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嘉木
杭州一景。
黄启键 文/图
体验过熙熙攘攘的西湖白昼和声光电构筑的《西湖印象》,看过雷峰塔的夕照,也曾怀想这里曾经敲响的南屏晚钟,然而,在我看来,杭州西湖的早晨更有独特的魅力。
晨曦渐次驱散湖面的薄雾,新开的莲花闪着纯净清晖。从白堤到苏堤,从北山街到孤山路,三五成群的绝大多数是晨练的老年人。打太极拳、打扑克、下棋、喝茶、看报,静守在湖边拍摄水鸟的,凑在一起用吴语方言聊天和树荫下跳广场舞的,这安静场景偶尔会被一两个青年人晨跑的步履打破。年迈之人,松弛的眼睑裹着闲逸的目光,举手投足间的舒缓显示着肌肉的衰退,少睡多醒的气色下皮肤日渐积淀了斑点。然而,他们显然享受着这晨光,晨练的动作也似在把时间挽留。西湖岸边的樟树、柳树仿佛是老人在静静地欣赏着湖光潋滟,柳树甚至从石缝里把紫红色的根须伸进湖中抚动着清波。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西湖,其清晨属于杭州的老年人。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6年杭州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五分之一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又占老年人口的近五分之一,不仅老龄化程度高,还有着高龄化明显特征。全球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的现今社会,像杭州这样的老城市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清朝著名诗人袁枚是杭州人,辞官隐居后养老居所名为“随园”,自称“随园老人”,享82岁善终。万科地产在杭州良渚遗址附近兴建了一个养老社区就以“随园嘉树”为名,大概是取其悠然自在的养老意境吧。这个号称国内首个集中式养老公寓项目,按年龄阶段分成活力长者社区和高龄老人颐养中心,有着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精神文化需求、配套服务等诸多设计考量和细节打造,堪称高端养老地产模式里程碑。社会的共同关注必然会衍生出更多更广泛的养老领域。
老龄化问题是世界性的。已把老龄化作为现代危机的日本,2018年初启用了首批养老机器人“护工”。这看似冷漠的供养方式,折射出日本老年人口严重过剩而又“少子化”的困境。1958年和1983年由不同导演执导的电影《楢山节考》,讲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困山村的故事,女主角阿玲婆与丈夫死别后与儿孙们住在一起并操持着家族命运。她69岁仍有一口好牙,在粮食匮乏的村里,这对年纪大的人而言是一种羞耻,她用石臼砸残了牙齿,以节省食物让家里人不至于饿死。村里有个习俗,凡是到了70岁的老人必须去参拜楢山。她由儿子背进楢山,在所谓的参拜中被舍弃在山里等死,以供奉山神。物质丰富的现代,楢山式悲剧当然不可能重演,但近代探究老年生存状况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表达了老无所依的尴尬、孤独终老的恐惧和衰弱中的倔强奋进,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警示。
每个正常的生命都会经历幼年、成熟、衰老的过程。生命的衰老无法回避,很可怕,也很无奈。在梅州农村,我看过孤寡老人进敬老院的情形,也见过儿女成群的老人选择顽强独居、孤寂凄凉的晚境。在城市里,透过晨昏的广场舞,我或多或少知道每个有老人的家庭里和谐的节奏与不协调的音符。但不管生活故事里有怎样对长者又敬又厌的纠结,存在着怎样的“啃老”世态炎凉,我坚信,有违“反哺之义”的行径绝不会构成社会主流。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继承发扬的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是孝。诚如孟子所言:“人人亲其亲,长其长”,孝文化产生于家庭,作为处理人伦关系的道德观念,普及于社会,升华为对国家的忠与爱。尊老孝亲,必然成为代代相传的世道人心。
智能化推进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进程。我们国家已颁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各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对于随子女异地而居的“老漂族”,其社保就医等也受到关注。建立关爱机制,为空巢、留守、高龄、失独老年人提供心理辅导、精神慰藉也在社会公益活动中成为一种新常态。可以预见,老有所依会在我们这个社会形成良好生态环境。
曹操在1800年前的《龟虽寿》诗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道出了面对衰老、死亡该有的坦然态度。其“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诗意,表达了调养身心、益寿延年的养生养老态度。构成生命肌体的细胞不断地生长,也不断地老化,可见,抗衰老是一辈子的事。怎样实现身体机能与心理心态的平衡,保持气血畅顺与心志通达,这都是养老益寿必须的修炼。
综上所述,我觉得养老靠的是三态:世态、生态、心态。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自然环境下,老年人可以好心态活出新精彩。思绪翻飞下,眼前仍是西湖美景,是绿树清波旁老人们生动的神态和身影。
有人把品茶之道比作养生之道。茶叶种类林林总总,喝茶的方式也千千万万。茶圣陆羽《茶经》有云:“南方有嘉木,其叶有真香。”那树木叶片,浮沉于水中,要品出其火功、滋味、韵味,真要有宁静、悠然的心态,才能于怡然自得中品出其木本的芳香。养老,不正需要这样吗?
新闻推荐
麦教猛来梅调研指导工作时要求梅州工商 主动担当作为优化营商环境
本报讯(记者李跃通讯员陈飞张惠婷)日前,省工商局局长麦教猛率队到梅州调研指导工作。副市长曾尚忠陪同调研。调研期间,麦教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