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味“心解”潮菜里的文化
□江冰
我看潮汕人,“种田如绣花”——印象深刻。论及做菜认真与讲究,潮汕人的烹饪功夫正是此句评语的生动写照。《潮菜心解》(花城出版社2020年出版),呈现108种潮汕味道,潮菜领军人钟成泉新著,恰恰是这一写照的最佳注脚之一。
此书贵在“心解”二字。如果说书名前两个字是菜谱呈现的话,那么后两个字就是作者用心去解读阐释,感悟潮菜的精髓。“心”乃用心贴近,洋溢热爱;“解”是感悟悟道。
比如,糯米酥鸭。一只绿头鸭去毛洗净,从颈部去除骨架,保持全鸭;糯米洗净蒸熟,与切成丁的虾仁肉丁鸡胗鸡肝莲子等炒成馅料后,填入鸭腔,用竹签封口;摆上姜葱放入蒸笼,30分钟后取出挂浆,再入热鼎油炸至金黄色时捞起上桌。此菜心解:原想用“脱胎换骨”冠名,但此词用得太滥,选择了史料记载上的“炸糯米酥鸭”——感悟在于:教义上形容凡夫俗子想得道成仙,必经千刀万剐炼狱人间才能脱胎换骨,就如这只绿头鸭一样备受折磨,方成美味。如此阐释即将潮菜烹饪与中华文化沟通,让人领略美食之时,感受文化韵味。
专家告知:“心解”二字高妙,清末广州说唱南音中曾出现这个词,亦是广东特色。在我看来,钟先生“心解”高妙有三:从“器”之技术层面呈现潮菜之美,从“道”之文化层面揭示潮汕个性,从天工巧夺中点出神韵乃至上佳境界。
不定于一尊的“潮菜襟怀”与尊重民间高手的现代视野,两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比如,既有像四喜虾皇饺这一类潮菜精品,充分体现孔夫子“食不厌精”之精神,也有取材于当地的“金不换”炒薄壳,以及用最家常菜完成的红烧大白菜,不以食材贵贱决定品味高下。同时,也学习北方,兼容并蓄。五彩海蜇丝有北方风味,学习广东客家手法:手撕盐水鸭。对民间的高度重视,亦值得充分肯定,属于另一种襟怀风度。比如,管香面线圈,取材普宁咸面线,用面线蘸鸡蛋油炸,普通小吃亦可精彩呈现;在心解中充分肯定民间厨师必须得到重视,因为高手在民间。潮汕文化乃至广东文化可贵处由此显现:道器之学并非玄学,亦在民间,言行举止,正好“默运乾坤”。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