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巴金译文集》十卷本问世文学创作之外,全面呈现巴金作为翻译家的卓著成就
[摘要]文学创作之外,全面呈现巴金作为翻译家的卓著成就
南都讯记者朱蓉婷时值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由巴金故居策划,草鹭文化与浙江文艺出版社合作推出的全新汇编《巴金译文集》(共十册)近日上市,这套书精选巴金一生翻译的经典译作,包括屠格涅夫的《木木》《普宁与巴布林》《散文诗》,高尔基的《草原故事》《文学写照》,迦尔洵的《红花集》,赫尔岑的《家庭的戏剧》等作品。
该文集根据巴金生前亲自校订的最后版本排印,并以附录的形式在部分作品正文之后汇集了巴金与译文相关的注述,并首度收入近年最新发现的巴金译后记两篇,有助于读者对于译作更深入的理解。
巴金从事文学翻译60年
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巴金从事翻译工作六十余年,有数百万字译著传世,其中很多已成为外国文学经典名译。他流畅、自然、朴实的文学风格,和他对于屠格涅夫、高尔基等文学大师的翻译是密切相关的。
1922年,18岁的巴金根据英译本翻译了俄国作家迦尔洵的小说《信号》,由此开始了延续60年的翻译工作。巴金自谦自己不是文学家,也不是翻译家,他写文章、发表作品,是因为“有话要说”。他对于翻译的作品有自己的选题,“希望我的笔对我生活在其中的社会能起一点作用。我翻译外国前辈的作品,也不过是想借别人的口讲自己心里的话,所以我只介绍我喜欢的作品。”
因此,他还喜欢翻译一些别人不肯读或不愿意读的书,尤其是柏克曼、尤里·巴基、赫尔岑、廖·抗夫等,大众不大会特别关注的作家,这是巴金特别的视角,也是今天看来他的译作具有特殊价值的地方。
他“边译边学”,翻译的作品都是他的“老师”,所以他称自己是“试译”:“我喜欢一篇作品,总想理解它多一些,深一些,常常反复背诵,不断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文笔表达原作者的思想感情。别人的文章打动了我的心,我也想用我的译文去打动更多人的心。”
因此,巴金的翻译风格忠于原文、流畅自然、富于感情。翻译家草婴说,巴金的译文既传神又忠于原文,他所译高尔基的短篇小说至今“无人能出其右”。翻译家高莽说,巴金译文“语言很美”,表现出“原著的韵味”。巴金翻译一本书往往根据多种版本,文学史家唐弢曾评价说:巴金在译文上用力之深、用心之苦远胜于他自己的著作。
新版译文集“正当其时”
大约是小说家的光芒,掩盖了巴金翻译家的实绩,以及他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事业做出的贡献。巴金不仅自己翻译,还因编辑工作推动世界文学作品的中译,翻译工作总是被当作巴金的写作“余事”来看待。
据巴金故居馆长周立民介绍,尽管巴金很多译作至今仍然不断重印,还为海外某些出版社盗印,但大都零散出版,直到垂暮之年,才作为翻译家系统整理他的译文集。
据资料显示,巴金第一个译文集,是由范用先生促动和规划,经董秀玉女士之手编辑出版的《巴金译文选集》,1991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在这一次编辑过程中,巴金精心校改了译文。第二次编辑的是《巴金译文全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6月初版。这是巴金为自己编辑的第二部全集,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件文学工作。
因此,周立民认为,当年的《译文选集》的出版,距今已近二十年,而《巴金译文全集》短时间内也不可能重印,推出一套新的译文集,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正当其时。
新闻推荐
|代表建言|抓党建促产业力推渔业转型2月,阳江市海陵试验区闸坡镇莳元村党总支部正式升格为党委,全国人大代表、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