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扭紧“三大职责”夯实基层堡垒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一书记“导航”奔康致富路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近年来,梅县区整合优秀年轻干部资源,将精心挑选的32名市、区两级优秀人才分别派驻到32个省定贫困村中任第一书记。作为农村“领头雁”,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抓稳定,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突出党建领航 精选扶贫之“种”
走进南口镇瑶美村,标准的硬底化道路四通八达,村卫生站、老人活动中心、公共卫生间等应有尽有,对比两年前村里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瑶美村是省定贫困村,经济基础薄弱,之前想为老百姓做好事实事,但苦于人力物力财力缺乏,很难实施。陈书记来了以后积极发挥村党组织的作用,多方筹资,村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瑶美村党支部书记陈胜彪说。
陈胜彪口中的“陈书记”就是市农校派驻瑶美村的第一书记陈杰宏。陈杰宏到村里任职后,积极走家串户了解情况,通过调研发现瑶美村必须把建强村党支部作为首要任务,调整优化班子结构,培养积蓄后备力量,着力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创造性提出“帮扶资金+政府拨款+乡贤赞助+村民自筹”的资金筹集方式,帮助该村完成了许多一直想做而没有做的民生实事。
突出特色产业
壮实扶贫之“果”
南口镇竹香村是贫困村。梅县区委组织部派驻该村第一书记曾玉国来到以后,对全村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带领村党支部制定了“123”短中长期产业发展战略,结合本村特色优势,培育发展集农耕体验、文化旅游、森林公园、乡村美食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村庄,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将传统的输血式扶贫转变成造血式扶贫。
在曾玉国和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竹香村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组织贫困户统一种植了8亩紫玉淮山,第一年便迎来了丰收,总产量达16000多斤,产值达60000多元。同时,村民还养起了鸡、鸭,种起了百香果等新作物,昔日的贫困村正焕发勃勃生机,迎来美丽蜕变。“竹香村位于城区附近,距县城仅17公里,生态环境优美,拥有众多传统古民居和清朝牌匾等历史文物,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村民们也非常支持。我有信心把竹香村的绿水青山优势转化为村民们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曾玉国信心满满地说。
突出民生福祉
巩固扶贫之“根”
梅县区驻村第一书记,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工作,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乡村环境、产业帮扶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中,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实惠,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以前柚子收成的时候,车开不上去,只能走在泥泞的路上把柚子搬下来,现在"金柚路"通到了果园,再也不用怕下雨后道路泥泞难走了。” 桃尧镇松林村果农丘桂娣高兴地对笔者说。丘桂娣口中的“金柚路”,是市烟草专卖局选派到松林村任第一书记的叶劲松带领村民修建的通往柚园的“产业路”。“驻村两年多来,我和松林村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希望尽我所能在有限的任期内为村民们做更多的事……”叶劲松说。
“选派第一书记到农村挂职,不仅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更是锻炼年轻干部的需要。梅县区的第一书记们以村为家,上找项目、寻资金,下聚人心、带队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群众最前沿的党支部建强建好,在农村树起了一面面鲜红的旗帜。”梅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瑞金说。
(刘洪桥曾健锋王雅)
新闻推荐
扶贫“钉子”官张正学: 三年驻村情系贫困户 扶贫路上甘当孺子牛
“张队,快进屋喝茶!”“张队,快来看看我们家灵芝的长势。”“张队,我也想养蜂,你觉得怎么样?”中午12点,室外温度已经达到37℃,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