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都风貌改善人居环境 草厂四条成“网红”拍照地
数十位汉服文化爱好者精心梳妆打扮,参加揭阳汉服文化年会。南方日报记者达海军摄
开栏的话
新春佳节期间,记者回家过年,纷纷踏上新春走基层的新征程,感受家乡变化,体悟家国情怀,记录新鲜年味,书写家国故事,展现祖国各地欣欣向荣、人民群众欢度佳节的美好景象,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喜庆祥和的浓厚氛围。从今天起,《新春走基层·记者回家》在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南方网同步刊发。敬请垂注。
南方日报讯(记者/郎慧)走在条石铺就的小路上,穿过一条条宽窄不等的胡同,终于在草厂片区迷宫般的胡同阵里寻到了“网红”拍照地——草厂四条。2月3日,这里作为旧改典范上了当日的《新闻联播》。地处繁华的闹市中心区,草厂片区同时也是北京城规划的25处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从最早的土路到铺设沥青,最后换成条石和花岗岩,草厂片区历经几次“换装”后古韵越发浓郁,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走进胡同游览。
朱茂锦就在这40号院里出生长大。据他回忆,2008年草厂社区实施“煤改气”计划,自此蜂窝煤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居民开始使用天然气做饭、取暖;2017年,为了进一步保障老城区消防安全,政府又实施了“气改电”工程;现在,附近胡同的居民都用上了电暖气,基本实现了胡同无明火,既环保又安全。
朱茂锦的妻子何立华介绍,曾经胡同上空的高架电线如织密网,既不美观又不安全。“2017年,政府对这些架空线做了处理,将其全部埋入地下,一方面美化了四合院的天际线,孩子的风筝也不会再被电线挂住了。”
为了改善老北京人的生活质量,北京市政府工作人员积极奔走,撬动各方力量共同为此努力,不仅在公共空间的改善上出钱出力,同时也挨门挨户做了不少调研。紧挨草厂四条的北芦草园胡同住着已从汽车厂退休多年的姚叔叔,他和爱人住在20余平方米的小屋内。今年1月中旬,老两口的这间小房刚刚完成了一次蝶变。
姚叔叔介绍,他的老房子多年没有翻新过,十分破旧,政府看他生活困难,主动为他翻修房子买单。自去年12月中旬起,设计师和施工队整整忙了一个多月,终于在春节前让老房子换了新颜。屋内的白墙被重新粉刷了,天花板还安装了吊顶,家具也是全新的,政府没有让姚叔叔花一分钱。“设计师特别细心,知道我喜欢收集老物件儿,还为我内置了一个储藏室,装修风格上也特别"老北京"。”姚叔叔感慨,看到新屋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家。
除了不断提高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和便利度,这里的人们也在探索着社区管理的新模式。位于草厂四条44号院的“小院议事厅”成立于2012年,“议百姓关心事,筑社区智慧家”是其成立的出发点,针对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小院议事厅”的工作人员会邀请相关部门与居民共同商议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小院议事厅”共举办过居民恳谈会10余场,2018年商议解决问题30余个,参与人数达340余人次,俨然成为社区居民通过自由对话实现自我管理的公共空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许佳曼)为保障节日期间食品消费安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欢乐祥和度过佳节,揭阳市紧紧围绕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