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涌吧,后浪90后作家江利彬推出文集《背影》,汇编散文、小说等各类作品

惠州日报 2020-09-27 07:59

在文学刊物《东江文学》的作者中,江利彬引起我的注意是投稿比较多,而且有的稿件的确不错,但由于我们的杂志是双月刊,作者投稿太多,我只选用了他的部分稿件。

有次用了他一篇小说《小树长青》,是以惠州市首个“中国好人”古槐基老师为原型的,正好这个题材我写过长篇报告文学,对这个作者,自然更加深了印象。还有一次为一个扫黑打非的征文做评委,在获奖的作品中,有一篇小说《大扫把和小锄头》获了优秀奖。因是匿名评审,评出后才知作者是江利彬,自然又对这个作者的印象加深一些。重要的是,编辑的职业习惯,让我感觉到又发现了一个新作者。在作者中发现好稿件是件愉快的事,发现写好稿的新作者更是令人激动的事,毕竟预示着有好米下锅。

善待生活,为创作源源不断输送养分

待见到他本人,才发现是一位青春逼人的97后时尚文学男青年。江利彬个头不高,瘦瘦的,皮肤白皙,穿着打扮及发型都比较刻意和讲究,有当下新潮年轻人的做派,活脱脱一个非虚构的后浪。

刚刚大学毕业的江利彬是广东揭阳人,他称“写作和志愿服务是他生命的两颗星”,现在在一家教育机构从事作文教学,教孩子们写作。最近,江利彬要出版他的首部个人作品集,要我帮他写个序。如无话可说也罢了,有话可说就讲讲吧。我发现这个男孩的生活是如此丰富。因为受到家庭的影响,他喜欢读书、听书,他读中外名著,读欧·亨利、简·奥斯汀、君特·格拉斯、托马斯·曼、斯塔夫理阿诺。

90后作为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多数写作都是在网络上施展拳脚,而江利彬不同,他是两栖,一边在互联网上玩着新潮;一边向传统文学出版物挺进。都说潮汕人长着一双巧手,什么食材到了手里都能变出一道道美食来,什么菜脯煎蛋呀,什么菜脯焖鱼呀,咸水粿,还有菜脯粿条……这个年轻人热爱做美食,而且菜品极富卖相,不是简单的家常菜。他会将小小的芋头、菜脯、海鲜等食材用各式烹饪及配料做出色香味俱全的漂亮美食。他还将对美食的热爱和研究融入他的笔墨中,写了《厨缘》系列。他用调皮幽默轻松的文字,将美食的制作及品尝写得活色生香,完了还吊着读者胃口,让你别急“泡好了茶,听上一段潮剧,听我慢慢道来。”让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97后文学男青年的日常。

生活的丰富,关乎创作的疏密。对于写作,热爱生活,多积累日常经验当然是好事。江利彬的文路比较宽,这与他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无不相关,他对生活的态度,为他的创作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这本文集《背影》,内容比较广泛,共分六辑,收入了他写的散文、随笔、小说等。他写他刚进入的这个社会、写城市的喧嚣和人情世故。然而对于城市生活的书写,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该怎么展开它的叙述?该写什么,怎么写,写了有没有意义?都值得他这个初入社会的后浪思考。

乡村小说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各俱情态性格

虽然留在城市,“已多年不曾细细聆听那叶落下来时的声响。耳朵里多是嘈杂的汽车喇叭声”,但他的乡情,在他的心里。那里有他的身世和哀乐,他带着感情写他那些有血有肉、有幸福也有痛苦的乡间和父老乡亲,其中那篇散文《背影》深深打动了我。这篇散文虽然没有新奇的写作技巧,但是有较强的艺术张力。在作者细腻的描写中,以生动的细节和情感的张弛,使母亲的形象自然而然跃然纸上。这种情感写作的难,就在于情感把握的度,那种母子情感,润物细无声地轻轻地融入读者心中。

他不仅写当代小说,还写历史小说和武侠小说,而且都写得那么像模像样,无论情节设置、细节描写还是人物刻画都有超出他这个年龄的写作视角。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对系列乡村小说人物的刻画,如樱子、舅舅、许菜、黄乐群、静璇、秋实、春生两兄弟等,栩栩如生,各俱情态和性格。但有些情节设置和一些语言把握还有努力空间,好在,他还年轻。江利彬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我们期待。(刘明霞)

新闻推荐

省法学会“以法兴企”文化沙龙走进潮州揭阳,多名专家现场为企业答疑解惑用法治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羊城晚报讯记者赵映光、蚁璐雅报道:9月8日至9日,由省法学会牵头,省工商联、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