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对口帮扶揭阳市揭西县7个省定贫困村脱贫奔康 村集体“造血”功能增强 贫困户家庭收入增加

东莞日报 2021-01-07 10:42

揭西县凤南村的农业产业增收项目——艾草基地 桥头供图■桥头镇驻揭西县凤南村第一书记赖浩华走访群众 桥头供图

新建文化广场、新增篮球场和健身器材、道路硬底化、开展124个项目增强“造血”增收功能……近年来,东莞市桥头镇对口帮扶的揭阳市揭西县凤江镇(凤南、阳西、东丰)和棉湖镇(贡山、鲤鱼沟、考溪、下浦)共7个相对贫困村有了明显的变化——村容村貌不断得到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产业促进“造血”增收能力提高,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目前,7个相对贫困村已实现全部退出贫困村行列,7个贫困村共有贫困户532户2156人,全部退出贫困人口行列。

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退出

据介绍,桥头通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上马、着力培育产业增收发展、推动生产就业以及巩固民生保障福利等,有效推动对口帮扶的7个相对贫困村改善落后村容村貌、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提高贫困户生产就业能力,增加家庭收入,进一步加快脱贫奔康步伐,取得了良好的帮扶成效。

对口帮扶4年多来,桥头围绕贫困户脱贫、村民稳定增收、村集体有产业发展项目、人居环境有效整治、20户以上自然村村道完成路面硬化、全村居民饮用水有保障、农田水利设施完善、电视信号和宽带网络全覆盖、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党组织健全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十方面抓落实,成效明显。

2019年11月,在省的第一批脱贫退出工作中,有5个贫困村(凤江镇东丰村、棉湖镇贡山村、鲤鱼沟村、考溪村、下浦村)已落实省的“十项”指标,达到退出标准。在2020年6月中旬的第二批脱贫退出工作中,剩余的2个贫困村(凤江镇凤南村、阳西村)落实退出指标。至2020年6月底,桥头镇帮扶的7个相对贫困村已实现全部退出。

桥头通过开展产业增收项目,以“农业产业+投资分红+光伏发电+商业旺铺”模式切实增强贫困户增收能力,产业增收项目每年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增收约1135.2元;通过转移劳动力到优质企业务工,提高劳动所得,加快脱贫奔康步伐。通过精准帮扶精准施策,7个贫困村共有贫困户532户2156人,在2019年11月通过贫困户申请,村级核准,镇、县、市的复核,获得批准退出。

桥头镇帮扶的7个相对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建立每周定期落户排查制度,对因病、因残、因灾等意外变故返贫致贫的家庭,及时落实相关帮扶政策。到2020年12月底,7个省定贫困村未发现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

特色产业促增收

在对口帮扶中,桥头助力对口帮扶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促进“造血”增收能力。2016年以来规划使用资金302万元开展8个农业产业增收项目,分别为凤江镇凤南村艾草种植、阳西村艾草种植、东丰村艾草种植、贡山村百香果合作种植、鲤鱼沟村百香果合作种植、鲤鱼沟村花海观光园、考溪村和下浦村蔬菜合作种植,以“公司+村经联社+农户”模式切实增强贫困村、户增收能力,加快脱贫奔康步伐。

在鼓励帮扶稳定就业方面,7个贫困村均建立了有意愿务工贫困劳动力就业台账,落实一人一案跟踪帮扶机制;2020年各村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招聘会,提供合适的技能培训和工作岗位,鼓励及帮扶稳定就业,确保家庭有稳定收入来源。

在消费扶贫方面,7个贫困村均建立了扶贫产品电商网店,桥头镇与7个贫困村签订购销合同,积极参与揭阳市组织的“消费扶贫联盟”,签订农产品消费认购书,在11月14日揭西县举办的消费扶贫产品产销活动中,与帮扶镇签订扶贫产品采购协议,大力支持当地各类消费扶贫活动。2020年桥头镇开展农副产品采购活动,合计采购扶贫产品额度26.47万元,7个贫困村消费扶贫额度均已超3万元。

相关链接

“数”说扶贫政策落实

1.2019年秋至2020年春季,为419名在校生全部落实教育补助和生活补助,共发放59.98万元,并建立教育补助发放台账。

2.2020年各村均已落实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共为2156名贫困人口购买280元/年的医疗和大病保险,累计60.312万元。

3.2016年以来,7个省定贫困村危房改造共61户,补助金额达122万元,各村贫困人口都有安全住房、有正常生活生产用电。

4.桥头镇帮扶7条省定贫困村532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通自来水。

5.各村五保户、低保户已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为563人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名单台账。

■记者走访

桥头镇帮扶揭西县凤南村:

建艾草基地包销模式解后顾之忧

桥头镇结对帮扶的揭西县凤江镇凤南村,大胆地尝试了经联社自主经营扶贫产业的模式。

“我们引进这个项目算比较坎坷,但事实证明是可行的。”凤南村驻村第一书记赖浩华告诉记者,凤南村的气候和土质比较适合种植艾草,当地人原先也有种植,而艾草本身也因其药用价值而具有不错的市场行情。

为此,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等,特地到湖南福布施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考察艾草种植,确定可行后,便投入40万元引导资金,动员133户流转责任田126亩,以凤南村经济联合社为主体,试种艾草。

在凤南村先期的30亩艾草基地里,艾草长势非常好,赖浩华说,去年6月底收割了第一批2吨,国庆节后又收割了5吨。连梗带叶的,每吨能卖到2000元,纯叶的则能卖到5500元一吨。艾草粗生粗养,收割后又会自己长出来,因此种植性价比很高。

赖浩华说,艾草种植项目带来了多种效益,首先,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出租户每年可得到300元每亩的租金;其次,每年可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再次是带动了就业。艾草基地主管杨展和说,基地锄草、浇水、收成都需要人工,村里有五六户贫困户在这里打零工,用工高峰时就更多了,收入最高达到160元一天。

如何保证稳增收?赖浩华说,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专门成立了项目管理小组,实行严格、完善的运作机制,资金使用由凤江镇财政所监管;生产上,由合作方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兜底包销。此外,还聘用有生产经验的专职人员负责项目的总体运营。这样,哪怕帮扶单位撤出后,村里也能正常运作项目。

■现场特写

驻村第一书记收到一封“情书”

一封33个字的感谢信,光错别字就有5个,然而,东莞市桥头镇驻揭西县凤南村第一书记赖浩华几个月前收到它时,却异常开心,戏称这是驻村4年多来收到的第一封“情书”,一直好好保存着。

赖浩华口中的这份“情书”都写了什么?记者向赖浩华借来一看,只见信里写道:“党政(党和政府)给我关心,队长、主任给我雪中送灰(炭),多谢!”全信短短33个字,就有5个错别字。但就是这样一封短短的感谢信,每个字却都饱含着感情,是一个没有多少“墨水”的贫困户对党的扶贫政策和扶贫干部的真心感谢。

近日,记者见到了写这封感谢信的主人,他是独居贫困户杨惠存,今年59岁。他告诉记者,他没有劳动能力,没办法外出打工,也没什么收入,以前住的房子是土墙瓦房,已经倒塌,是政府的好政策给了他好生活。“扶贫队来了后,让我有钱花,我心内(内心)感激,所以我要写信感谢他!”杨惠存说。

新闻推荐

让每分善款落到实处 让每颗善心放心安心 区慈善会监事会赴揭西检查慈善项目落实情况

宝安日报讯(记者黄芳通讯员刘曦光)10月21日至23日,宝安区慈善会负责人和慈善会监事会成员一同前往广东省揭西县检查由深圳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