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营老爷各显神通
很多地方过完正月初六,年(春节)基本就过完了,而在潮汕地区,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才刚刚开始。那就是营老爷。
潮汕人的营老爷是民俗祭祀活动,相当于中国北方的庙会,一般都在每年的农历正月二月,轮流于各乡村一日或多日的节日活动,俗称“闹热、劳热”。
营老爷为潮州话的音译,“营”有人说成迎、游的意思;潮汕人称神仙为“老爷”,各村都有自己的神,总体数量多不可数,属于泛神信仰。
营老爷就是即将神明从庙里面请出来,端坐神轿由村民抬着游村走巷,达到祈求平安顺境的目的,然后再送回神庙安放。
营老爷队伍一般由舞狮队、举牌队(如左右开道一类的牌匾)、彩旗队、标旗队、抬轿队、潮州大锣鼓队、花篮队、长者队等组成。地方特色风格如普宁和潮阳的英歌队,饶平布马舞队,部分乡村还有军乐队、舞龙队、鱼虾蟹队、花车队等。大姓或有钱的村子营老爷,于同一位置欣赏,内容近两个小时不重复。
营老爷通常从正月初四神仙上班之日开始,到元宵节前后达到高点,部分乡村持续到二月初才结束。
营老爷和泛神信仰带有迷信色彩,但对于潮汕人来说却是一种故土情怀的召唤。潮人通过营老爷这项古老活动弘扬礼智仁义信,增强族群认同感和凝聚力。如果说潮汕人的工夫茶喝的是人情味,营老爷引申的则是桑梓之情!
在潮汕,营老爷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地位超过春节,很多在外做生意的人,即使没回老家过年,也会回家营老爷。新婚夫妇和生有新儿女的家庭更一定要回乡参与活动,并且以打头阵的方式出现。
潮汕营老爷是一种文化传承,营老爷中的儿孙旗、灯阵、灯河,代表的是族群枝叶的繁衍。
潮人认为“人虽远,家恒在”,纵天涯海角,一句“胶己人”便能守望相助,一句“家乡有事”,便会毫不犹豫尽力驰援!
三杯工夫茶,浓缩潮汕人的含蓄和俗雅,而营老爷这项朴素的信仰,则将潮人的情怀演绎到极致。
在潮汕,营老爷并没有统一的形式,各乡里营老爷的形式五花八门,令人叹为观止。
走老爷:即抬着老爷奔跑,抬轿队伍主要由青壮年组成,活动的历史远早于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
转老爷:老爷入宫前举行的仪式,通过抬着老爷围绕香炉旋转,达到祈福的目的。潮汕多个村庄有转老爷的习俗,如普宁篮兜、潮州铁埔、揭阳北洋等。其中北洋村的老爷在入宫前要在操场的戏台前大转几十圈。
拖老爷:也叫拖神,是营老爷中最粗暴的一种,以折磨弄残神像,达到祈求全年兴顺的目的,主要流行于潮州卧石和澄海盐灶。民间有俗语“卧石老爷,头食头惊”,意思是说卧石老爷一边吃贡品一边为接下来要受到的折磨而担心。另外一句是“盐灶老爷欠拖”,喻人不打骂便不成器之意。相传盐灶有旧习俗,每年游神抬扛神像要拈阄,中阄的要安排筵席宴请乡人,穷人家甚为所苦。那年,这渔民恰好中阄,游神日子将到,寻思无计,心如火燎,就埋怨起这尊神没保佑反而害他,越想越气,夜间索性偷愉带了绳子跑进神庙,把神像捆缚拖至海滩把它踩在泥沙里,夤夜拾行装,过洋避难去了。
事也凑巧,这一年盐灶五谷丰登,渔汛大旺,那渔民也在南洋发了财。翌年将临游神日子,匆忙回家,向乡亲道明真相,便把神像挖捞上来,粉饰金身,供上神殿。大家都认为:“老爷公一定喜欢拖,越拖越兴旺。”从此约定成俗。
普宁还举办了国际老爷节,并大跳的英歌舞。英歌舞的舞蹈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梁山好汉化妆卖艺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还有一个是梁山英雄化妆劫法场救宋江。全男班演出,女主也由男生反串。
潮汕地区一年四季和老爷有关的节庆较多,拜神所用的贡品主要由女人操持,时节做时粿是大多数潮汕女人的看家本领。粿的品种繁多,用来拜神的粿多用红色或粉红色,以突出喜庆的意头。拜神粿外形精细,摆社时,做得最雅(古语,最好最漂亮最雅致的意思),摆得最好看,是无上光荣的事情。□潮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秀川特约记者高壮波)记者从普宁市有关方面获悉,至目前该市已投入18.74亿元,扎实系统推进练江整治攻坚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