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奁:承载几多女儿柔情梦
李先生收藏的旧时梳妆盒,小巧便携,外形精致美观,结构别具匠心,铜制花纹和木雕装饰相映衬,散发出古典的浪漫气息。 涂英鹏 摄
□蔡烨华
日前,笔者在榕城介公宫巷李先生的家中见到一个旧时的梳妆盒,小巧便携,外形精致美观,结构别具匠心,铜制花纹和木雕装饰相映衬,散发出古典的浪漫气息。欣赏着梳妆盒,不禁想起了“晨起对镜奁,晓妆点绛唇”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诗句,想象起古时女子静坐梳妆台前,轻梳头发,浅画娥眉的美好场景。女为悦己者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今亦然。你看北朝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载誉归来后,也不忘“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无论着男装在战场上如何英勇,坐到梳妆台前梳妆时,花木兰终归还是回到女子的柔情百转。这样想来,梳妆盒便带着一抹旖旎诗意的色彩,承载了几多女儿的柔情梦呢!
说起梳妆盒,就不得不回顾一下它的历史。在古代,可将镜子、胭脂、木梳和各类首饰,甚至是人们对美的那份追求尽数收纳的盛器,叫“妆奁(lián)”。“奁者,闺房脂泽之器。”即盛物匣也。《说文解字·竹部》释“籢”曰:“籨,镜籨也。从竹,敛声。”在许慎(约58~约147)看来,“奁”最初乃竹制品。淳于髠(约公元前386~约公元前310)在《说苑》中认为,“奁”为周朝末年用语,当时有“一奁饭”之谓,乃盛放食物之器具。从历史文献的记载可以看出,奁出现之初并不是单单盛放妆饰的用具,而是盛装各种物品的匣子。妆奁伴随中国女性数千年,是古代女性最贴身、最钟爱的常用物。正因为它与女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也衍生出许多与女性有关的词,如“嫁奁”指嫁妆,“妆奁之喜”即是新婚之喜,“奁安”是给妇女写信时放在信尾的问候语。古代大婚时筹备的妆奁,正是新娘的嫁妆。
据史料及考古发现,妆奁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在战国时期便已产生并流行,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妆奁十分精致,款式也很多样,不仅非常实用,而且有的还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妆奁有陶制、铜制、木制、瓷制的,常见的妆奁,是用木、竹等材料制成胎骨,然后器表髹(xiū)漆而成,在髹底漆的基础之上,人们可以运用彩绘、锥画、镶嵌等手法对其外表进行修饰,最终形成一件外表精美、纹路优雅精致的优质漆器。明清时期妆奁的装饰工艺更为奢华繁复,制作材料更用起了如黄花梨、紫檀、红木等名贵木材。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化妆内容的演化,梳妆匣的型制逐渐有了变化,变化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把大盒中套散装的小盒变成了一只大箱中嵌入的平屉和若干抽屉。带抽屉式妆奁称之为“镜箱”, 用小抽屉取代了多子奁的设计,上可架镜,下可放置梳妆用品。明清时期,妆奁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类是体型较大、不易搬动的大型梳妆台,如宝座式镜台、屏风式镜台;一类则继承自古以来小巧便携的特点,如折叠式梳妆匣、立柜式梳妆箱。立柜式梳妆箱、折叠式梳妆匣与如今所常用的梳妆盒最为相似,底下两开门,中设数个存放梳妆用具的小屉,整体设计层次分明。二者的区别在于立柜式梳妆箱不设镜支,而折叠式梳妆匣上层设支架铜镜的背板,可支起镜子,亦可放平。
古代的妆奁不仅做工精细,而且也蕴含着不少喜福之意。这从妆奁的装饰上就可见一斑,比如期望多福多子的麒麟送子纹、蝙蝠纹和石榴纹;也有象征着和谐美满,幸福吉祥的团花纹;瓜瓞绵绵的纹样在妆奁中也较为多见,寓意子孙昌盛,事业兴旺等,寄托着婚姻美好的祈愿。
几千年的时光流转,妆奁早已被现代的梳妆盒所取代,“妆奁”两字也慢慢退出历史,越来越多的人将其作为一件收藏品珍藏于家中。根据史料及功能来看,李先生家中的梳妆盒应该属于立柜式梳妆箱,它没有镜支,形似小型立柜,高40厘米,宽25厘米,深20厘米,小巧精致。外观看分为两层,上层为双开门小柜,下层是一抽屉。打开上层小柜的两扇小门,发现里面设了三个小屉。整个梳妆盒做工非常精巧,两扇小门上刻着两位翩翩起舞的古代仕女,小柜的两侧是几枝修竹,下面的抽屉上刻着铜钱。梳妆盒四角是刻着花纹的铜角包片,两扇小门配有蕉叶拉手,还配套有锁扣。梳妆盒有铜提手,铜提手和盒子的接合处是镂空双喜铜花,李先生说,旧时女子出嫁必备梳妆盒作为嫁妆,因而带有“双喜”。 “这个梳妆盒是用杉木制成的,只知道是20世纪30年代前的物品。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女子出嫁的嫁妆变了,这种梳妆盒也就少见了。”而说起梳妆盒的来源,60多岁的李先生只记得这个梳妆盒并不是其母亲的嫁妆,而只是作为家中的收藏品被流传下来。但无论如何,这充满女性特质的旧时物品,每每品赏之时,总会因“春闺怨慢”而被赋予诗意色彩,也因其“匠心巧思”引发人对古代生活的无限遐思。
新闻推荐
榕城区东升街道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华诚花园一期定时投放点完工
本报讯(记者陈星星郑乔慧通讯员许志鹏孙毓芳)阶段来,榕城区东升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榕城区城管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