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老玩童 名小吃特色菜尝个够 “老玩童旅行团”6月17日开启第九站旅行,邀您痛痛快快品尝大埔、永定美食
大埔笋粄。
永定土楼。
饮食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载体之一,继承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递着当地的风土人情。近日,由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惠州市惠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惠州新景界惠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合力打造的 “老玩童旅行团”将于6月17日开启第九站的旅行,邀您一起来豪“叹”广东梅州大埔、福建永定的美食。从小城美食里寻味客家风情,从旅行中寻找儿时的味道。
大埔小吃近200种,出名的近百种
有人说,如果没有吃天津狗不理包子,就等于没有去天津;如果没有吃北京烤鸭,就等于没有去北京。同样,没有吃过大埔小吃,等于没到过大埔。据了解,大埔小吃有近200种,出名的也有近百种。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大埔小吃各色各样,如果一天尝新一种,吃个大半年也品尝不完。
在大埔小吃文化城走走逛逛,一楼是特色文化大堂,采用围楼的元素、浮雕的手法凸显大埔历史、人文、民俗等浓厚悠久文化。
登上二楼的阶梯,古色古香的书吧还可以品茗茶、赏汉乐、听山歌、看戏曲。休憩后逛一逛,看看大埔人出山入市的 “等路”(客家方言音译而来,为礼物的意思。客家人赶集、探亲访友或出门打工等回家时,给老人、小孩带回一点糖果糕点之类的小食),也不失为一次客家风情的体验。
大埔笋羂)是广东省名小吃,皮嫩滑爽馅汁鲜香
大埔风味让每个新老客家似曾相识却又觉得与众不同。据介绍,大埔有15种小吃被广东省评为名小吃:笋羂)、鸭松羹、薄饼、算盘子、珍珠羂)、煎豆干、艾羂)、煎荞羂)、菜汁包、发羂)、白米豆羹、客家肉丸、鸭鸃溜、鸡血羂)、药羂)。品尝着大埔小吃,每一道美味都会让人感受到客家历史的源远流长,体会到浓郁的客家民俗文化。
笋羂)是客家小吃中典型带有浓厚中原饮食文化烙印的风味小吃。据大埔小吃文化城一位烹饪师傅介绍,笋羂)的制作工艺着重有3点:一是制皮,二是制馅,三是掌握火候。制皮用的是农家薯粉,用这样的材料制成的皮才晶莹透亮。师傅用滚沸水拌和揉搓,随后加适量芋茸制成面皮,力道把握要适中,这样吃起来才软韧有嚼劲。面皮制好后包入瘦肉、竹笋、香菇、虾米等爆炒的熟馅料,呈“饺子”形状,蒸上3分钟。尝一口酥酥糯糯,皮嫩滑爽,馅汁鲜香。
中华名小吃薄饼面皮薄如蝉翼,辅以佐料可口入味
薄饼也是大埔的名小吃之一,其制作工艺也有讲究。只见制作师傅在按比例加入水、盐的面粉中不停地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和成浆状面筋,然后选用特制厚度约一厘米的平底锅,用文火烧热抹上热油,将拌好的浆状面筋用手抓起,轻轻用力抛在锅面上,迅速提起,使平底锅上粘上一层薄薄的面筋,煎成薄如蝉翼的面皮。
说时迟那时快,趁面皮熟而未焦之际迅速揭下来,包入预先用豆芽、豆腐干、蒜白、香菇丝、肉丝、鱿鱼丝、虾米等食材加工好的馅料,卷包成长筒形,即可成薄饼。一碟香味扑鼻的薄饼呈上桌,迫不及待地夹起咀嚼,配着浓郁的佐料,可口入味。
大埔有10种小吃被国家评为中华名小吃,其中笋羂)和薄饼就名列前茅,还有肥而不腻的忆子羂)、香滑顺口的算盘子、香甜松软的鸭松羹……
永定芋子包、芋子饺、芋子肉丸各具特色
享受过一轮梅州大埔小吃,再去福建永定土楼尝尝不一样的美食。永定位于闽西的龙岩地区,这里分布着客家民居建筑群,它们被统称为“永定土楼”,永定洪坑村的土楼群就展示了客家人的智慧。
相传西晋末年,由于中原的征战不断,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而南徙渡江,辗转万里,来到现江西、福建及广东。为求生存,客家先民退居深山,建造别具一格的土楼家园,而在这个迁徙和繁衍过程中,客家美食也被赋予了自己的特色。由于客家先民多居住山区,芋子是主要杂粮,芋子包、芋子饺、芋子肉丸等种种食品便应运而生。
俗话说:“无山不客客住山,番薯芋子半年粮”。以芋子包为例,芋子洗净去皮蒸熟加入适量的木薯粉做包子皮,馅料用瘦猪肉、香菇、冬笋(或笋干)丝、虾仁、箩卜丝、葱白等做成。芋子包除蒸着吃,也可用水煮、油炸、油煎等各种烹调方法,其味各具特色。
小尝客家米酒,带您安享好眠
据介绍,福建龙岩一带的闽西客家人,其饮食风味以客家特色的菜肴和点心为主。客家食物宜温热、忌寒凉,多用煎炒,少吃生冷,在使用香辣方面更为突出,菜肴有“鲜润、浓香、醇厚”的特色。据介绍,这里的客家还融合了各地菜肴的特点,既有吴越地区的酸甜,也有巴蜀地区的辛辣,更有闽粤地区的酱腌味菜。在这里,还可品尝到永定的菜干扣肉、酿豆腐、盐?鸡等各式各样的菜肴。
此外,米酒是客家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米酒醇厚,清香扑鼻,甜腻入口。值得一提的是,客家人的米酒除了饮用外,还可以入菜,做成好些米酒食物系列。鸡鸭鱼肉放点米酒,既可以去掉腥味,还可以使菜的味道醇厚香浓。酒糟制成的酒糟鱼、酒糟辣椒、酒糟红薯干的味道令人流连忘返。
两日行程
第一天:白“宫”云水谣—大埔博物馆—大埔小吃城—夜游永定土楼—篝火晚会
第二天:洪坑民俗文化村“土楼”:振成楼—梅县客服中心
“老玩童”报名热线:0752-2589555。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陈 澄 本组图片 本报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