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柴房会》: 李老三怎么会爬梯

汕头日报 2019-10-16 00:54

《柴房会》剧照,李有存饰李老三、林玩贞饰莫二娘

《柴房会》剧照,方展荣饰李老三、吴楚珊饰莫二娘

潮剧《柴房会》的故事源出《今古奇观·王娇鸾百年长恨》的引子:江西饶州小贩张乙,投宿客店鬼屋;夜梦美妇穆廿二娘,醒来还在身边;穆生前为娼女,曾赠杨川重金;杨三年不归,穆无奈自缢,后花院转卖作客店;穆赠张白金,张写牌位,带穆归家,穆与张妻共事张;穆随张到饶州南门,入杨宅,杨九窍流血而亡,穆自此无踪。此后传播有所变易,人物上有穆二娘、莫二娘等名称。

根据《潮剧剧目汇考》记载,20世纪初老正天香、老正顺香等戏班有相关的单折、长剧演出。灌录唱片有多种,如老赛宝丰班《柴房梦会》、潮音赛宝丰班《李老三》、老三正顺香班《柴房会》,三种均没有惊鬼情节,这可能和故事来源为人鬼梦会有关。1961年中国唱片社为正顺潮剧团灌录《柴房会》,唱本和老三正顺香班一致。广东汉剧也有《杨州案(穆二娘)》,俗名《李老三卖眼镜》。1957年潮琼汉晋京,《柴房会》为广东汉剧献演剧目之一。

1961年,广东潮剧院老艺人卢吟词、郭石梅和编剧魏启光整理《柴房会》。根据编剧李志浦回忆:名丑蔡锦坤来访,提到师公曾演文明戏《双救星》,剧中人情急之下跑到楼上;单折旧本以唱工为主,卢郭两位由上楼想到了楼梯,就在戏里加了一把梯,并借鉴了广东汉剧,从而让老三惊鬼时有了爬梯、溜梯等表演,使该剧在做工上有所突破;旧剧只有老三和二娘的对唱,魏老编创了投店、惊鬼,他对方言俗语积累深厚,创作时慢工出细活;由他编写的“为生计,走四方,肩头做米瓮”等戏文,后成为百姓口头禅;惊鬼请李姓神仙一段,更是妙笔;当年开场时台上没有摆设梯子(这和1980年演出本不同),魏老匠心先让店家说“扫帚在梯后”,埋下伏笔;到老三惊鬼想上楼,才从台侧拖出梯子来,奇峰突起,引人入胜;如果幕启,梯就在台上,则少了悬念。编剧洪潮曾评价整理本有“三变”:变鬼气(旧剧鬼魂形象可怖,身插纸钱)为人气,变悲剧为喜剧,变唱工戏为唱做并重。

1962年2月19日元宵夜,《柴房会》由广东潮剧院一团首演,李有存饰李老三、林玩贞饰莫二娘。演出所到之处,极受欢迎。根据李志浦介绍:李有存表演朴实诙谐,把握人物到位;老三是卑微小贩,为人忠厚本分;遇鬼之初,他胆小怕事,知悉冤情后,才激于义愤,萌生惩恶扬善念头,人物心理有渐变的过程。根据旦角林玩贞介绍:为让老三相信二娘为鬼魂,她有一个造型优美的“卧云”动作,全身蜷成“一粒螺”,伏在地上;这一“鬼样”亮相形态独特,有助于让老三惊觉,为此后的惊鬼表演做好铺垫(可惜现今演出取消了“卧云”动作)。

现今《柴房会》是1980年整理。重新恢复古装戏时,1961年演出本已散佚,作曲李廷波昔年曾演过该剧,戏文由其凭记忆写出,然后交魏启光确定。不过现行戏文“忍饥受饿当化子,哪怕是掰破面皮风霜苦”,可能是“忍饥受饿风霜苦,哪怕是掰破面皮当化子”被错写。1980年10月23日,由方展荣饰李老三的《柴房会》在揭阳桂岭首演,在惊鬼、掷椅、溜梯等表演有所继承和发展。《柴房会》随后成为潮剧第二个“黄金十年”的代表剧目之一。陈喜嘉 撰文/供图

新闻推荐

梅汕铁路高铁票昨起开售 今日开通运营后,全线7个车站试行电子客票,刷身份证即可乘车

从潮汕站开出的试运行列车抵达梅州西站后,乘客在车站站牌前拍照留念。本栏摄影信息时报记者叶伟报摄梅汕铁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