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振兴目标 绘出发展底色 梅州召开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新貌。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摄
12日至14日,梅州召开了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对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动员部署。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深入八个县(市、区)实地参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互比互学、交流经验。
近年来,梅州乡村振兴积极作为,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发展实力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有较大改善,农村面貌日益变化,“三农”工作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蕉岭“十村示范·百村行动”、梅县“山水梅县·客韵乡村”、大埔“北塘东塘·漳河明珠”等成为全市典型示范。
梅州市委书记谭君铁在会上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市情农情,切实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
●南方日报记者陈萍汪思婷通讯员辜昀玥
初见成效
各县写好“特”文章
守护绿水青山
村道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梅州正有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截至目前,梅州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25.68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预脱贫;全市349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扎实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梅州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成就。在乡村振兴的长卷上,八个县(市、区)齐心协力努力写好“梅州答卷”。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欠发达地区要脱贫,离不开产业发展。村庄整治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搭建起乡村振兴牢固的“四梁八柱”,让村子有产业,村民有就业,乡村振兴才能走得远。
夏至将至,梅县区白沙村街巷洁静、流水潺潺,民居掩映于绿草鲜花间,成片的荷花绚丽绽放,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排入污水处理池,经过滤净化后排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由专人清运。如今,这里已成为美丽的乡村景点,但初来乍到的游客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村庄。
在梅县区,像白沙村这样美丽蝶变的乡村还有不少。梅县区以乡村旅游为切入口,推动乡村观光、林下休闲、客栈民宿等富民产业发展。同时,做强金柚主导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新业态,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子。
乡村振兴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使梅州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了绿色生态富民家园,形成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
回望过去的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村民几乎都外出打工,村庄空心了,农田日渐荒废。可近年来,这个普通村庄完成近300个茅厕的拆除、20多户养猪户的搬迁、200多户民居的“穿衣戴帽”……去年,该村获得“广东省文明村”荣誉称号。
新楼村的变迁,是丰顺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也是梅州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纵观梅州乡村振兴成效,各县(市、区)根据自身优势,写出了精彩的“特”文章。蕉岭“十村示范·百村行动”、梅县“山水梅县·客韵乡村”、大埔“北塘东塘·漳河明珠”、丰顺“五村连片·十村联动”、五华“益塘流域·十里水乡”,都已经成为梅州的典型示范。
存在问题
农村产业基础差
基础设施欠账大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在乡村振兴这条路上走得更稳。
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对着诸多共性的问题。例如,农村产业基础差,各产业之间融合度不高,融合水平低。由于长期以来在二三产发展上较为滞后,三大产业之间的融合水平较低,在产业链条的构建上比较薄弱,使得农村经济缺乏动力。
同时,伴随城镇化率的迅速提升,大量农民涌入城镇,使得不少乡村的发展缺乏活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创造力强的人才的离开,让乡村的发展错失了许多良机。
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农民朝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更好的城市流动是大势所趋,首先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而留守在农村的人口要往专业化方向发展,乡村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振兴”。
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是使人口流向城市的重要因素。目前,在梅州“有新房无新村缺特色”现象仍较为普遍,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还有不少地方仍未破解“用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农村产业、人口、文化等“空心化”比较严重。
根据梅州乡村振兴“深调研”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部分乡村缺乏产业支撑,既无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积极参与的内生动力机制,也无社会广泛参与的外生动力机制,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增收作用越来越弱。
党国英表示,梅州是广东的山区城市,城市的不发达也是制约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不发达导致农村落后,没有哪个地方城市落后而乡村繁荣的。乡村要振兴,城乡一定要融合,要实现协调发展”。
近年来,虽然梅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但整体水平偏低,2017年仅为14089元,居全省第15位。此外,梅州还是全省精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仍有3.8万相对贫困人口,且因病、因残致贫和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人口占比上升。
此外,随着乡村人口的外流、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关系的变迁,乡村传统文化的凋敝越来越严重。过去那种建构在熟人关系上的乡情文化瓦解了,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亟待重新审视乡村的历史和文化,重建乡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实现乡村振兴,亟待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作保障。
全面部署
三年取得重大进展
五年见到显著成效
广东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在全省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为地处北部生态发展区的梅州明晰了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梅州提出将牢牢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落到实处,围绕“三年取得重大进展、五年见到显著成效、十年实现根本改变”的时间节点要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奋力推动梅州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立足功能定位,打造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争当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功能区“模范生”、走绿色富民强市新路的“引领者”,是梅州乡村振兴的目标。
经过部署,梅州的乡村振兴工作蓝图已绘就。“头雁”工程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乡村生态振兴方面,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以树立文明乡风为重点,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鼓励支持人才“上山下乡”,积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全面脱贫。
“要坚持重中之重,加强党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证。”谭君铁强调,全市各级党委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进一步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战略定力和领导能力,加强组织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深化涉农改革、强化投入保障、严惩基层腐败,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敏指出,各县(市、区)的一把手要当好一线总指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开展,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在工作推进中要有新作为,对标最高、最好、最优,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乡村振兴保障工作要有新举措,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工作督察,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地方创新,尊重基层创造,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经验。
■对话专家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
乡村振兴要城乡共融合
近年来,梅州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党国英建议,要力促城乡协调发展,有针对性地投入建设,不能平均用力。
南方日报: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最容易出现的误区是什么?
党国英:我认为,城乡人口布局是目前全中国都值得重视的问题。没有哪个城市特别落后,但是乡村有发展的。乡村要振兴,城乡要融合,一定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同时不能忽略城市发展。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大势所趋,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但是,留在农村的人口一定要专业化,以家庭农场的形式开展农业,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南方日报: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完善等是导致人口流向城市、乡村“空心化”的重要原因,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党国英:乡村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两个端点,一个是专业农户分散居住的小村庄,因为分散居住,所需投入较少。另一个是八九千人以上的较大村庄,人口多,基础设施利用率高,建设成本比较低。
在这两者之间的村庄,是最不稳定的。收入低、基础设施落后,对村民无吸引力,他们势必会往各项功能完善的城市走。因此,在这些村的投入需慎重,不能平均用力。在这点江苏做得好,梅州可以参考借鉴,将所有村庄进行分类,做好规划,再开始有针对性的重点建设。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刘义强:
擦亮梅州农业品牌打造农业产业集群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梅州应该如何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近日,记者采访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刘义强。
南方日报:梅州是农业大市,生态资源丰富,您觉得在乡村振兴中,梅州应该如何发挥好这一优势?
刘义强:梅州的生态优势明显,应该进一步明确产业布局,高质量发展农业。每一个县都可以进行产业规划,将自身已有的农产品打造成产业集群,再将产业集群做大,形成产业生态圈,引导农业纵深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抗风险能力。
在打造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规划先行,以技术的提升、配套设施的建设、国内市场的开拓,让梅州农业的品牌擦亮,农村产业兴旺。
南方日报:近年来,梅州的城乡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您觉得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刘义强:目前,梅州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全域推进、分梯次进行等做得很好。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规划要多花心思,要深入了解居民的需求、村庄的定位,不要设计出中看不中用的设施。
其次,通过深入沟通交流,让村民们认识什么是更好的建设需求。村民对城市生活有向往是正常的,但乡村规划不是对城市建设的模仿,要让村民树立起乡村文化自信,乡村可以比城市更美。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日,梅州市接到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的第十二批案件25宗。其中,重复案件8宗,重点案件2宗。这些案件反映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