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汕大样本” “同质化”实现高效管理 医联体创下“国字号”

南方日报 2019-07-23 06:27

2017年6月,汕大附一院临床医学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揭牌,助力医院科学研究和临床服务的提升。

今年6月,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正式开科,其作为汕大附一院“登峰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标志着该院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再度提升。

今年4月,龙湖区政府与汕大附一院签署“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智慧医疗平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数字远程医疗平台建设。

汕大附一院于1989年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兴建,是省属公立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在我国医疗改革的大潮中,医疗联合体建设是创新探索整体提高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产物。作为全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汕头在医联体建设上有着先行先试的使命和担当。2006年,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托管潮南民生医院,开创了国内大型公立医院托管民营医院“公托私”的先河,在我国的医联体建设上属于较早“吃螃蟹的人”。

随着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大医院通过托管、重组等形式建设医联体,现如今医疗联合体在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建立有序就医、开展分级诊疗制度、缓解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上,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经过13年的探索,汕大附一院的医联体建设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这13年来,作为汕头医联体改革实践中的重要范例,“汕大模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在汕头着力打造粤东科教文卫中心的进程中,“汕大模式”有哪些积极经验,带来了哪些有益启示?

●南方日报记者宋芾

开创国内医院“公托私”先河

2006年,在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本、医院出技术和管理的“三位一体”合作模式下,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托管了香港企业家吴镇明先生投资兴建的汕头潮南民生医院,开创了国内大型公立医院托管民营医院“公托私”的先河,也开启了该院医联体建设的历程。

在汕大附一院的托管下,潮南民生医院从零开始,发展到今天开放床位数1326张,年总诊疗人次超70万的三级综合医院,医疗业务总量在汕头市稳居第4位,取得了“群众赢、政府赢、投资方赢、托管方赢”的“四赢效果”。

其中,“群众赢”体现在潮南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区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既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又免去远途就医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而政府不需增加资金投入,就改善了该区域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成为政府“民心工程”。

与此同时,潮南民生医院借助汕大附一院的力量,高起点、发展快,在短期内就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汕大附一院作为“托管方”输出管理和技术力量,为培养中青年骨干搭建平台,同时也形成了长效的卫生支农新机制,有效地履行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

有了托管潮南民生医院的成功经验,2013年,汕大附一院又托管了2家二级公立区级医院和1家民营三级综合性医院。该院医联体建设的成功经验也被称为“汕大模式”。

发展至今,“汕大模式”医联体业已形成以汕大附一院为龙头的“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权属关系,涵盖一级到三级医疗机构的紧密型医联体”,包括不同体制属性的2家三级综合医院,1家正在建设的高端综合三级医院,3家区级公立综合医院,1所全科医学分院,1所心血管病医院,1所口腔医院以及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汕头市4个区约400多万居民。

“托管模式”推进“同质化”管理

从整体来看,医联体的“汕大模式”是医疗集团,但从局部看,其涵盖医共体、跨省际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助网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

继潮南民生医院之后,2013年,该院托管由北京国瑞兴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汕头国瑞医院。2018年,该院托管由东方医疗产业管理公司投资的汕头口腔医疗中心,通过“公托私”形式支持社会资本办医。

2013年,濠江区委区政府委托汕大附一院对濠江医院及全区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面管理,2016年再次委托该院对濠江区河浦医院进行全面管理,形成粤东地区首个“一带全”的“医共体”,为濠江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2015年,该院利用其心血管内科作为粤东地区唯一拥有“一科三重点”学科(广东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医学重点专科和重点实验室)的优势,率先发展成立心血管病医院,成立“院中院”,并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签约,合作共建“联合心脏外科中心”,成为首个“跨省际专科联盟”,目前心血管病医院已成为全国冠脉介入专业培训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建立了粤东地区胸痛中心专科联盟。

2015年,全科医学分院开业,作为国家级全科医生临床(粤东)培养基地、汕头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联合全科医学中心、汕大附一院“医疗和培训延伸点”,是粤东地区第一家国际合作背景的教育培训、医疗研发一体化的全科医学独立院区。

2016年,该院与北京开元瑞鑫医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远程心电医学平台,落户于河浦医院,助力基层医院开展心电诊断。2017年,该院又与广东航宇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粤东首个区域远程影像医学平台,“远程医疗协作网”实现“下级医院拍片,上级医院写片”。

在建设医联体的过程中,汕大附一院以“托管模式”建立起紧密型医联体,实行同质化管理。即在医联体各成员医院内按照统一形式、内容和标准开展工作,实现行政管理、诊疗技术、信息系统同质化。比如:行政管理同质化,即规定每月各院区统一院领导行政查房的时间、内容、使用专用记录本;检验管理同质化,成立有关领导小组负责各院区检验质控管理,统一各院区室间质量评价方法;在LIS系统上设立各院检验项目的统一质控平台,对有关项目进行评定,逐步实现医联体内检验结果互认。

形成“三甲医院”医技辐射效应

为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保障医联体内统一调配医疗资源,汕大附一院建立了薪酬统筹分配机制,制定派驻医联体成员单位人员有关待遇及人员费用承担的规定等,在薪酬制度、职称聘任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汕大附一院本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托管医院任职。

因此,汕大附一院每年均提前超额完成省卫健委提出的“派出不低于5%的中级职称及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到县级医院工作”任务。据统计,2018年院本部派出190名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医联体单位医院全职工作,其中157人为中高级职称。

2018年,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在院本部技术帮扶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50项,比如潮南民生医院开展覆膜支架植入术,龙湖医院抢救广东省首例脑静脉窦血栓孕妇,濠江医院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及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心血管病医院实施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粤东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等等。

与此同时,医联体内还实现了上下贯通、分级诊疗。2014年起,医联体内建立了结果互认、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据统计,2018年,汕大附一院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病人累计约1998人次,开展会诊4962人次,医联体内分级诊疗效果日益明显。另一方面,远程医疗应用体系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纵向贯通、横向互通双向流动。远程心电医学平台已接入41家医疗机构。远程医学影像平台已接入7家基层医疗机构。

引来“国字号”落户医联体医院

多年来,汕大附一院打造了包括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冠脉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专科(普通外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等在内的多个“国字号”品牌,在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公布的“2018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100强”榜单上,汕大附一院排名第6位,实现8年连晋。

作为省首批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单位,汕大附一院围绕发展前沿医疗技术、建设高水平临床科研平台、集聚拔尖医学人才、打造一流医学学科、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六大目标,通过同质化管理工作辐射至其他成员单位,共同推动医联体内涵建设再上新台阶。

今年4月中旬,潮南民生医院成功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现场认证核查,成为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成为继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揭阳市人民医院之后,潮汕地区第三家国家级胸痛中心,而这距离该院通过广东省胸痛中心认证仅过去4个多月。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汕大附一院托管下,潮南民生医院在高起点上打下的扎实基本功。

“医改道路上大胆有益的探索”

2014年12月,国家卫计委处级干部培训班将汕大附一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选为典型案例进行研讨。同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医院工作通讯》采编部魏式平常务副主任在调研考察后,认为该院医联体建设做得“最真、最实、最好”,是在医改道路上大胆有益的探索。

2018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广东改革工作简报》(2018年第1期),专题报道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打造医联体“汕大模式”》。

2018年10月,由国家医疗保障局牵头的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六督察组赴广东开展医改有关举措落实情况督察,广东省卫健委将同质化管理“汕大经验”作为广东省医改成熟经验进行了汇报和推广。

据统计,2013年,汕大附一院医联体总诊疗人数超142万,手术室手术量2.09万,出院病人数超9.3万,到了2018年,汕大附一院医联体总诊疗人数超227万,手术室手术量近3万,出院病人数超13.4万,服务成效明显。

而潮南民生医院在2017年“中国民营医院·竞争力100强”排行榜列第20位,龙湖医院和濠江医院实现全方位提升,诊疗人次翻番的同时,先后通过汕头市二甲综合医院的评审。

据悉,近年来,全国各地到汕大附一院参观学习医联体的单位已超过30家,包括深圳罗湖区人民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山东聊城市人民医院等,社会效益显著。

●医联体

1984年,沈阳市铁西区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医疗协作联合体,8年后,其在全国研讨会上展示了成果,得出结论:“医疗协作联合体顺应时代发展,利于新旧医疗体制转化,可缓解"看病难、手术难、住院难"”。不久,“医院联盟”和“医院集团”概念也随之产生。

■对话

汕大附一院副院长陈永松专访:

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缘何汕大附一院的医联体建设能取得较大成功?未来的医联体之路将如何走?记者采访了汕大附一院副院长陈永松。

南方日报:您认为医联体建设的“汕大模式”有何特点?

陈永松:医联体建设的“汕大模式”有着“早、实、特、优、强”几个特点。

“早”体现在建设早,2006年我们就开始探索医联体建设,并开创了国内大型公立医院托管民营医院“公托私”的先河。“实”是管理实,我们以“托管模式”建立起紧密型医联体,实行同质化管理。“特”体现在内部形式多元,从整体来看,医联体的“汕大模式”是医疗集团,但从局部看,其涵盖医共体、跨省际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助网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优”在于技术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强”则体现在立足内涵发展,推动成员单位竞争力强力提升。

南方日报:汕大附一院在组建医联体过程中,有些是与公立资源共建,有些是与社会资本合作,面对不同的合作方,附一院如何进行管理?

陈永松:在组建医联体过程中,无论与公立资源共建,还是与社会资本合作,我们都实行“托管模式”管理。

这其中有三点坚持:一、坚持以托管形式为主的“合作关系”不变,医联体内各家医院的资产权属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合作方式存在差异,但托管方式基本不变;二、坚持产权关系明晰,被托管医院的产权不变、性质不变、人员隶属关系不变,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三、坚持管办分开,“责、权、利”约定明确,民营医院由企业家投资建立医疗机构实体,交由汕大附一院托管,而区级公立医院则由区政府牵头与汕大附一院签订合作协议,将一、二级公立医院及其所管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由附一院托管。

南方日报:未来附一医联体将如何建设?

陈永松: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围绕该《意见》提出的任务要求,医联体的功能将逐步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依托汕大附一院已建成的从一级到三级的医联体服务体系,根据各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功能和定位部署任务,将设置更多健康促进的项目,比如扩大覆盖范围,继续在社区开展各种健康宣教、常见慢病防控知识科普、慢病监测等;在二级医院开展安宁疗护;在区妇幼保健院开展出生缺陷的提前干预、检测;三级医院重点落实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等。

■案例

农村建起高水平心脏“拆弹基地”

近年来,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全方位托管下,潮南民生医院“基本功”扎实,在短期内成为汕头市南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强的医院。今年4月中旬,汕头潮南民生医院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现场认证核查,成为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

“在过去,遇上胸痛需要心脏介入手术的病人,我们只能转送附一,或者请附一的医生来院治疗,但这个办法并非长久之计。”潮南民生医院急诊科主任刘骏达告诉记者,心梗病人的黄金治疗时间只有90分钟,然而从汕头市区驱车过来,即便是不堵车的情况下也至少要花费1个小时。

为了救命,有时医生只能为病人行血栓溶解治疗,但这个方法属传统方法,时间久,有较大的局限性,不如心脏介入手术直接、迅速。“1小时,胸痛病人等不了,也受不了转运时的颠簸。”刘骏达说。

2018年初,在汕大附一院的帮助下,汕头潮南民生医院胸痛中心正式成立,之后的一年多里,全院上下齐心协力,采取多项措施推进胸痛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和优化胸痛病人就诊流程,构建起以急诊科、心内科为主导,介入手术室、呼吸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心脑电图室等通力协作的院内多学科急救体系,打通急性胸痛病人救治“绿色通道”,先救治,后交费。

2018年12月,该院通过广东省胸痛中心认证,成为省级胸痛中心。时隔仅4个月,汕头潮南民生医院又一次性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据统计,2018年,该院急诊施行介入PCI手术215台。

截至目前,该胸痛中心成功救治的最高龄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老人为98岁,患者恢复良好,至今仍定期复诊。用时最短的一例手术,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导丝通过仅耗时12分钟,整个手术时长只有19分钟,成为汕头南区的心脏“拆弹基地”,服务范围辐射潮阳区、潮南区、普宁市惠来县揭西县等地。

新闻推荐

第四回 师徒大战 马炮孤兵斗残局 棋圣预言 弈林称霸是此人

许银川从小爱看书,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他从小就崇拜用智慧打败敌人。象棋正好给他一个施展智慧的舞台。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