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饶“蒸”饼和 东界无“鳞”鱼

潮州日报 2018-12-11 09:47

□吴构松

今天的话题,先从一则谜语聊起。潮汕地区盛行制谜猜谜,有一种谐音谜格,利用潮州话语音关联谜面与谜底。好的谐音谜饶有趣味,常出人意表、赢得喝彩。曾有一谐音格谜语:南澳人丢了猪,跑去潮阳找,猜一种动物。谜底是蜘蛛。

这则谜语反映了潮州话在南澳、潮阳之间的一个语音差异。猪,在南澳读作di,在潮阳读作du。南澳人丢了猪,跑去潮阳找di,潮阳人说,这里有du,看看是不是你的。一方问di,一方答du,合起来就成了蜘蛛(didu)了。

众所周知,潮州方言区内,各地的语言是有差别的,最突出是语音差异。

在饶平,有两个地方语音较特别。一处在东南海边的所城、柘林、大埕,统称东界。有一次与东界学生聊起他们的方音特点,我随口说:东界鱼无鳞。他们一惊:此话怎讲?我补充道:东界鱼无lang,但有nang。对方哈哈大笑。原来,东界的话声母l不与鼻音韵母相拼,外地“l+鼻音韵母”的音节,他们改成“n+鼻音韵母”。“狼”“农”“林”“亮”“龄”“乱”“论”“邻”“览”等字,东界人一律将声母改l为n。

另一处是三饶,位于北部的老县城。多年前去三饶访友,吃着茶点想起参观著名的道韵楼,朋友热情地说:现在就带你去,很近的,在南宁。我问:三饶有一个南宁?朋友答:不是南宁市的“宁”,是“联合国”的“联”。哈!原来是“南联”,难为朋友把联合国抬出来解释。想起刚刚吃的煎饼,他们说的是“蒸”饼,我再进一步询问,终于弄明白:潮州、汕头、黄冈韵母读iang的字,在三饶一部分读为êng,一部分也读iang。“联”“良”在潮州、汕头、黄冈是同音字,在三饶不是,“联”读lêng,“良”读liang。有什么规律呢?潮州话韵母iang,如在普通话读后鼻音,那三饶话韵母就是iang;潮州话韵母iang,如在普通话读前鼻音,那三饶话韵母就是êng。联系普通话来看,就这么简单!假如你想学三饶话,念念这首打油诗吧:电灯光光,溪水浅浅。山村巨变,人似天仙。(“电”“浅浅”“变”“天仙”韵母为êng。)

在潮州,常有人说起金石镇口音的特别之处。下面这句话金石人说起来很有趣:田螺倒布袋,打短短,担来金石宫前退。“螺”“倒”“袋”“短短”“退”韵母都读e,念起来像绕口令。金石地处潮汕公路边,不算偏僻,有如此独特方音,正应了那句老话:“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把眼光放大到整个潮州方言区,语音的差异更大。就潮州、澄海、汕头市区、揭阳市区一带的人的感觉,潮阳、潮南、普宁、惠来的话较“硬”,“语”较重。当然后一片地区的人不见得这么认为。在前一片地区流传着一个段子:一个潮阳人说:“潮州九县,县县有个语,独独俺潮阳无语。”反映了对事物不同的观察角度和结论。不管如何,“县县有个语”正是潮州话内部差异性的写照。一个“猪”字有三个读法:de,di,du,背后其实就是三个不同的语音系统。潮阳话、海丰话无e这个韵母,汕头、潮州读e的,潮阳归入u,海丰归入i。鱼,潮州、汕头读he,潮阳读hu,海丰读hi。“因”“恩”在潮州、汕头是两个音,在揭阳都读êng。揭阳人说“面巾”就像潮州、汕头的“明经”,说“紧跟”,易被误解为口吃。“要”,潮州、澄海读iou,其他各地读iao。“咸”“甜”“莶”“涩”收音不合口,是澄海人的标志性读法。

一个方言区内,因交通阻隔、交往不够频繁,不同地方语言沿着各自的轨道发展、变化,历经足够长的时间就会存在差异,这与方言的形成原理是一致的。民间常说食同一江水口音就相同。此话并不全对。你看,韩江从梅州流经潮州、流入汕头,榕江发源于陆河县,走过普宁、揭西、榕城、揭东,也在汕头入海,同一条江上中下游沿岸地区语音变化多大!

虽然潮州方言区各地语音有差异,有自己的语音系统,但彼此间却存在清晰的对应关系,杂而不乱,杂而有规律,统一在潮州方言系统中。

文稿即将收笔,为慎重起见,我向出身南澳岛的民俗学家陈友义教授请教上文那个“寻猪”谜语。陈教授说,南澳历史上曾分属闽粤管治。猪,东部的云澳读dⅰ,西部的后宅读de。这么说来,小小的海岛上居然有两个语音系统!这个谜语还须改一改。

新闻推荐

对照标准补齐短板,采取措施迅速行动 惠来扎实做好省县级文明县城迎检工作

本报讯(记者林志鹏黄卓奇特约记者林楚明)近期,省文明委将委托第三方对惠来县创建广东省县级文明县城工作进行年度测评,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