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潮汕文化 弘扬家风家德 “世馨堂”见证600多年前明代功臣冯国用后裔在海门定居史实

汕头日报 2019-06-03 01:00

□ 本报记者 陈文惠 文/摄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是潮阳海门镇冯氏族人祭祀宋老夫人诞辰的日子。每逢这一天,冯氏祖祠“世馨堂”都要张灯结彩,冯氏族人从四面八方前来祭祀祖先,共襄盛举。今年到场的嘉宾中,有来自广西、河南的冯氏族人前来寻根访祖,探寻家乡文化,同时,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的嘉宾马渭源教授也受邀到来,马教授专门研究明清历史,已出版《大明帝国》、《大明风云》等系列著作,为了解潮阳海门镇冯氏祖先在明清时期的历史,记者采访了马教授。

19年前发现冯国用大夫人樊氏墓

“2000年,南京市在建设施工中,发瑞一座砖砌古墓,墓中出土了金簪、金耳环、金锭、梅瓶、龙泉青瓷碗、银冥钱和墓志等文物。其中墓志正面书"故郢国夫人樊氏之墓"9个篆字,背面有楷书之志文。这就是明代功臣冯国用大夫人樊氏墓。”马渭源教授告诉记者,冯国用在明代功臣庙里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一位明代开国元勋。

据史料记载,冯国用出生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卒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他自幼好读书,通兵法。元朝末年,群雄四起,他与弟弟冯胜(又名冯国胜)随父亲冯文质避乱于定远妙山(今安徽省定远县域内)中,被众乡里子弟推举为义长,率领数百人据山寨自保。朱元璋略地至定远时,冯氏兄弟率众归附。朱元璋见冯国用身穿儒服,知为读书人,就向他请教取天下的大计。冯国用答道:“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愿先拔之以为根本。然后四处征战,倡仁义,牧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朱元璋听后大喜,命他居于帷幄,参与机要。冯国用初出茅庐的这一建议,对于朱元璋早期建立以金陵为中心的基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此后不久,在征讨绍兴的战役中,冯国用病死于军中,年仅36岁。

600多年前冯氏后裔在海门定居

“当时朱元璋听到冯国用死讯后,非常悲痛,为之恸哭。洪武三年,朱元璋追封冯国用为郢国公,其肖像放入功臣庙祭祀,位列第八。”马渭源教授说,冯国用的弟弟冯胜也是开国功臣。冯国用死后,冯胜担任哥哥的官职——亲军都指挥。

明太祖定鼎金陵后,冯国用二夫人泰兴宋氏(扬州人),携幼儿叩奏殿廷,蒙赐御钗四宝及一品夫人之诰命,定居扬州(今南京)。后为避朝政之乱,宋夫人携幼儿笃公,经当时南蛮守将戴将军协助,弃南京创家于潮阳海门镇。从此冯国用二房一脉定居海门,崇祯七年(1634年),冯国用在海门的七世孙冯树屏考中岁进士,科后倡建“世馨堂”祖祠,纪念冯国用的丰功伟绩,以激励后人奋发图强,为国家多做贡献。

“未有海门,先有冯婆。”这是在海门流传着的一句话。这里的冯婆就是明代功臣冯国用的二夫人泰兴宋氏,600多年前,这支冯氏后裔在海门海口村定居下来,一直是当地的一个大族。据介绍,冯氏族人从最初的10口人家,到现在的24代,近1万多人,分布在棉城、海丰、陆丰、惠来等地,是单支一脉相袭至今的大族。

“世馨堂”彰显潮阳冯氏族人家国情怀

记者看到,刚修葺一新的“世馨堂”古朴大方,祖祠大门两旁显眼处一副石刻对联写着:“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可见冯氏族人有着勤奋好学、忠孝仁义的精神。在中厅正中,悬挂着“世馨堂”正匾,重新修缮的“世馨堂”面貌焕然一新,木雕、石雕、嵌瓷三大潮汕建筑工艺装饰其中,彰显潮阳冯氏这个华夏望族的家国情怀。

据介绍,在民国期间,“世馨堂”曾开办学堂,后改为“世馨堂初级小学”,收纳近邻子女入学。抗战时期,因小学张挂抗日标语,在日本入侵海门后被焚烧,大门“三山”因抢救及时才得以保存原貌。抗战胜利后(1946年)经冯氏裔孙组织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世馨堂”被征为潮阳第九区(海门公所)办公之用,后改为海门土改民兵指挥部、海门北门社区(大队)、北门小学、城北居委等多种办公用地,因此部分文物被损坏,部分纪念物被遗弃。2007年后,“世馨堂”经冯氏裔孙多方维护恢复原状,如今面貌焕然一新,为冯氏后人传承潮汕文化,弘扬家风家德。

新闻推荐

司机疲劳驾驶闯祸 4死4伤

新快报讯记者何生廷报道昨天,广东省应急管理厅通报了深汕高速汕尾路段“11·3”较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情况。2018年1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