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普宁梅塘镇溪南村新梅园的文会祖祠距今已一百多年 崇文贵本 钟灵毓秀

汕头日报 2020-01-18 03:30

文会祖祠

溪南古村,老梅新寨,文会祖祠位于普宁梅塘镇溪南村新梅园的正东方,是该村周氏族人祭拜祖先的祠堂。祖祠坐西向东,东望大东山脉,北倚榕江,南接进山,西靠梅峰。近处,涟涟清河里环村流淌,曲桥流水,柳浪闻莺;远处蕉林田畴远山,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这里可谓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文会祖祠敬奉的是溪南周氏第十一世文会祖。文会祖原居于老梅园,该寨由始祖南益公的第四代靖庵公所创,有“未有溪南,先有新村,未有大寨,先有梅园”之说。十五、十六世裔孙因感新梅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源便利,遂创寨新梅园。110多年前,十九世裔孙合力兴建文会祖祠,该祠为传统的“四点金”格局,墙体为贝灰三合土结构。

文会祖祠大门后匾的“源远流长”、大厅上的“永思堂”等几个苍劲有力的楷书为清朝溪南乡进士周利见题写。“源远流长”与祠堂前方寨围大门对联“清风乍拂濂溪第,河水萦迴细柳门”互为映照。溪南周氏一脉始于周平王宜臼,东迁洛邑(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封少子烈于汝州。迨秦并吞六国,置汝南郡。平王少子烈子孙家焉于斯,人谓周家,遂以周为姓。北宋时理学鼻祖周敦颐,筑室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边讲学,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后人遂称为濂溪先生。而细柳门则是指西汉时被誉为细柳将军的名将周亚夫,他是周勃之子,曾屯兵细柳,抗击匈奴,军令严整,深得汉文帝信任。一文一武两个周氏标杆人物,表达了文会宗祠对人才的深切期望:文武兼备,智勇双全,报效家国。永思堂更传达了新梅园人对历代祖先筚路蓝缕开创新梅园的永远怀念。

祠内进厅、走廊和天井布局讲究,光线明亮。色彩鲜艳的嵌瓷,无论是双凤戏牡丹还是其他飞禽走兽,皆栩栩如生,呈现喜气洋洋的乡村审美趣味,不愧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宏贤的得意之作。

祠堂木构件精雕细刻,花鸟虫鱼人物栩栩如生,刀法爽利,保留了溪南明清木雕以周理发、周遇宝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大师的精湛技艺,重修后的狮子花篮由第三代传承人雕刻,它们各臻其妙,体现了溪南工匠精神的薪火相传。

文会祖祠祭台上摘录的一段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难,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弘扬儒家的孝道文化,简朴的生活方式、慎终追远的感恩之心和读书明理的立身处世态度。

文会祖祠提倡诗礼传家,祖祠大门匾上的“文会”以及大门两边门肚“创垂大光”、明堂前方寨门“清河里”三个行楷字由裔孙周宏撰写。对联“清风乍拂濂溪第,河水萦迴细柳门”据说也出自他的构思。门肚素色石刻绘画“纪鸾英教子”等教化典故,与祠内饱和的色彩相比,显得淡雅而富有书卷气。

据悉,建于一百多年前的文会祖祠,不单用于祭祀祖先,也曾成为教育子孙后代的学堂。祠堂办学十多年,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爱国爱家的才俊。

新闻推荐

普宁市对科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全覆盖轮训 推动领导干部学懂弄通做实

本报讯(记者高浩钦陈启何特约记者罗凯瀚)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普宁自身实际,2019...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