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吴岳秋: 数十年不懈追求 勇攀艺术高峰
文/佛山日报记者黎红玲
图/受访者提供
静直香远的荷花、生机古逸的木棉、雍容典雅的牡丹……2018年12月,画家吴岳秋带着他近年来创作的40余幅精品力作,亮相广州沙湾珠江御景的三层展厅,备受好评。
作为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刘春草的关门弟子,吴岳秋在艺术道路上不懈追求,勇攀高峰。从最初的舞台美术开始,到辗转津京学习中国画,后师承刘春草教授,历经数十年漫漫求索,吴岳秋继承岭南画派衣钵,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岭南画派的艺术精神,让花甲之年的自己在艺术的春天里焕发出新面貌。
从舞台美术开启艺术之路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剧有着“南国奇葩”的美誉。吴岳秋生于潮剧的流行地揭阳。受家乡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他自幼喜爱书画艺术。上世纪七十年代,高中毕业的他进入揭阳潮剧团工作,从舞台美术入手,走上艺术之路。
在揭阳潮剧团,吴岳秋跟着潮剧界著名舞美大师林喜中学画布景。刚毕业的他恰好赶上了好时机。那时,潮剧再度兴起,不少传统剧目开始重排,需要重新画布景。他还记得,当年潮剧的传统剧目《龙井渡头》排演时,整台戏的布景都是自己画的。“《龙井渡头》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当地,其中的故事家喻户晓。画这台戏的布景对我是不小的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吴岳秋说,那次的锻炼,是他艺术成功的开始。
辗转津京学习中国画
然而,吴岳秋并没有满足于工作上的成就。在他心中,绘画是一生的追求。1988年,而立之年的他背起背包,毅然到天津跟随画家郭书仁学习中国画。郭书仁的作品以花鸟见长,画面静爽宜人,具有诗一般的韵味和情调。受郭书仁老师悉心培养,吴岳秋渐渐掌握了国画艺术的技巧。
接近不惑之年,吴岳秋再次北上,进修于中国民族大学国画系高研班,受田世光教授亲临指点,进一步领悟国画的技法,将国画艺术提升到新台阶。
受郭书仁老师和自身性格影响,吴岳秋爱画荷。他曾北上山东微山湖,南至江西广昌姚西“中国莲花第一村”,细致观察荷花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自然变幻,记下春夏秋冬四时、大江南北各地不同的荷韵。因此,他才“下笔如有神”,能画出春荷之盎然,夏荷之妖灼,秋荷之枯意,冬荷之生趣。吴岳秋笔下的莲,深得老师郭书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旨趣,澄明洒脱,寓意深远,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清爽静美。
师从岭南画派刘春草
对吴岳秋来说,有缘结识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刘春草并拜入门下成为其关门弟子,是他艺术道路的重大转折。
2004年,已经到广州当职业画家的吴岳秋在故友介绍下,结识了刘春草。从此,吴岳秋经常往返广佛,去刘春草的竹园学画。2013年底,刘春草正式收吴岳秋为其弟子。
“跟着老师学画的那些年,老师把自己七八十年积累的绘画经验都传授给我,让我在艺术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其中,我感受最大的,就是老师对绘画的技法和色彩的要求极高。”吴岳秋说,这给他的创作带来很大影响。
“恩师曾告诉我,岭南画的色彩就像人体血液,在整个构图里色彩没有配好,就会像干枯的人没有生命力。”所以,吴岳秋对绘画材料的使用极为重视,他往往自己动手选择矿石制作颜料。常画的红棉,他用红珊瑚石作颜料;画树画莲,他取材于绿松石;画深蓝、天蓝,取材于孔雀石。虽然工序繁杂,绘画难度加大,但这样创作的作品更加自然,也历久不衰,永不褪色。也正因为此,吴岳秋的作品笔、墨、色相得益彰,极大地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新闻推荐
空港经济区加快打造两大组团 推动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上新台阶
空港经济区全力加快在建主干道建设步伐。图为滨江大道(环岛路)一期续建绿化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场面。林碧鸿摄本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