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吹响“融湾建带”进军号角举全市之力抢抓历史机遇,构筑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
▲榕江北河一景
文/羊城晚报记者赵映光
图/羊城晚报记者林桂炎梁喻
9月16日7时06分,一列CRH1A型动车从潮汕站驶出,途经揭阳后开往梅州西站,这是梅汕高铁在正式开通运营前的最后试运行。在此前的8月21日,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也迎来成功试飞,该机场正式拥有了4E级跑道,具备了直航欧美的能力。
近年来,揭阳紧紧围绕空港、海港、河港、高铁、高速“五位一体”的交通枢纽总体布局,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形成“海陆空铁”立体大交通发展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今年8月下旬,揭阳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召开,吹响了“融湾建带”的进军号角,动员全市上下,加快揭阳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奋力把揭阳打造成为广东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
从走得了到走得快构建融湾2小时生活圈
粤东古邑揭阳,迄今已有2200多年悠长历史,因地处古五岭之一的揭岭(莲花山脉)阳面而得名。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揭阳置县,成为潮汕最早行政建制之地。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揭阳小伙阿勇连着接待了两拨分别从深圳和上海到揭阳游玩的小伙伴。作为东道主,阿勇为小伙伴们精心准备了一条涵盖了揭阳学宫、进贤门、中山路骑楼街、城隍庙、揭阳楼等景点的“古城逛吃游玩路线”。
“这些景点都比较紧凑,加上道路方便,市区到机场、高铁站都是40分钟左右路程,小伙伴们吃吃玩玩都很开心。”阿勇告诉记者,因为自己是家中独子,他十几年前便在父母的要求下,从一线城市回到了家乡发展,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因为生活工作节奏都较慢,他一有空就会往外地跑,也会邀请一些朋友到家乡作客,但以前家乡的发展远不如现在,他有几次邀请外地朋友过来作客,都被婉拒了。
如今,看到远道而来的小伙伴们满意地点赞,阿勇坦言,他觉得脸上挺有光的,内心甚至有点小骄傲了。事实上,阿勇近年来的感受,也是揭阳当地交通建设逐渐提速的真实体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揭阳1992年建市之初,全市公路总里程仅有1948.10公里,境内没有高速公路、铁路、机场。但目前,揭阳全市公路里程已达约7333.49公里,其中已通车高速公路里程322.96公里。
特别是近年来,普惠高速、揭普高速、汕梅高速、潮惠高速一期二期、揭博高速、揭惠高速一期二期等陆续建成通车,搭建起了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此外,揭阳目前还在全力推进汕湛高速汕头至揭西段、兴汕高速五华至陆河段、潮汕环线高速三条在建高速公路,谋划建设“陆河水唇至大南海石化园区高速公路”和“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潮汕联络线延长线(京灶大桥)”两个项目。
除了公路网络建设,高铁和机场也极大地方便了揭阳市民群众的出行,拉近了揭阳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继厦深铁路自2013年年底正式通车,如今纵贯揭阳大地的又一高速铁路梅汕高铁开通在即,再加上新建汕尾至汕头高速铁路先行段已于去年底在惠来县开工、揭阳疏港铁路正在全力推进前期工作,揭阳铁路网将更加完善。
而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干线机场,揭阳潮汕国际机场自2011年底通航以来,旅客吞吐量已从首年的192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649.4万人次,居全国机场第44位,稳居中型机场行列,成功开辟了粤东地区“走出去”的空中通道,同时为世界看揭阳打开了一扇窗。四面八方的商贾云集、五湖四海的游客观光,不断扩大揭阳的知名度。今天,只需70分钟,旅客就能从广州白云机场飞抵揭阳潮汕国际机场。
“随着各种立体交通网络越来越完善,现在从揭阳想要去哪里都特别方便,也让很多外地朋友愿意来揭阳了,这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体现。”阿勇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如果他晚生几年,说不定就不用被父母逼着回家乡发展了,“毕竟几个小时就可以到广州、深圳了,回家过周末就好了。”阿勇说。
宏伟蓝图已铺开推动全市全域“融湾建带”
揭阳惠来县的“70后”公务员林铭(化名)越发庆幸自己当年能够通过考试,回到家乡工作,见证家乡日益向好的发展势头。
确如林铭所感受到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将是揭阳对接发达地区加快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而惠来作为揭阳唯一的沿海区域,天然就是揭阳落实省委部署,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沿海经济带的主战场。
8月24日,揭阳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召开,部署揭阳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把滨海新区放在新时代揭阳改革创新先行区的战略位置上,作为引领揭阳市“融湾建带”的重要抓手,聚力打造“一城两园”,建设粤东城市群新城市中心,构筑广东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根据《揭阳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揭阳以城镇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为主线,将在揭阳滨海新区全域布局城市发展区、临港石化产业区、海洋新兴产业区、生态保护区和未来发展区五大功能区,以此为基础建设惠来老城和粤东新城、大南海石化产业园、惠来临港产业园“一城两园”,布局“油、化、气、电、服”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一城两园、产城联动、一轴一湾、强心带动”的空间结构,构筑广东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同时,揭阳坚持全市“一盘棋”发展,推动各县区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在“融湾建带”中实现联动、协调和平衡发展。中心城区建设空铁港综合枢纽,普宁市打造商贾名城、创新之城,继续做大做强医药、纺织服装两大支柱产业;揭西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生态发展示范区。
目前,揭阳滨海新区已落户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830多亿元的中石油炼化一体化及相关项目、总投资1300多亿元的海上风电项目正加快推进建设;中海油LNG项目已运营多年,国电投风电项目、明阳新能源综合基地动工建设,世界500强企业GE海上风电机组总装基地签约落地,初步形成了以炼油、石化、天然气、风电为主导的能源产业格局。
而根据相关部署规划,揭阳下一步“融湾建带”,将从五方面催发城市的内生动力:其一是以大交通实现与粤东城市群互联互通,实现与广深两小时工作生活圈;第二以大制造催生大产业,推动珠三角高端产业延伸和反向配套;第三以大沿海营造大生态;第四以新城市中心丰富粤东城市群,第五是培养人才促进城市创新发展,引进一座大学引领一座城市。
【专家点评】
{
揭阳正在蓄力
迈向工业大市
揭阳建市以来,发展态势良好,工业化发展较快,已逐渐从原来的农业大县逐步迈向工业大市,在粤东粤西粤北片区中,揭阳的工业规模正在慢慢向汕头、湛江、茂名等城市靠拢,出现了并驾齐驱的势头。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揭阳的工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从立体化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等硬条件到投资环境、营商环境等软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喜人,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自然也水涨船高。
揭阳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滨海新区粤东新城建设,可谓潜力无限,当地布局的“油、化、气、电、服”五大主导产业架构也已初现端倪,未来不可小觑。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数说成就】
{
●2018年揭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2152.47亿元,是1992年的34.36倍,26年来年均增长13.0%。从产业结构升级看,第一产业占比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占比逐步提高。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2.8∶45.6∶31.6,演变为2018年的7.6∶52.2∶40.2。
●今年上半年,揭阳全市实现GDP总量902.04亿元。揭阳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0元,同比增长6.9%。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41元,同比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21元,同比增长6.3%。上半年,揭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蕾)25~26日,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对揭阳市黑臭水体治理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据悉,揭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