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韶华付丹青 画家郑少洲笔下山水显神韵
金凤花开(国画)郑少洲 作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潮汕画家,他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南国海滨四季不同的旖旎风光,用心去“读”故乡大海的神韵;他更擅长于把繁复细腻的戏剧元素化为简约的画面造型,把富于戏剧程式化的美感变成一场笔墨声色的盛筵,潮汕地区家喻户晓的传统潮剧戏曲人物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意趣盎然。他,就是潮籍画家郑少洲。
一位本土画家的故土情结
在泰国潮州会馆招待厅,一幅7米×1.45米的大型山水画《潮汕大地沐朝晖》特别引人注目,许多侨领和国内外政要到访,都会在这幅巨作前驻足观赏,合影留念,并对作者的艺术水平啧啧称叹。这是郑少洲应邀为泰国潮州会馆成立80周年庆典,耗时3个多月创作而成的心血之作。作品以分布于潮汕大地的韩江、榕江与练江,以及莲花山、桑浦山、凤凰山、大南山、大北山“三江五山”为主体构架,将海湾大桥、广济桥、韩文公祠、进贤门楼、揭阳楼等潮汕地标性建筑一一揽入画中,综合运用中国绘画独有的散点透视和西画的焦点透视,大手笔、全景式呈现出潮汕大地壮丽的风光与独特的人文景观。作品一经推出,在本土画界引发不小震动,被泰国潮州会馆视若“镇馆之宝”。
刚届耳顺之年的郑少洲出生于揭东区月城镇神山郑乡,其父郑侯祥是一名归侨,雅擅丹青,上世纪40年代在泰国曾与潮籍著名画家陈望先生一起画过电影广告。受家庭环境熏陶,郑少洲自幼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1977年恢复高考后,郑少洲考入汕头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尽管工作繁忙,却始终笔耕不辍。
展现南国海滨四季风韵
印象中,画家画海的不多,画得好的就更少了,郑少洲有关海的题材作品却常见可圈可点之处,这得益于他对大海细致入微的洞察。细心的他发现,同是海,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地质等差异,南方的海和北方的海呈现出明显的不同。他要画的海,不是作为一般概念的海,而是独属于他生活的这座海滨城市的海。
通过悉心观察与琢磨,将沙滩、礁石、渔舟、风帆、芦苇、波涛等物象的巧妙组合,以及画面的虚实疏密、色彩的调和变换等,郑少洲收波澜于胸臆而抒之于毫端,捕捉到海在晴朗、阴雨、起风、涨潮、严寒、酷暑等不同季候环境下生动的风貌和迥异的呈现,向人们展现了故乡的海或深邃或灵动或开阔或恬静的气质神韵。
笔下潮剧人物意趣盎然
近几年,郑少洲推出的潮剧系列人物画受到各界好评,殊不知,这是他长期厚积之后的一次薄发,其中浸透着他几多血汗。
郑少洲画潮剧人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一到晚上,哪里演戏就到哪里“蹲点”,由此也成了大光明、大观园、大同等各大戏院的常客,在台下边看戏边画人物速写,有时没座位,便索性跑上舞台,躲在幕后“偷画”。
郑少洲边说边抱出厚厚的一摞画向笔者展示,那是他早期在戏院画的潮剧人物手稿,足足有近千幅之多。在郑少洲看来,画戏剧人物,首先必须熟悉剧情,熟悉人物,才能画出其灵魂。为此,每当演出时,他便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台上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有时白天还到戏院看导演为演员排戏、说戏。他从大量的戏剧题材中博观约取,撷取人物的典型动作和最具代表性的剧情片段进行创作,让人看后会心一笑。
举凡成功的画家,在探求艺术的路上大致都要经历一个从放到收的过程,从早期广泛的涉猎练笔,最后回到某一个点上进行精耕细作。郑少洲也是如此,无论是潮汕山水画还是潮剧人物画,他在乡土题材方面的创作已日见成熟、成果丰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他告诉笔者,他将继续致力于这方面的创作,以一个本土画家的独特视角,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潮汕风土人情之美。
(陈泽楷)
新闻推荐
揭东区人民医院以高效的号召力、执行力与战斗力,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白衣战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践行初心与使命 奋战抗疫最前沿
揭东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部的医生为疑似患者取咽拭子做病毒核酸检测。通讯员摄□记者林伟初许佳曼通讯员张洁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