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新农人 逐梦田园间 不断涌现的新农人,推动梅州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林振良坚持种原生态大米,并布局生态休闲旅游模式,实现三产融合。
马发洲摄
新农人运用互联网开拓销路,为农业发展插上“翅膀”。
马发洲摄
编者按: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三农”格局正在发生积极的变革,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踊跃进军“三农”领域。
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一批对“三农”事业有热情、有理想的新农人,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能量,成为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一支新的生力军。近期,梅州市农业局和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联合,启动“新时代新农人”系列报道,聚焦新农人群体,分享他们的甜与苦、忧与思。敬请垂注。
出品:梅州市农业局
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
夏日时分,在青山怀抱之间,连片生长的柚林郁郁葱葱。这是兴宁市水口镇水洋村的冠诚农场,农场主人是一对“80后”夫妻刘道怀、刘琴。去年,冠诚农场产出的“琴怀”柚子,一度走红梅州。
在8年前,这对夫妇是衣着光鲜的白领。现在,他们是起早摸黑的农民。“琴怀”不只是名字的组合,也寄寓着对农业的“情怀”。
与刘道怀夫妇一样,在经历城市化大发展后,不少人悄然回归农业,以农为业、以农为乐、以农为生,探索创新经营方式,追求生态绿色安全农产品。他们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被称为“新农人”。
近年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一度引发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在传统的农业大市梅州,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及农业部门这一“有形的手”强势引导,以及市场这一“无形的手”的强力拉动,涌现出一大批正在崛起的“新农人”,将现代要素带入农村,不仅推动着农业现代化,更推动着乡村振兴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马发洲
通讯员肖铭浩张凤梅陈裕锋李新
新农人??不断壮大的群体
“每棵柚子树都是独一无二的。”夏日炎炎,黝黑的刘道怀戴上草帽,走进柚子林。查看果树的长势,成了刘道怀每天的“功课”。
在8年之前,这对夫妇是有房有车、令人羡慕的白领。2000年毕业后,刘道怀到了一家大型农资企业工作。经过10年奋斗,刘道怀晋升公司高管之列,还在兴宁县城和福建省福州市买房定居。
在外10年,“长了见识,赚了点钱”。2010年,刘道怀毅然辞职,决定回乡创业,“我喜欢农业,更相信农业是一个有奔头的职业”。
藏在大山深处的梅州,因优质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具备种植高品质作物的条件。从梅州市农业学校毕业的刘道怀夫妇,高标准地谋划未来的发展,集约土地、开山整地、果苗选种、种植管理。
去年是冠诚农场三红蜜柚投产的第二年,柚果肉嫩水足、甜酸适中,打破了以往新果树果品差的观念,“12万斤柚果在7天内卖完了”。
类似刘道怀夫妇返乡的新农人日渐增多。数据显示,梅州市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去年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占全省15%,居全省第一,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75家、合作社4576家、家庭农场1959家、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增速背后折射出新农人群体不断壮大的趋势。
今年5月,在广东茶叶产业大会上,“苏记祥绿茶”获评“广东十大好春茶(绿茶类)”。这背后是新农人在制茶工艺上的改革创新。
苏记祥茶园地处梅江区清凉山。在有着数百年种茶历史的清凉山,今年30岁的苏勇平守着百亩茶园,致力改良传统种植法。
之前,苏勇平在广州过着都市白领的小日子。2011年,苏勇平回到了清凉山承继父业,从学徒做起。实践之后,他更加喜欢这份工作,积极地学习科学管理、制茶,考取了高级评茶员等证书。
在种茶方面,传统茶园多采用粗放式管理,导致品质不稳定。苏勇平从种植到制茶进行全面改良,减少使用化肥、不使用农药和除草剂,同时建立水肥一体化系统。茶叶淡去了原有涩味,汤色更清亮。
近年来,新农人这个群体不断壮大。在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农村不少土地抛荒的情况下,新农人的出现,使农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慢慢成为现实。在农产品滞销频现而优质、安全农产品走俏的背景下,崛起的新农人在领衔“农业供给侧”的农产品结构调整。
“近年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正在梅州的土地上不断涌现。”梅州市农业局局长刘玉涛表示,在这些新农人中,不乏知识层次高、经营理念新、资源脉络广的青年才俊。他们以农为业、以农为乐、以农为生,将现代农业发展要素带入农村,既是促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体系的桥梁纽带,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力军。
新理念??传统农业“接二连三”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农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和内部动因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不断壮大的新农人群体,正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在兴宁市永和镇,共同的“农业梦”让5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成立了广东南芳生态农业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与传统农业不同的是,在团队合作中,南芳生态采取分工明细、各负责任的农业生产模式。
“企业应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南芳生态创办人邓雨强表示,在传统的农业,农民往往承担着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而新农人将产业链细分为生产、经营、销售,专心做好最擅长的环节。
从当地的特产腐竹入手,南芳生态不断跨界融合。“我们将以永和镇大成村为总部基地,打造符合农村实际的集特色种植、农产品电商、创业孵化、生产加工、科普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电商公园。”
与传统的农业相比,新农人在经营方法、生产技术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新农人的到来,为第一产业的“接二连三”加快了脚步。
在蕉岭县新埔镇象岭村,林振良在水田里手工拔草,成为一道风景。“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绿色安全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林振良告诉记者,种出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是最大的追求。
目前,林振良正在打造全市首个水稻水肥一体化基地,省肥节水、减轻病害、增产高效。同时,布局生态休闲旅游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合理农业架构,分散农业“靠天吃饭”的风险。
品绿色食品,赏青山绿水。面临湖光山色,背靠百亩柚林,林振良打造了一座槟唐休闲山庄。今年春节开放后,经客人口口相传,很快就成为游客体验田园生活的优选去处,“每逢节假日一房难求”。
“希望在此研制出能出口的绿色产品。”同样在蕉岭县,投资者陈民做出一个决定,将企业重心从湖南转移到蕉岭三圳镇。陈民认为,无花果除了观赏、采摘,要通过酿造、烘干等生产工艺,把鲜果深加工为果脯、花茶等产品,解决不易储存的难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今年“五一”期间,丰顺县北斗镇千亩栀子花竞相绽放,吸引了梅城、潮汕地区等游客前来,“长枪短炮”纷纷出动。栀子花生态度假山庄负责人蔡宇文告诉记者,3天里共接待了3000多名游客。
同时,蔡宇文还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研制出栀子花茶、黄栀子果凉茶等产品。“黄栀子从花到果都是宝,是一种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泛的药食兼用植物,果实及全株均可入药,有清热排毒之功效。”蔡宇文表示,成熟的果实可以提炼出黄、红、绿多种天然黄色素,是天然食品添加剂,可用于食品、果酒、饮料、医药等行业,用途广泛。
新模式??小农户连接大生产
“梅州市有好山好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林伟君表示,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下乡,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梅州农业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65%。小农户是农业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未来小农户如何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专家分析认为,在小农户点多量广的现实下,要坚持向适度规模经营要效益。通过不断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经营性服务组织,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新农人”,把大生产与小农户连接起来,以服务的规模化、专业化、个性化弥补经营的细碎化,一起闯市场。
“之前以为水果滞销的事,感觉很遥远。”2013年,丘春兰从深圳返乡创业。在这一年,当地蜜柚和金桔滞销,“成熟的果子掉在地上或在枝头被鸟吃掉”,丘春兰看着“这么好的东西被糟蹋,好心疼”。
梅州市生态环境极佳,农产品品质历来不差。丘春兰分析,滞销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需求信息不畅,只要想方设法对接供需双方信息,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为此,丘春兰在朋友圈上卖起了“山货”。在半个月时间内,30万斤滞销蜜柚全部售出,金桔也很快销售一空。
“最大的目标是把好东西分享出去,还能致富一方人。”从此,丘春兰脱下高跟鞋,走进田间地头,创立了蕉岭县皇佑笔长寿食品实业有限公司,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从事富硒农副产品的种植、研发和生产,先后研制出金桔番薯干、野山枣等深加工产品。
丘春兰介绍,企业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如通过举办开园活动,吸引大批市民前来采摘购买西瓜、桑葚,甚至有珠三角和潮汕地区的游客闻名而来。同时,打造电商销售平台,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事实上,经历过市场洗礼、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农人,连接起城与乡,连接起小农户与大生产,正在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在大埔县大东镇东光村,丘牡香在“公司+农户”的做法上,采取“以奖代补”的机制,让贫困户学会自食其力,同时谋划建立电商销售中心和本土人才培训中心;在梅江区,苏勇平建立了苏记祥合作社,带领周围10多户茶农走上了富裕路,户均年增收六七千元……
“目前,很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把他们带入市场。”刘玉涛表示,小农户更多是依附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身上,利益共联共享是其中一大特点。关键是要以“商”促“产”,产销联动。以“商道”为导向,根据职能划分,制定行业标准,促进小农户的标准化生产。通过互帮互助、抱团取暖解决好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和干起来不合算的问题,让农户真正得到收益。
■新农人故事
新农人的苦与乐
新农人带着资源下乡创业,在传统农业发展中融入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式,让农业发展走向新高度。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是农业的特征。此外还要遭受到别人的“另眼相看”。他们用坚守证明,农业是一个有情怀的全新职业。
为种柚子卖了房子
刘道怀是家中的长子,他的父亲做了一辈子农民。在他返乡创业之初,老人家曾强烈地反对,反复劝诫“农业矛搞嘅(没出息的)”。
为此,刘道怀夫妇进行多次劝解。刘道怀认为,农业是有“根”的产业。品质好,就不愁卖,“希望把搞农业当作终生的事业”。
农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至目前,刘道怀、刘琴夫妻已为种柚投入了真金白银约800万元。刘道怀笑着告诉记者,除了之前赚的钱都投进去了,还把福州的一套房、兴宁县城的一套房都给卖了。
“虽然囤房到现在,家庭资产会升值更多。”然而,刘道怀和刘琴并不后悔:“人生没有追求,就没有任何意义。”今年初,一周岁的梅州市冠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列为“梅州金柚红名单企业”。
同样的情怀,也体现在林振良身上。当得知林振良要回乡务农,父子之间曾一度争吵、僵持不下。因为生气,林父有近两个月没有好好吃晚饭。林振良只好找来朋友,假装以投资人身份过来说情,告知林父“振良只是受聘返乡做田间管理”,安慰他“不用担心投资的事”。
因为坚持种植生态大米,产品又遭遇市场“质疑”。前3年,林振良的大米只能卖到5元/斤,每亩亏损1000元以上。林振良相继卖掉了深圳的两处房产,这些决定曾在家庭内部掀起了层层巨浪。
所幸的是,坚持终于得到回报。经过几年市场推广,林振良的绿色理念逐渐被人理解,生态大米的检测报告“征服”了持质疑态度的经销商,生态大米畅销珠三角,成功当选“全省20佳种粮大户”……
在平凡中不断创新
辞去广州的工作,苏勇平回到清凉山,从学徒做起。每天跟着父亲学习种茶、制茶的基本知识,农忙时分,每天天不亮就得上山采茶,再帮茶农把茶背下来。“茶山异常陡峭,下山时经常从山坡滑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待到制茶,往往忙到凌晨两三时才能结束。”
因为制茶理念不同,苏勇平和父亲发生了冲突。在晾青的环节上,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肯退让。为此,苏勇平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管理、制茶的方法。当苏勇平将一杯清醇甘甜的自制茶让父亲品尝时,老茶农默默地抿了一口,沉默片刻便起身离开。此后,结束了争执。
新农人在平凡中探索、创新。
“80后”丘春兰离开深圳,回到蕉岭养生,一边过着田园生活,一边制作各类富硒美食,用新思维卖出“网红食品”。以金桔、番薯、蜂蜜为原料,经过反复蒸制、晾晒制成金桔番薯干,迅速走红当地。
最初,这款产品是丘春兰为了自己孩子度过婴儿磨牙期而研制的爱心食品。“番薯干吃多了,会出现胀气等问题,我们尝试以金桔作为中和。”经过不断打磨,产品走上生产加工线,走入了千家万户。
“看到产品受欢迎,我也很开心。”丘春兰说,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新思路,让生活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玉娇通讯员杨双兰)为更好地方便旅客出行,合理调配运力,2018年7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