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产业涅槃 梅州树立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新观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梅州市依托山水人文资源,释放生态红利,发展生态富民强市产业。
现代农企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节省了人力成本。原来50人才能完成的灌溉工作,现在只需1个人。
梅州市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图为梅县区南口镇。
夏日炎炎。在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随着生态葡萄、瓜果蔬菜相继成熟,吸引了诸多游客前来畅游田园风光,亲身采摘、品尝。好山、好水、好空气,正在让这个边远的山区,变成游人如织的生态景区。
无论是崛起的江南新城,还是炊烟袅袅的山村,被冠以“世界客都”美名的梅州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生态富民”的布局下,山水人文相互交融,梅州成为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开发潜力巨大的宝地。
梅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进一步为绿色发展指明方向。全会指出,要对接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需求,依托山水人文资源,做足生态文章,释放生态红利,大力发展生态富民强市产业。目前,梅州正在探索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生态、生产双提升的路子。
高水平保护??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今年6月,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召开,提出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明确实行差别化的政绩考核制度。加大土地产出、研发投入、单位能耗、环境质量、公共服务等指标权重,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的县不再简单考核地区生产总值指标。
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把粤北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作为广东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的梅州而言,新战略呼唤新作为。
一直以来,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梅州市的亮丽名片。作为粤东北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水源地,梅州的生态环境关乎全省的生态质量和大粤东地区两千多万人的饮水安全。今日梅州,比任何时刻都更加重视生态保护,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实干实效守护好碧水蓝天。
近年来,梅州以构建现代交通和信息基础为支撑,以发展绿色产业为主导,不断厚植生态人文优势,绿色发展基础有效夯实。全市空气、水质达标率稳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一,山水自然之美、人文精神之美、城乡特色之美、产业生态之美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人工造林,绿满梅州。梅州大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广东省森林小镇创建工作,加强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实施城市“双修”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巩固提升了生态优势。
水是绿色生态的活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治水的文章,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为此,梅州市从河长制入手,推动“见河长”全面转向“见行动”,5525名河长全覆盖市、县、镇、行政村、自然村五级,力求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文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没有解决环保问题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观念”……在梅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中,这些重大论断,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展现了梅州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和坚持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成绿色发展高地、生态宜居家园的决心。
“此次市委全会的内容是新理念、新定位、新要求。”梅州市财政局局长刘耿灵认为,全会的特点之一是“绿”,从变经济后发为生态先发,到现在明确生态功能区的定位,都体现了梅州绿色发展的探索和思路的完善提升。
在讨论交流中,梅州市统计局局长凌松宏表示,梅州市被定为生态功能区,要在高水平保护下实现高质量发展。面对新形势,梅州市要适应新变化,认真思考谋篇布局,以生态为主题去发展绿色经济。
高质量开发??
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青山秀水育佳茗,茶香诗韵聚浓情。6月30日,广东·丰顺高山茶文化节开幕式成功举办。茶树是自然赐予丰顺县的“聚宝盆”。
在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广东龙岗马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打造标准园,实现规模化种植,带动农户。十年间,马山茶从数十元/斤上升到数百元/斤。
截至2015年,马图村年收入超10万元的茶农有450户。在十万亩茶山的基础上,丰顺将实施高山茶振兴五年计划,通过推动茶叶的转型升级、品牌再造、产销对接,让高山茶价值更高、茶农受益更多。
绿水青山带来了金山银山。全会指出,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不以GDP论英雄,不是不要GDP。”梅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涂礼俊认为,对于欠发达山区梅州来说,最核心的还是要发展。省里将梅州定位为生态功能区,实际是考核更综合、地方责任更重。
在分组讨论中,不少人士指出,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观念引领下,政府和企业都要探索“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以生态环境倒逼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绿色发展,必须找准未来发展的增长点,更需要统筹全局、以点带面。在全会的高端规划下,梅州生态富民强市产业路径依次展开:
——培育绿色低碳新型工业。引领和推动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实体经济发展,加快烟草、电力、建材、矿冶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动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同时,依托畲江等现有园区,推进穗梅产业共建,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休闲度假、健康医养、绿色食品、文化创意、体育健身、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建设云计算、佳都智慧绿洲、移动调度中心、联通通讯等重点项目,把数字经济打造成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强化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绿色兴农,做大做强梅州金柚、平远脐橙、梅州茶叶等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冷链物流、农电商等服务,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食品、康养、体验等融合发展。
高举生态大旗,一条梅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日渐清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高效率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们应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重点围绕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坚持保护优先、良性开发、持续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曾光表示。
生态富民,造福于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方面协同发力的结果,绿色发展是其核心要义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记者发现,与以往不同,全会创新地提出“树立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新观念”。全会指出,要立足梅州的生态资源禀赋,不断厚植生态优势,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做好“生态+”的文章,优化要素保障、强化生态产出,推动一二三产业在良好生态基础上融合发展。
相关专家指出,梅州市应沿着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通过政府引导、深化改革,调动各方积极性,进一步在建设现代交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发力,创造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绿色生产是绿色发展的实践途径,也是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最直接的形式。梅州将彻底摒弃以往那种拼资源、拼要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大力开展产业生态化建设,着力围绕补强产业链、建立创新链、做优服务链,做实资源统筹、要素保障、配套服务、健全机制等工作。
同时,梅州市将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区域流动。
生活方式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相关人士建议,要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绿色环保教育,倡导绿色文化,培育人的生态意识、低碳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认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两者是同等的两个面,要在抓生态的同时抓产业,让“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相得益彰,实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对话
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
做好“生态+”文章
梅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指出,要树立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新观念。如何认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这一观念?梅州市又该如何结合实际,构建产业与生态环境相适宜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呢?为此,记者专访了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陈鸿宇。
南方日报:作为广东生态功能区的梅州市,提出要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引领者”。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如何看待“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这一新观念?
陈鸿宇: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从解决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矛盾出发,提出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明确实行差别化的政绩考核制度。其中,凸显了北部山区生态功能区的定位。
梅州市作为广东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提出做好“生态+”的文章,理念很好。我们要从思想上先认识,为什么提“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要我们算大账、算总账、算长远账。绿色发展的着眼点是在发展,不是为了生态就不要发展,而是用生态至上的理念去发展。绿水青山不是赔钱赚吆喝,不是图好看、搞形式主义,应该是对资源要素更加集约、更加环保地使用,本身是有效益的,所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因此,要认识到,不能把“绿水青山”跟“金山银山”对立起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这两者是同等的两个面,在抓生态的同时抓产业。我们必须把观念转变过来,才能实现绿色发展。
南方日报:那么,梅州市应该如何做好“生态+”文章,走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呢?
陈鸿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是一回事,不是两件事。生态产业化,就是用产业发展理念去保护好生态。产业化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本身是有一个体系,有支柱产业、有配套产业、有基础设施、有服务、有人才等来支撑。所以,要按照发展产业的理念、按照产业原则和思路,把生态保护好、完善生态体系。
产业生态化,则是按照生态化的原则去发展产业。产业本身有结构,有三次产业结构,如农业、工业、服务业。在产业内部也有分工,如政府服务、教科文卫都是服务业。一切都必须按照生态化的原则来进行,规划师在城市规划图上画下每一条红线时、建筑师为每一栋楼宇选择建筑材料时、领导为本地争来每一个大项目时,都要想想生态原则。
那么,两方面怎么结合起来呢?要把绿色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中,渗透到具体领域,渗透到每个行业、每个领域、每个人身上。比方说,我们在国外见过一些房子,隔音、隔热、保暖等功能都很明显,节省了冬天取暖、夏天空调的费用,这是绿色建筑。以此类推,可做出绿色道路、绿色管廊、绿色交通、绿色政务、绿色教育、绿色司法等。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产业有质量、效率和动力的“三大变革”,要把“生态+”应用在各个领域,实现质量变革;通过绿色的手段来节约效率、节约能耗,实现效率变革;从拼原材料、拼资源、拼土地、拼人力转向创新驱动,这就是动力变革。
三大变革,必须有人来做。比如,有人帮行政机关做绿色政务、有人做水环境监控设备等,这些都可以变成产业。在加拿大,很多环保企业是吃“绿色服务”这行饭,假如有企业偷排污染了,中介机构可以帮助市民、企业、政府单位告他。这也是一个绿色产业。当“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相得益彰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南方日报记者马发洲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
新闻推荐
梅州市召开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陈敏陈建青出席 借力资本市场 提升企业竞争力
本报讯(记者钟智跃通讯员梅研)昨日下午,市政府召开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结合市长督办市政协《关于扶持梅州市新三板企业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