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支教老师谢秀珠: 千里传递中华情 遍染桃李尽芬芳
谢秀珠(二排左三)与印尼学生一起合影。
受访者供图
“谢老师回来了!谢老师回来了!”梅州市肩一小学传来了令人高兴的消息,学生喜爱的谢秀珠老师从印度尼西亚支教回来了。教学楼的走廊上,学生们热情地跑上前向谢秀珠问好,有的学生甚至扑到她的怀抱里。
上周,肩一小学的语文老师谢秀珠坐上了回国的航班,离开她支教了9个月的印尼。去年6月,她参加广东省侨务办的外派支教任务,被国家派往印尼的三宝垄南洋三语国民学校,成为了一名中国外派教师。在谢秀珠看来,她不仅是一位支教老师,更是一名国际文化交流者。
“从那天起,我身上又多了一个光荣称呼——中国老师,无形中肩负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感,并勉励自己做好一名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谢秀珠说。
支教心??“一字一句教他们学好中国话”
2017年是谢秀珠难忘的一年,很多意义非凡的事情都集中在这一年上演。“我原本平凡的教学工作生活一下子变得不平凡了。”谢秀珠说。
去年6月,谢秀珠经过广东省侨务办的层层面试、考核、培训后,于10月踏上了为期9个月的海外“支教路”,成为了国侨办派往印尼的支教老师,以中国教师身份为印尼孩子们传授中文课程和中国传统文化。
谢秀珠所支教的三宝垄南洋三语国民学校是由华人创建,这里的学生大多数为印尼华人的小孩,小部分为本地学生。“这次支教,就是要帮助这些华裔学生学好中文,让他们不要忘记自己是龙的传人,不要忘本忘根。”谢秀珠说。
刚到学校的第一天,当谢秀珠拿到课程表时,才知道她的工作任务繁重,“担任三个年级共五个班级的中文课,每周授课五天半,共二十四节课。”谢秀珠说,印尼的上课时间与中国不同,师生从早上7:00到校,一直到15:30离校,中间没有课间休息时间和午休时间。“每节课35分钟,我上完一节课,下一秒又要赶往另一个班的课室。”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谢秀珠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当地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
“一年级学生的中文基础从零开始,我会凭借图片、动作、声音去引导学生学习中文。”谢秀珠说,上课要一边唱一边跳一边比划,同时管理课堂纪律,连堂两节课下来,整个人都筋疲力尽、汗流浃背。“虽然语言不通,但我们用肢体语言加手机翻译器进行教学、聊天,毫无障碍。”谢秀珠说,每周六她们会给当地老师上中文课,支教老师也会学习印尼语课,两国老师的感情十分友好,常相互学习。“当地老师都非常友善,因此我在不到一个星期就熟记了所有老师和保卫的名字。”
小学生的童真没有国界。“三年级的学生就比较活泼,也很调皮。”谢秀珠回忆道,记得第一节课上,他们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是不肯举手回答,开始谢秀珠还怀疑是不是自己把问题设置得较难?当她随便叫一位同学回答并给他奖品后,霎时,全班同学的小手都举起来争着要回答问题。因此,为了激励学生学好中文,谢秀珠每天晚上都精心准备好十来份剪纸奖品……几个月过去,学生在朗读、书写、测试中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就这样,谢秀珠为学生能学到一个新汉字而高兴,为多了一个学汉语的当地老师而振奋,她说:“每次听到、看到他们说中文,我都会觉得很感动。”
两地情??“了解到任务是传递中华文化,我就报名了”
支教除了做好一名华文教师,谢秀珠有着更重要的任务——传递中华文化。“当时听到支教的任务之一是传递我们的中华文化,就冲这个,我立马报名了!”谢秀珠说,她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特长,毫不保留地给学生传授中国的文化瑰宝——剪纸,她不仅在兴趣课上手把手教学生剪纸,平时还会制作有趣的剪纸书签用作课堂奖励。
今年2月,谢秀珠在印尼亲自组织并义务授课《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每周五为50多名学生和家长传授剪纸技艺。此外,她每月两次到三宝垄书画家协会义务教印尼华人剪纸。“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剪纸,我特意从国内买了实物投影仪,屏幕大,学生们看得更清楚。”谢秀珠说。
支教期间,谢秀珠受印尼泗水总领馆的邀请,参加了春节联欢晚宴,将自己的原创客家剪纸《国是家》作为赠礼送给了总领馆,得到了总领事顾景奇的高度赞扬。
说起谢秀珠的剪纸技艺,她不禁挠挠头说:“偶然之间摸索出来的,全靠自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为同事创作一幅剪纸画用来装饰房间时找到了自己的爱好,从此自学剪纸,刻苦勤奋加上科班的绘画功底,让谢秀珠在剪纸的创作中触类旁通、兼容并蓄,“剪”出了自己一番新天地。
来到肩一小学的美术室,一进门,数十幅剪纸映入眼帘,这种古朴传神的民间艺术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五福临门、金牛报春、花开梦圆、红色记忆等作品无不活灵活现。其中一副《贺寿图》曾参加了第八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作品一经展出,让前来参展的“广东剪纸圣手”叶润生连连称奇,将他心爱的八把剪刀之一赠送给了谢秀珠,并收其为弟子。
在谢秀珠的剪刀下,每一件作品都有独特的创意。不懈的努力,让她在剪纸道路上收获累累硕果:她的剪纸作品《贺寿图》摘取了第八届广东省民间艺术工艺精品展铜奖,入选“首届中国丝绸之路民间剪纸艺术精品展”;处女作《丰收》在第四届中国剪纸艺术节荣获优秀奖;作品《磨》被中国剪纸之乡蔚州国际剪纸艺术博物馆收藏。
思乡意??“印尼又火山爆发了,你别去啦”
印尼也称“万岛之国”,是一个活火山多、地震频发的国家。当谢秀珠的家人知道她要去印尼支教的消息,一开始是持反对意见的。“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老人家的头发谁来剪?”谢秀珠笑着说,外公外婆的头发都是她亲手剪的,几十年来如一日,这次远赴印尼,让家人十分不舍。最后在友好沟通下,家人们支持谢秀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外婆每天看新闻,还没去之前经常在耳边跟我说,电视上说印尼沉船了、印尼火山爆发了、印尼地震了,叫我别去了。”谢秀珠说到这里,情不自禁红了眼眶,这是她第一次离家那么远、那么久。虽然网络发达,每天可以通过微信视频见到家人,但思乡之情依旧浓烈,对家人的情意依旧深切。
2018年的春节,阖家团圆时,万家灯火处,谢秀珠为了责任和工作,无法与家人团聚,只能留守异乡,遥望家乡。“年在眼前,家在天边,责任在肩,思念也甜。”谢秀珠微笑着说。
“国内的家人朋友很担心我在异国他乡生活得不习惯。其实我认为过得好不好,是靠自己去征服生活的。”谢秀珠说,每到一处,只要用慧眼去发现,用善心去体验,再陌生的环境都会带来舒适,再糟糕的氛围都会带来惊喜,因为人是用心去生活的。
一年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当她坐上回国的航班,即将离开朝夕相处的学生们,她深深不舍。“我们离开没有和学生们说,认真上完了最后一节课,给她们准备了一些礼物。”谢秀珠说,当地老师为支教老师简单地举行了欢送会,一行人便默默地离开。谢秀珠想到九个月来,在陌生的国家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学生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她又没忍住,再次泪眼扑簌了。
“聚散终有时,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去支教,带着使命继续前行。”谢秀珠说,无论是支教还是做其他事情,家人都是她坚强的后盾。谢秀珠回忆道,她回国那天,外公早已在家门口急切地守候她回家。她知道自己无论走多远、走多久,总有人等着她归家,这就是她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动力。“我会继续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传承好传统的剪纸手艺,继续为外公外婆剪头发。”谢秀珠说。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
新闻推荐
“银龄安康行动”为老人安康兜底买单 梅州政府4年投入近4000万元为老人买保险,实现60周岁以上老人全覆盖
老有所依,梅州为年满60周岁老年人购买意外险。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每年不过100块钱,本来是抱着没事保平安心态买的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