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武:我为广州地铁写站名

广州日报 2019-11-13 04:29

林振武题写的广州火车站站名林振武地铁是一座城市的“脸面”。广州地铁二号线的书法站名可谓别具一格,而其中“广州火车站”和四号线“大学城北”两个站名由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振武题写。近日,林振武在于广州举行的《教你如何看懂一幅行书》的活动中,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讲述了他当年为广州地铁书写两个书法站名的经过,以及他的“书法之路”。“那时我32岁,光试笔就试了100多张纸。”他笑着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秋瑜

广州地铁二号线接近完工的时候,林振武在广东省建工集团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兼任广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我们也是广州地铁的建设者!”谈起过往,林振武仍然很兴奋。

试笔写了100多张纸

“那时候大家都觉得,由水泥砌成的地铁站台难免给人一种生活在"石屎森林"里的感受,广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设计站名的时候,大家都在想着,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一块可以做点什么。”

“二号线藏着广东书法界16位著名书法家的墨宝,为"公园前"题写站名的陈秋明也是我的老师和好友。那时候,广州市书法家协会的朋友们都非常踊跃,希望能参与到这个"文化盛事"之中,而我幸运地得到了书写"广州火车站"和"大学城北"两个站名的机会。”

广州地铁二号线的16个站名,全都被放大成一米多高的中国传统书法大字,而且要求只能用简化字书写。“写书法的人都有这样的同感:成篇的作品不难写,因为字和字的组合、谋篇布局等之中可以协调配合,呈现整体的效果。最难写的,就是一个个单独的字。”林振武回忆说,当时要求大家要以自己最擅长的字体来写,他便选择了行书。看似短短的几个字,但林振武却写了差不多十天的时间,“试笔”了100多张纸。“书法的创作随意性比较大,创作过程中,总感觉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就一遍遍地写。书写站名的其他老师们也大抵都有这样的情况,反复书写、精益求精。最后由时任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的连登老师,在每个人提交的多篇作品中遴选出最终的作品。”

林振武回忆说,当时,为广州地铁书写站名的书法家们平均年龄63岁,最年长的一位是69岁,而他当年32岁,是当中最年轻的一位。“地铁"广州火车站"是广州的窗口,我认为,作品要体现出传统的韵味,但又不要太过模式化。而"大学城"青春洋溢,我希望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还能呈现一种"活力感"。”

虽然为地铁书写站名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但林振武认为,这次的经历给了他很多的激励,鞭策他在书法道路上不断努力。

自学走向成才路

今年49岁的林振武,是目前广州市书法家协会最年轻的副主席之一。然而,他走上书法的道路并非“得天独厚”,反而是诸多不易。林振武出生在广东惠来的龙溪江畔,那里经济并不发达,人们靠农业和手工业为生,但文化艺术氛围是浓厚的。大家在农耕之余,对文艺、音乐、书画等传统文化怀有敬畏之心,非常崇尚。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林振武自小便对书画怀有一份感悟和热爱,却连个字帖都难找。

早期因农村书法师资缺乏,独自摸索练习书法,是林振武与多数广州书法家的最大不同。“小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字帖,也不知道画画是怎么回事,但我很喜欢找些纸张画画写写,而且大家都觉得,自己画和写得不错。”

直到进入中学,一位同学带了一本字帖回学校,林振武才知道“有一种艺术叫书法”。“我的第一本字帖是在汕头买的,最基础的那种。那时候可能方法也不对,全靠自学,走了很多弯路。”林振武从学习硬笔书法入手,每到书店都遍寻字帖,1990年,林振武考取了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从那时起,他有更多机会广泛地临习各种古代法帖,为形成自己的风格打下基础。

后来,林振武师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卢瑞祥、硬笔书法大师梁锦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景充、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曹宝麟等,继续研习书法,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谈起他的恩师,林振武觉得,曹宝麟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令他尤为感动。“曹老师是研究我国宋代书法数一数二的权威,授业解惑。他对书法的考证一丝不苟,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而在70多岁高龄,讲课时还认认真真地临帖,身体力行。”

一块门板当案台

林振武的本职工作是广东省建工集团的设计员,但书法是他的爱好,更是他人生的追求。然而这一切,都来之不易。“大学毕业后,因为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我十年搬了多次家。”林振武说,在当年租房的日子里,有一块门板,跟随了他十余年。

“写书法需要一个大的案台,但房间里没有那么大的地方放,当时只能用一块可以移动的门板代替了。年轻时也没什么财产,搬家就是几十箱书跟着跑。”不过,这块门板,林振武一直搬来搬去,直到2006年改善了住房条件,这块门板才“退了休”。

“年轻时,我在工作上不如现在老成,生活上也有种种压力,最困难的时候,都是书法陪我度过的。它可能教会了我一种不急不躁的态度,点滴间学会为人处世的方式,把握传统、中庸的价值观。”

林振武觉得,学习书法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并非可以在几年时间就能出效果,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积累,才能有所收获。

“我早期的创作风格比较传统,最欣赏米芾,以写唐楷居多。最近则喜欢明朝的董其昌,在创作中感受一种淡雅和随性。”

广州地铁站名故事多:

江南西站是二号线

唯一楷书作品

林振武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广州地铁站名的故事。“当年,广州地铁二号线的站名大多由广州市书法家协会的多位主席、副主席题写,甚至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永正也留有墨宝。这些墨宝,后来被收录在广州地铁印制的《广东书法名家墨宝》一书里。”林振武因为题写站名,和不少书法名家都打过交道。

陈永正,是中大古文献研究所教授、诗人。林振武回忆道,当时他想请陈先生帮自己题个书名,没想到陈先生说,“你不用来了,有什么事说就行。”林振武说明情况后,第三天就收到了陈先生的题字。“老一辈的书法家的人品是我的榜样。”

林振武说,题写“江南西站”的陈作樑老先生在当时二号线的题字者中年纪最长,“他是隶书大家,但"江南西站"的楷书题字,是二号线的题字作品中唯一的一件楷书作品,写得也相当见功夫。”

另外,当年题写“海珠广场”站名的董百振老先生今年已经86岁了,“"广百"两个字就是董老先生写的。这两个字是用少见的云南边陲少数民族碑刻字体"爨宝子碑"题写的,说明书法前辈们对传统技法的掌握,功夫很扎实。但现在已经被改成了美术字。而题写"越秀公园"的卢有光先生今年也七十多岁了,在广州的题字很多,地铁一号线的"花地湾"站也是卢先生题的,卢先生可能是为广州地铁题写书法的第一人”。

新闻推荐

惠来县神泉镇认真落实市委驻镇巡村专项巡察整改工作 聚焦问题齐发力 多措并举见成效

□记者翁兴耀黄卓奇通讯员陈宏勋为认真落实市委驻镇巡村专项巡察整改工作,惠来县神泉镇依照基层工作“1+1+5”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