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林古港游火帝 随着现代文明建设日益深入人心,这一独特民俗已从对偶像的崇拜演变成对民俗的热爱

汕头日报 2019-03-31 13:02

□ 陈为峰

在樟林中山路接近河美地段东侧有一座小庙宇。别看它其貌不扬,樟林百姓却无人不知,它便是闻名遐迩的火帝庙,庙里供奉的是火神祝融。樟林创乡之初是没有火帝庙的,有关这座火帝庙,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乾隆七年(1742),澄海来了个叫杨天德(云南封川县人)的知县,他也是一位风水先生。一次,他到樟林考察民情,当地百姓诉说河沟墘(即今中山路)一带常闹火灾。他到实地考察,认为是河沟在作祟。在他眼里,这条贯穿樟林埠南北的河沟是一条“火管”。于是下令在河沟墘修了一座火帝庙,意在让火帝时时刻刻看管好这条“惹是生非”的河沟。或许是机缘巧合,自从火帝庙落成后,火灾骤减,百姓大喜,信是杨天德之功德。后来人们还在火帝庙为他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赐进士澄海县正堂杨天德之神位”,摆放在火帝旁边,供人祭拜。

“游火帝”这一民俗大概始于乾隆十年,经两百多年的不断充实,如今已成樟林古港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的民俗盛事(见上图)。樟林被分成8个行政村后,各个村都各有各的社日,就好像兄弟分家,各人过各人的日子一样,虽相安无事,但各自为政,唯有“游火帝”这一民俗,才能把樟林全体民众召集在一起。从这个角度而言,二月十四“游火帝”不啻是整个樟林古港的社日。

据了解,惠来也有性质相同的民俗叫“打火醮”,此民俗也是由知县倡议而成,与樟林古港游火帝不同的是十年才举办一次。

“游火帝”有一整套程序。农历二月十一日,先举行“犭肖老爹洗路”仪式(见下图)。“犭肖老爹”被打扮成戏台上白鼻子小丑模样,先前是乘轿被人抬着,近年改为坐在特制小推车上被人推着。一行人一路敲锣打鼓,穿街走巷,沿着火帝即将出游路线前行。“犭肖老爹”洗路的目的除了清道路、净神煞外,还起着通知作用。沿途民众看到“犭肖老爹”来“洗路”,便开始准备迎接火帝出游。

送走“犭肖老爹”,人们开始在火帝出游必经之处的通衢要道上搭建彩门,营造出一派喜庆的节日氛围。从二月初十开始,小小火帝庙变得格外热闹,前来祭拜的百姓络绎不绝,十四日一大早,火帝出游前,祭拜活动达到高潮。但见火帝的案前,几张髹红漆的八仙桌上面摆满琳琅满目的供品。

火帝接受善男信女的虔诚膜拜后便开始出游了。由马头锣开路,后面一前一后两名壮汉分别举着“恭奉”牌子和上书“南极大帝”的大红灯笼,随后便是各社和外地来的锣鼓班和各具特色的“涂脚戏”。每队锣鼓班都有稚态可掬的孩童挑着一步一荡的“爆竹担”和花篮,妙龄少女扛着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业俱兴”“年丰人乐”等五颜六色的标旗。这些标旗有些是新的,有些很有年头,但都保存完好。每面标旗长4米余,宽1米余,均以绸缎为底,饰以五彩花边,煞是好看。近些年来,游火帝的队伍越来越长,节目越来越丰富,既有英歌舞,又有麒麟舞、虎狮舞;既有传统的潮乐,又有西乐……在这样一番铺垫之后,主角才闪亮登场,在供奉知县杨天德牌位轿子前面,有两名穿着红色长衫的壮汉扛着“肃静”和“澄海县正堂”牌子开路,而后才是威风凛凛的火帝。出游队伍连绵数百米,一路且歌且舞,串八街,过六社。嘉庆七年新兴街落成及上世纪70年代中山路建成之后,如今游火帝的路线已变成“串十街,过六社”了。火帝经过地方,万人空巷,鞭炮声、欢呼声与锣鼓声响成一片。

火,孕育了人类文明,但使用不当,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性损失。樟林古港百姓崇拜火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火的敬畏,也是对安全用火的一种觉醒。随着现代文明建设日益深入人心,游火帝这一敬神活动已逐渐向民俗活动过渡,从迷信走向俗信。换言之,即是从对偶像的崇拜演变成对民俗的热爱。潮汕各地的民俗多姿多彩,它们是潮汕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樟林游火帝这一独特民俗不但丰富了潮汕文化的内涵,而且已成为一种文艺活动形式,这对于丰富当地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升樟林古港知名度,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必将发挥着积极作用。

新闻推荐

20名“新时代南粤民警之星”亮相 省公安厅昨举行发布仪式,另有50人获提名奖

25日下午广东省公安厅举办“新时代南粤民警之星”发布仪式羊城晚报记者黄巍俊摄羊城晚报讯记者黄丽娜、通讯员粤公宣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