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千里心系家乡,大长陇美德祖房族合力修谱 让家族优秀文化代代相传

揭阳日报 2019-11-27 10:38

图1:陈成明(右一)兴奋地和房亲一起阅读新编修的家谱,畅述乡音乡情。图2:美德祖派海内外子孙参加家谱发布仪式。张声金 摄

“了却了一桩心愿!很开心!精神和灵魂有了归属感,不再懵叉叉(港话方言,稀里糊涂之意),这心里踏实平静了……”手捧着新编纂出版的普宁大长陇《陈氏美德祖家谱》,旅居香港数十年的陈成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本历时近两年编纂完成的《陈氏美德祖家谱》正是在陈成明的倡导下启动编修,最后在海内外众族人的共同努力下编修而成,于11月20日在普宁大长陇美德祖祠首发,这一天刚好是美德祖祠的公祭日,房派下的海内外子孙纷纷回到故里,见证这一房族里的文化盛事。陈成明希望,族人通过《陈氏美德祖家谱》了解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弘扬优秀文化,激励奋发向上,让族里的优秀传统和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记者 蔡烨华

修谱

记住乡愁,抒发家国情怀

所谓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是同宗共族的血缘家族,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在陈成明看来,家谱,记载的是文字,连接着的却是浓浓的血脉亲情和深深的乡愁记忆。陈成明1962年从普宁师范学校毕业后,即前往香港谋生,做过工人当过小贩,后来在餐饮行业做得风生水起。发家致富的陈成明,一直念念不忘的便是家乡。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家落实政策,陈成明得以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探亲。此后,他每年都回到家乡大长陇,并热心参与公益,尤其关注家乡文化事业。先后捐资建设植英小学、大长陇中学,筹资修复祖祠等。“家谱,记录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渊源世系,更是一个家族的文化历史。”陈成明认为,祖祠是一个家族的根,而家谱便是一个家族的魂。家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优良的家风家训等是属于家族的共同记忆,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陈成明介绍,他们的祖祠美德祖祠建于1948年,又于1988年重光。虽则在大长陇是属于一个“年轻”祠堂,但房族中仅有一本编于祖祠重光后的神主录,载明当时祠内龛中列祖,如今30年过去了,族人繁衍生息,谱录却一直没有增修。离乡背井多年,随着年岁的老去,陈成明更有一种迫切感,希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理清房族的发展历史,为房族做点有意义的事,给后人留点“东西”。多年来,利用回乡探亲的机会,陈成明更是用心地参考乡里其他房派的修谱事宜,有意识地收集本房的相关史料。2017年底回乡祭祖时,老人将埋藏心中多年的愿望吐露,正式向房亲倡修家谱,并得了众人的支持。大家召开会议、几番商讨,成立编委会,陈成明担任顾问兼主任。还请来青年摄影人、潮汕文化研究者张声金担任总纂主编。最终众人合力收集资料、追寻谱系、查找核实、出资支持,将修谱工程视为饮水思源、不忘根本的一项大事共同完成。

期冀

不忘根本,传承优秀文化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美德祖家谱》编修完成,内容涵盖乡貌概论、人文风采、源流考证、祖训家规、世系谱牒、民俗民风、教育文艺等,资料丰实、图文并茂。创新的是,在该家谱中,女儿入谱,打破了以往女儿没资格入谱的旧例,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让家谱更有时代意义。

“这本家谱对于我们美德祖派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我们这一房族1000多人,有6成人出外,有的已经是好几代人在外了,大部分在珠三角地区,最远的在东南亚。家谱满足了在外房亲寻根的精神需求。”作为家谱编委会副主任的陈楚仁,是本次家谱编修工程的总协调人。他告诉记者,时代的巨流之下,人的流动性更加大,更需要灵魂上的根,找到家的归属。有了这本家谱,大家可以了解自己的根在哪里,家乡是什么样的,家族有哪些优秀的文化。由于长年在流沙做生意,他此前对于家族的历史也并不是很了解。本次修谱,主力是像他这样的70、80后青年人为主,大家不仅增进了友谊,更增加了对家族历史、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通过此次修谱,充分挖掘了美德祖派下的人文历史,我们发现原来这个家族出了不少优秀的人物,他们为人处事所闪现出来的人格光辉,正是这个家族文化的生动注脚。”张声金向记者介绍,远的有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陈城,青年时赴越南谋生,成一方巨富后多次出资建设家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访问越南时,陈城作为当地华侨代表受到接见。近的有生于1953年的陈松坤,1976年作为河北唐山的驻兵部队一员,成为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的第一批人员。服役期间他受嘉奖5次、荣立三等功1次,至今仍珍藏着当年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的纪念章。但是退伍回乡后,他深藏功名,热心家乡公益,直至这次修谱大家才“挖”出了老人平凡背后的不平凡。还有陈创荣一家,从其祖父那代人起就已经外迁,但100多年中上下五代人,对家乡之眷念却从未间断,常携家带口往返故里扫墓祭祖,家乡的学校、祖祠、老人活动中心等的修建,陈创荣一家都慷慨解囊,以资相助……

张声金告诉记者,在采写这个家族的优秀人物时,他们都非常谦虚,认为做人就应该不忘根本,致富就应该回馈家乡。这一点记者在采访中也深有体会,比如像陈成明老人,几乎每次族里有什么事,他都是带头捐款资助,也是捐款最多的人。但在采访中,陈成明却非常谦虚,说自己在村里并不是最富有的也不是捐最多钱的,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希望自己的家乡变得更好。身行千里,却心系家乡,如陈成明这样的人,他们身上所闪现的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令人动容,也启迪着更多的后生人将优秀传统和美好品德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精益求精强医技 满腔热情待患者 记普宁华侨医院内科四区(风湿内科、肾内科、中西医结合科)

科室负责人许宏俊带领医护人员查房。通讯员摄内科四区开展全科室医护人员业务知识培训。通讯员摄□记者郭琼瑜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