我喜欢动手,做手术让我有成就感。到了骨科后,我的师傅章生明认为我适合做骨科,轮转时间到了让我继续留下来,我就成为了一名骨科医生。”

他的手术台是腥风血雨的“战场”

骨科医生与普通外科医生手术状态略有不同,除了有普外科手术精细准确的要求外,还是一项力量活。

“经常扛大腿,一扛就是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廖瑛扬说,骨科手术中所用的道具皆为体积大而重的工具。“比如说,脊柱手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四肢严重创伤骨折手术等手术台上需要使用的专用工具盒,都是大物件。因为骨头硬,周围又有重要的神经、血管以及肌肉组织,不用专用工具很难牵开并保护这些组织以暴露骨关节。”

手术道具大,涉及部位面大,让骨外科手术看起来像血雨腥风的“战场”。手术台上紧急情况也时有发生。

一次,一位在建筑工地被大型器材砸伤一侧腿部的工人被紧急送往医院。送到医院时,患者大腿部股动脉断裂,不停往外冒血。此时手术准备工作尚未完成,廖瑛扬看到患者腿部出血严重,再继续下去将失血过多死亡,就直接用手将断裂的血管抓住,不让它出血,持续了几分钟后,已准备好工具的同事,过来把血管结扎。因为该患者腿部已被砸烂,最终只能锯掉一侧腿部,却因及时止住流血,而保住了生命。

骨外科时常要参与到急诊科的抢救中。为了做好工作,廖瑛扬还学习了其他科室的基础知识,以备在抢救时,能发现患者的变化,及时应对。2004年,他刚当上科室副主任不久,一位骑自行车与小车相撞的女孩被送到急诊室。女孩全身多处骨折,他在听诊时,发现女孩肺部有问题,但拍出的X光片显示,女孩肺部正常,他还是让同事准备好呼吸机。刚做好准备不久,病人开始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困难,肺部大量涌出粉红色泡沫液体。幸好得到了及时治疗,女孩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并顺利出院。

“将女孩抢救回来后,女孩的父母对医院感激不尽。”廖瑛扬说,骨科手术是精细且耗力的活,要求医生既能抽丝剥茧,也能力破千钧。“此外,做医生要专业也要全面,好好检查每个病人,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救治病人。”

他的生活与专业书籍为伴

从事医生这份职业,注定了要终生学习。廖瑛扬家里堆积了许多专业类书籍。此外,他还订购了专业杂志,以了解最前沿的医疗技术。

为了让患者在手术中减少损伤,更快康复,粤东医院骨外科瞄准微创手术。廖瑛扬到省里大型医院学习微创技术,并把专业技术带回粤东医院。“我们现在多项外科手术都可以开展微创治疗,并想在科室内进行全面推广,让患者手术开口仅有指头这么大,减少患者痛苦,也可以康复得更快。”廖瑛扬说,微创手术只用开一个7毫米的口子,在手术时可操作的空间极小,需要医生极为精准地实施手术。“1万小时定律说的就是当你一件事练习了1万小时就熟能生巧。有时间我也经常会去参加学术会议,现在技术更新太快,还是需要不断学习。”

此外,在廖瑛扬的带领下,骨外科联合麻醉科进行术后镇痛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的负担,还可能影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心肺脑功能等,术后镇痛能改善这类情况。”他说,术后镇痛的广泛应用,让患者快速康复,基本手术后两三天就可下地走路了。

廖瑛扬的妻子在粤东医院从事护理工作,夫妻俩工作繁忙,只能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难得有时间陪伴孩子,但孩子较早成熟,比较乖巧,不会惹是生非。如今热爱游戏的儿子考上了计算机专业,算是圆了廖瑛扬做程序员的梦。“我们没有干涉过他学习什么专业,但是他坚决不愿意从医,因为看到父母太忙了。”

运动向来是他缓解压力的最好方式,在工作之余他会散步、跑步、爬山,放松身心。他说,27年的从业生涯,他见过太多的生死离别,笑容和泪水,懂得生命的不可重复,所以肩上扛着的压力从未减轻,也不敢减轻。“一路走来,有的离开了,有的在彷徨,但更多的人在坚守。”廖瑛扬说,作为骨科医生,他的心愿是帮助更多的人挺起脊梁。

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

通讯员曾权李璟璐

新闻推荐

嘉应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出实招 20名大学生骨干到梅县区挂职锻炼

日前,嘉应学院2017—2018学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优秀学员赴梅县区挂职锻炼对接仪式在区委党校举行,20名大学生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