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村蝶变美丽乡村的“坑尾之路” 脱贫惠乡亲 绽放生态美
坑尾村全景。受访者供图
坑尾村将2600平方米的荒地建成文化公园。黄嘉锋摄
在潮阳区海门镇,有一座生态宜居、风光秀丽的纯农村庄——坑尾村。一进村,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文明新风:宽阔整洁的进村路两旁,竖立着党建、创文、创森、乡村振兴等宣传文化牌。再往里走,只见一排排农屋外墙上,绘制着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潮汕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图案……
坑尾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2016年被确定为新时期精准脱贫省定相对贫困村。近年来,在各级及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坑尾村在闯出一条脱贫攻坚新路的同时,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美丽乡村,让历史之“红”与生态之“绿”交织成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
●南方日报记者黄嘉锋通讯员林建中肖树鹏
产业扶贫
61户贫困户全部实现预脱贫
至2018年底,坑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达到439.77万元,其中工资性收入376.47万元,占比85.61%。2018年,该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年收入16138.99万元,实现脱贫致富。
这是坑尾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吕振海提供给笔者的一组数据。
坑尾村是一个纯农村庄,全村总人口2531人,共51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273人。2016至2018年由汕头警备区、市文广新局、市广播电视台挂钩帮扶,今年起由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广播电视台、市残疾人联合会挂钩帮扶。
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坑尾村61户贫困户中有劳动力的家庭,通过在村内就业或介绍外出就业,实现精准脱贫。同时,投入85.2万元建设86.92KWP光伏发电项目,为61户贫困户实现多元化途径收入提供保障。
“2016年脱贫22户,2017年脱贫33户,2018年10月脱贫6户,全部按目标实现脱贫。今明两年转入巩固提升阶段。”吕振海告诉记者,目前“三保障”工作得到贯彻落实。教育保障方面,确保全村40名符合条件的在校贫困学生足额领取教育生活补助,2018-2019学年度共计发放12.25万元;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共计发放助学金2万多元,确保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户子女100%就学。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实现坑尾村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住房保障方面基本落实,在帮扶单位支持下,为住房条件较差的10户贫困户进行房屋修缮。
值得一提的是,坑尾村还积极探索产业扶贫的方式,想方设法为贫困户增加更多收入。去年底,该村将2016-2018年三年产业扶贫资金共计188.98万元,投入到汕头市锦泰水产实业有限公司,采取“合作经营,保底分红”模式,每年固定8%收益。“一年收益一次,全部发到贫困户手中。”吕振海说,今年该村再增投104.22万元,把市、区两级产业扶贫资金一并投入其中,力求产生更多收益。
“我村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吕振海表示,充分利用扶贫资金、集体和社会投入,多渠道谋划、筹集资金,建设农业观光生态园。
乡村振兴
建成风光秀丽宜居新村
沿着进村路再往里走,一个开阔洁净的村前池呈现在眼前,只见蓝天白云绿树倒映水中,风景秀美。
事实上,在2016年以前,村民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到村前池,导致长年积污,每逢雨天就会出现污水倒灌。2016年,坑尾村里通过多方筹资约200万元,对村前池进行拓宽浚深,同时建设一条收集全村生活用水的管道,实现生活污水集中排放,改善村内水体环境,美化村容村貌。
在村前池的后方,是一座由帮扶单位支持建设的八一文化公园。这里原本是一块荒地,有2600平方米,2017年建成公园后,配套路灯、绿化、排水系统以及健身广场等设施,为村民们提供休闲、娱乐、锻炼的活动场所,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坑尾村持续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我们多方筹集资金约80万元,对村环境卫生、绿化进行整治,并购置三批共1500只垃圾桶,免费发放给村民。”吕振海告诉记者,村成立环卫组,共有5名保洁员,负责村庄环境卫生清扫清运,每天定时上门收集群众生活垃圾,确保垃圾“不落地”,做到日产日清。同时环卫组兼顾不定期对村前池及沟渠漂浮物进行打捞,确保水体清洁,做到常态化巩固卫生成果。
走在宁静惬意的坑尾村,时而清晰地传来阵阵机械声。“我们正在全力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进度60%左右。”村干部陈楚荣带着记者走街串巷,介绍该村雨污分流工程进展。
坑尾村是潮阳区十个雨污分流工程试点村(社区)之一,自9月启动建设以来,工程进展顺利。“每天投入2个工程组,一组在新厝区,另一组在老厝区,同时开工。”陈楚荣告诉记者,村道、巷道推进畅通无阻,“入户施工时,需要提前做好群众沟通工作。遇到个别有小抵触的,请老党员、老干部出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陈楚荣坦言,群众最大的诉求就是希望恢复与施工前整体如一的装修风格,如要求施工后要找一样的瓷砖补上。“我们尽最大可能去找,确实难找的,就找颜色或花纹相似的(瓷砖)来替代,取得群众的理解。”他说,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实事,群众都十分支持。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坑尾村逐步实现从贫困村到新农村示范村的转变,初步建成一座田园风光秀丽的宜居新村。利用田园风光、滩涂海景等资源,坑尾村将积极发挥生态优势,努力打造田园综合体、农业生态旅游观光新农村。
■红色记忆
革命后代口述红色故事
11月18日下午,在坑尾村党群服务中心,坑尾村革命战士后代吕辉文向笔者讲述父辈红色故事。
今年64岁的吕辉文是革命战士郑元湖、吕金水(与郑元湖女儿郑瑞兰结婚,入赘郑家)的后代,曾任坑尾村党支部(现为党总支)书记、井都镇人大主席。“我从小就喜欢听父亲(吕金水)讲革命故事,读高中时,有一天让父亲说,我记,写了十多页。”吕辉文说,他后来还查阅过相关书籍,找到一些记载,一直把这些光辉事迹记在心中。
据吕辉文口述,20世纪30年代,郑元湖参加潮阳青年抗敌同志会,当过外四乡(海门镇洪洞、坑尾、新乡、湖边村)赤卫队队长,配合地下党组织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听奶奶讲,一天,国民党反动派三路包抄,郑元湖与湖边村一位叫陈石部的同志且战且退,最后爷爷在洪洞村龙头山光荣牺牲。”吕辉文说,每年的四月初十是其爷爷的忌日。
吕金水前仆后继,踏着郑元湖的革命足迹,于1948年与外四乡一些进步青年,共同投身大南山革命根据地,任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第二团第三营第二连某班班长,经历多次战斗,于1953年复员。“我记得父亲讲过,一次在雷岭的战斗十分激烈,80多人的队伍打剩下50人左右,连长、指导员都牺牲了。”吕辉文说,1949年,解放惠来龙江镇的战役,“打了九次,父亲参加了8次。”
吕辉文家里一直珍藏着一枚“潮阳青年抗敌同志会”的铜质纪念章(列75号),背面镌刻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字样。“在爷爷牺牲之后,纪念章由奶奶、父亲、母亲先后保管。直到2017年底,母亲生病住院,我外出期间,家里人在打扫房子时,不小心将一些"旧物"清理掉。”吕辉文说,等到80多岁的老母亲回到家里,发现放在电视柜底下的小包裹不见时,为时已晚,家人对此感到痛心、遗憾。
吕辉文还一一讲到了革命先辈曾锦清(潮阳棉城小南村地下党员,曾到坑尾村组织秘密活动)、李求(外四乡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李玉枝(李求之女,抗战小英雄,为地下党组织送信)等红色故事,重温革命仁人志士的光辉事迹。
新闻推荐
广东潮剧院香港潮剧传承中心会长林雪芸 “与潮剧结缘是一辈子的事”
林雪芸会长《香罗帕》在艺都大剧院展演《香罗帕》演出剧照(本图由受访者提供)热热闹闹的“2019汕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