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两尺案板 翻转万里乾坤 八合里四大天王:极致刀锋演绎现代“庖丁解牛”
许铿雄
吴仰阳
文常青
朱锦春
扫码观看牛人大片《刀锋上的青春》
这是一个以奋斗致敬梦想的时代。每一个平凡岗位都可以闪耀出不平凡的光彩。即日起,深圳晚报联合新锐餐饮品牌八合里海记推出全媒体人物志——《以平凡·致不凡》,用深入的视角呈现一个个普通人心中的光荣与梦想,讲述你所不知道的匠心故事。汕头八合里海记从做街坊邻里生意的家庭式牛肉店起步,到如今在全国16城拥有近百家连锁门店,不仅让更多人领略到潮汕牛肉火锅的极致新鲜美味,更让一批“刀锋少年”拥有了不一样的青春岁月。
走进八合里海记恒温16摄氏度的后厨,临街敞亮的透明厨房,牛的各个部分在钢架上迅速一字排开,厨师长眼睛犀利、手脚利索,只需看一眼便可估计出牛肉的重量,手起刀落间,脖仁、匙肉、三花趾、五花趾、吊龙伴、牛腩、腿肉……不同部位切出相应的均匀薄片,这是八合里海记每一名出色的“庖丁”都已练就的看家本领,更是八合里海记牛肉火锅声名远播的关键“密招”。
“切薄,牛肉都切不好,你能做什么?”头顶着醒目标语,手底两尺案板是他们施展功力的舞台,也是他们心中的山河日月。
许铿雄
十年在八合里海记赚了一个家
从2009年进入八合里海记汕头总店开始入行算起,许铿雄已经在八合里海记工作了整整十年。这十年间,八合里海记牛肉从汕头走向全国,他也从一名叛逆少年成长为八合里海记后厨的中流砥柱。十年间,他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用他的话说就是“这十年,他在八合里海记步入人生正轨,赚了一个家。”
谁的青春不迷茫。刚从学校出来的许铿雄青春叛逆,四处打零工,和同伴喝酒打架,对未来充满迷茫。“自从加入八合里海记,我被小弟哥感化了,他不只教我怎么切肉,还教会我怎么做人”。不善言谈却心细如发的许铿雄在他的记事本上写了一段话,记录他在八合里海记的成长经历。
许铿雄口中所说的“小弟哥”,就是八合里海记的创始人林海平。进入八合里海记,从切第一片牛肉开始,林海平手把手教许铿雄,十年间,八合里海记从当初的街头小店走向全国,成为人们啧啧称道的火锅品牌,许铿雄也跟随八合里海记从汕头到深圳,成长为主管后厨的主力。
如今,许铿雄负责管理深圳区域3家店的后厨品控。每天上午不到10点,他就来到店里,检查后厨卫生,逐一盘点所需菜品,保证当日菜品供应质量。基础工作准备妥当之后,上午10点20分,当天第一批鲜牛肉准时送达,从冷链运输车将肉送达,到肉在架子上整齐排开,加上称量计重的时间,整个过程不超过十分钟。这时候,外卖窗口迎来了当天第一波客人,他们秩序井然地排起长队,翘首以盼着新鲜“出炉”带着余温的鲜牛肉,这时许铿雄和他的同伴到了最忙碌的时候。
将牛肉的各个部分分类、切薄、摆盘,用手中的刀保证顾客最大程度尝到美味的牛肉,许铿雄手中的这方天地单调却丰富。汇集一头牛身上最精华的部分,用手中的刀完成上桌前最后一道工序,将一盘盘牛肉送到顾客的餐桌,牛肉入嘴暖心,一场奇妙的美食旅行中,他是最精明的“导游”。
案板上,一块块牛肉在手中驾轻就熟,宛若指尖的一场表演秀,厅堂内,顾客们美味入口谈笑风生,用舌尖上的体味给出最中肯的评价。练就一身庖丁解牛的本领,许铿雄可以在自己的舞台大显身手,这是他安身立命的底气。
“大帆船航向世界,我将要成为有力的舵手”。记事本上,他在最后一段这样写到。十年如一日,十年磨一剑,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八合里海记和正处而立之年的许铿雄而言,这句比喻或许再真诚和合适不过。
吴仰阳
在八合里海记遇见更好的自己
黝黑的肤色、不苟言笑的性格,让93年生的吴仰阳看上去比同龄人更为成熟。在八合里海记,这个从揭阳偏远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凭借山里娃的踏实肯干和忠厚老实,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从打杂厨工到主刀师傅,解锁了多项新技能,如今成为了八合里海记的核心厨师长之一,主要管理深圳新安门店。
2010年国庆节,刚满18岁的他第一次坐上大巴车出远门,去到离家50公里外的汕头八合里海记。“车站离店很近,走路很快就到了,因为店里太忙,我的行李都没放下来就被直接安排去收盘子、洗盘子。”第一次坐大巴的吴仰阳有点晕车,还没回过神就已经开始工作了。正值国庆黄金周第一天,店里的顾客除了汕头本地居民,更多的是来自周边城市,甚至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八合里海记这条短短的巷道里十分拥挤而又热闹非凡,挤满了居民、游客,还有八合里海记的小伙伴。从那一天开始,吴仰阳开始和牛肉火锅打起了交道,这一干就是9年。
“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偶尔还记得简单洗漱,更多时候累得洗澡不想洗,直接倒头就睡,谁也别嫌弃谁。”吴仰阳的言语之间,满满的都是回忆。“大家忙起来,小弟哥的妈妈和老婆还会帮我们洗衣服打扫房间,像照顾亲人一样照顾我们。”随着八合里海记的发展壮大,吴仰阳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回报,不到两年时间,吴仰阳便回到村里盖起了小楼房,与家里分享了丰收成果,这在农村里可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爸爸妈妈很欣慰也很开心,我的两个弟弟也跟着我一起到八合里海记工作。”
“做我们这一行,过年过节是最忙的时候,经常不能回家,小弟哥就会把我们都载到他们家里去过年,一起吃年夜饭,一起放烟花。”条件虽然艰苦,工作虽然忙碌,得到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吴仰阳每天都充满了热情和干劲。
2015年3月13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五,而对于吴仰阳而言却有点特殊。这一天,他第一次坐高铁离开潮汕,去到离家300公里的深圳。不熟悉深圳城市交通的吴仰阳在深圳有点“找不着北”,打了好几个电话求援远在汕头的小弟哥,这才顺利到达八合里海记深圳宿舍。
来到深圳的吴仰阳还是负责厨房工作,忙碌而充实的日子里,爱情也悄悄来到了他的身边。2018年1月4日,吴仰阳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另一半同样是来自八合里海记,如今他的孩子也快满周岁了。在八合里海记,吴仰阳收获了亲情、友情、爱情,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文常青
勤学苦练成就“舵手的教练”
在八合里海记,除了有像许铿雄、吴仰阳一样“有力的舵手”身份,还有像文常青一样“舵手的教练”的角色,承担起各门店厨师的管理、培训以及品控的工作。
文常青手里的一柄利刀一拿也已经9年了。“如今我走进厨房,随便拿起一把刀都能应用自如,不是刀在切,是人在切。即使闭上眼睛,也能重复同样的动作,对我来说,这已经是一种本能。”而他现在正在把从林海平手中接过的这一份本能,传递给更多伙伴。
如今文常青是深圳区督导,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下店巡查督导,“每一片牛肉的厚度大约在0.8毫米,每一碟重量约为130克。”在两位主刀厨师的身旁,文常青认真地检查着每一份切好的牛肉,不时与他们细声交流,亲身示范指导。“厨师刀工的好坏,对牛肉的口感影响极大。”这不仅是文常青9年掌刀经验,更是八合里海记对食物纯粹的高标准、高要求。
成为一名好厨师没有捷径,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是厨师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林海平最早期的徒弟之一,牛肉、刀、砧板组成了彼时文常青生活的日常。手上深深浅浅的伤痕就像是勋章,“每一个想要进八合里海记厨房的人都必须从头学起。”厨工、学徒、打荷、围顶、头顶、打丸,厨房里的打杂事务一轮下来,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才有资格拿起牛肉刀,接下来便是在实操中勤勤恳恳的训练,再升级为副刀,最后才能成为主刀,这中间便又是两三年的光景。
回忆起过往的青涩,文常青谈得最多的还是感恩。“那时,我刚进后厨不久,有一次随意将手搁在砧板上,小弟哥他拿刀背吓了我一大跳。以致于后来我再也不敢随便把手放在砧板上了。”文常青还经常会想起当年,小弟哥手把手教他识肉片的场景。他经常笑称,现在身上的所有本领,几乎都是在八合里海记学到的。“每一块牛肉都不一样。要想切好牛肉,就必须了解每一块牛肉的特点。手上拿到一块牛肉,就能感觉得到它的品质和新鲜程度,它是什么部位的肉?这头牛大概几岁,几个小时前杀的?甚至这些肉到顾客的嘴里是什么样的口感,我们心里都有一个数。”
从青葱少年,到两个孩子的父亲,“跟着八合里海记一起成长,真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一件事。”下班以后,文常青和八合里海记的员工一起喝点小酒,聊聊天,这是他一天中最放松和最幸福的时刻。
朱锦春
八合里海记的开店“急先锋”
十几岁离开老家,在家人的介绍下到汕头的牛肉火锅店打工,练就了一手精湛的刀工;20岁进入八合里海记,迎来了事业上的“黄金期”,在28岁的朱锦春看来,与牛肉打交道多年,进入八合里海记后,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太多的改变。
在朱锦春的回忆里,在汕头,牛肉火锅作坊遍地都是,一个几十平方米大的店内,前厅卖着牛肉火锅和粿条,后厨则是一个手打牛肉丸生产车间。“当了一年的小工,被当时的掌刀师傅相中,我就进入厨房学切肉,也成为了小弟哥的师弟。”进入厨房后,朱锦春很快展现出了在刀工方面的天赋,短短两三年的时间便成为了厨房里的主刀。后来,林海平创立后八合里海记,也不忘把这位能干的小师弟朱锦春拉入伙。同样是前店后厨的模式,师兄弟俩默契配合,凭借着对肉品的严苛要求和精湛的刀工,在汕头一炮打响。
2014年,八合里海记开到了深圳,踏实肯干又有着一手好刀工的朱锦春,成为了林海平首选的得力助手。在林海平的带领下,他们进行了鲜牛肉供应货源考察、门店选址定位、当地火锅市场调研等前期工作,一桩桩、一件件事情,朱锦春事无巨细完成得妥妥贴贴。2014年底,深圳第一家八合里海记牛肉火锅在东园路正式开业。至此,八合里海记驶上了快车道,以一月一家的旋风式开店潮席卷珠三角。
“我希望能够把潮汕正宗牛肉火锅带到全国各地,成为中国牛肉火锅的代表。”林海平的愿景也是朱锦春的初心。八合里海记在长沙、武汉、上海接连落地,朱锦春成为了八合里海记在省外开店的“急先锋”,在三个城市攻城略地开启了新的“征程”,目前八合里海记在省外的门店已达10家,还有数家正在筹备中。
对于未来的发展,从小在潮汕长大的朱锦春,展现出了潮汕人骨子的沉稳与朴实:“只要我们坚持初心,保持肉品的真实、保持亲民的路线,发展壮大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新闻推荐
□郑钟海当文字成为一种讣告、一种悼词、一种祭奠,其实于某种情感而言,这是赤裸裸的锥心之痛,仿佛看到了一道寒光穿透心扉,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