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在救灾一线的基层民政人
信宜市民政局局长黄涛(右一)看望新宝镇横源村受灾群众,了解群众需求。
汕头市潮南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林寿南(左一)把救灾物资送到司马浦镇卫生院的孤儿手上。
揭西县灰寨镇灰龙村村支书兼民政员李晓文(右一)与消防员协力把五福田村受灾村民转移到灰龙小学安置点。
9月16日,台风“山竹”携风带雨、来势汹汹,广东启动防风Ⅰ级应急响应,全省防风总动员。省民政厅高度重视,科学调度,有序有效组织全省民政部门开展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省各地基层民政干部职工严阵以待、积极应对,奋战在救灾一线。
不仅是这次应对“山竹”,在今年汛期,面对台风暴雨灾害,全省基层民政人深入灾区,深入困难群众家中,扎实开展救灾救助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书写了基层民政人的职责与担当。
快速反应
应急救灾物资提前到位
9月17日,国家应急管理部工作组到茂名信宜市新宝镇实地查看台风“山竹”灾情、指导救灾复产工作时,高度评价了信宜市防灾救灾工作,认为信宜市能第一时间转移安置群众,想方设法帮助灾民解决实际困难问题,防灾救灾工作整体扎实有效。台风来袭期间,信宜市全力以赴做好防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市实现人员零伤亡。
在这次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信宜市基层民政人恪守职责、勇于担当、风雨兼程、不畏艰难,为受灾群众筑起了一个个温暖的家。
今年8月以来,信宜多次雨情告急。这座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城一旦遇到暴雨,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信宜市民政局局长黄涛丝毫不敢懈怠:“救灾必须在"防"字上下功夫。”
9月14日,防御台风“山竹”警报拉响,黄涛立即组织全局召开紧急动员会,信宜市民政系统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防御台风的紧张工作中。当天,帐篷、折叠床、衣被、食品等价值38万元的一大批应急物资已经运送到合水、钱排、朱砂、北界等镇。而上一次“8·11”暴雨红色预警响应在傍晚发出后,当天22时信宜市民政局就组织装载物资,次日凌晨4时将物资送达灾区各个安置点。
救灾物资能如此快速、有条不紊地运送,得益于信宜市民政局建立的防灾救灾应急机制。当灾害预警发出后,信宜市民政局立即与气象局及三防办主动联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启动应急预案。预案一旦启动,各工作组马上主动与挂钩的镇、村联系,指导做好防御工作,确保市、镇、村三级同时联动。在预警期间,信宜市民政局各工作组加强会商研判,及时调整应急措施。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提前将救灾物资送到有可能受灾的镇,避免道路塌方、桥梁损毁导致不能通行等情况,5辆大型货车在救灾物资储备仓库24小时待命,随时将救灾物资运送到灾区。此外,针对信宜山区地形地貌特点,还采用摩托车运送、组织应急突击队用人力搬运以及请求上级通过警用飞机空投等方式,保证能在第一时间将救灾物资送到灾民手中。
9月15日8时,黄涛带领党员干部组建成20人应急队伍,提前集结到挂钩的朱砂镇待命。当天,黄涛组织民政系统对居住在高切坡、低洼地带、泥砖房等地方的群众进行拉网式排查转移。9月16日10时,信宜市启动气象灾害台风Ⅰ级应急响应,黄涛参加了三防指挥部成员集中值班,加强会商研判,同时根据收集到的灾情,统筹全市救灾物资发放。
9月16日傍晚,暴雨袭来。信宜市2.8万多名群众在前一晚就已经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地方。其中,1.1万多人被集中转移到474个安置点内。“要确保受灾群众有住处、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得到及时治疗,确保灾区群众思想稳定,社会大局稳定。”在救灾一线,黄涛多次强调。
第二天,通宵值守的黄涛又忙着奔赴灾情最严重、最边远的新宝镇,到新宝中学、横源村、上峰小学等安置点了解受灾群众生活情况。在安置1000多名受灾群众的新宝中学,灾民吃上了可口的饭菜。一位老人感叹:“如果不是被转移安置到这里,后果真不堪设想。”
9月18日一早,根据信宜市三防办发出的调度令,黄涛率领30人的抢险救灾队伍前往120公里外的思贺镇参加清淤抢通道路。9月19日,刚刚从救灾前线回来的黄涛眼睛布满血丝,但为了让钱排镇、合水镇、新宝镇、平塘镇、思贺镇五个重灾区的因灾全倒户、敬老院特困老人、低保户过上一个温馨的中秋节,他又忙着张罗联系腾讯公益网友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为困难群众捐赠700份米油。
作为一名有着22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黄涛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长时间在灾区奋战,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在“8·11”洪灾中,黄涛带领民政干部一头扎进新宝镇、思贺镇等重灾区,7天没回家。8月11日,黄涛上午下乡,下午直至次日凌晨都在信宜市三防办参加会商,中途回民政局里组织召开抗洪救灾紧急会议;12日凌晨3时,他率领一支救灾物资护送队,顶着大雨、踏着泥泞向100多公里外的新宝镇、思贺镇重灾区进发,确保救灾物资尽早抵达灾区各个安置点;8月12日至14日,他每天都在新宝镇十几个村和社区之间奔波,挽起衣袖、穿着雨鞋到安置点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到仓库区搬运救灾物资;15日,进村入户查灾核灾;16日,又带领干部职工参加灾区清淤。
自2017年1月担任信宜市民政局局长以来,黄涛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行了创新。在应急避难场所(安置点)的建设上,按照信宜市委、市政府部署,黄涛要求每个镇、村都要建起一个有二三十张床位的安置点,并以“十个一”的标准配套设施:即一套厨房设备、一套生活用具、一套日常用品、一套床上用品、一个管理制度、一个灾民自治机制、一个安全规范、一个卫生规范、一个出入登记本、一个舒适有序的环境。此外,落实“五个必须”:必须为灾民检查一次身体、必须了解灾民的思想动态、必须了解灾民的灾情、必须做好灾民思想安抚疏导工作、必须为灾民提供电话可与家属报平安。目前,信宜市19个镇(街道)、370个村居,按照标准建起了474个安置点,为信宜市灾民安置打下了扎实基础。每个安置点落实镇、村管理责任人员,配备医疗卫生员、食品质量监督员、后勤人员以及治安员等;在集中安置期间,每个安置点由受安置的群众推选出一名管理能力强的舍长。在查灾核灾方式上,黄涛组织民政工作组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灾区,挨家挨户走访,一边了解灾情,一边核实灾情,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
冒雨救援
护送受伤孩子到医院治疗
在应对台风“山竹”过程中,作为汕头市潮南区民政局的一员,林寿南奋战在救灾一线,圆满完成任务。他24小时待命,组织开放应急庇护场所,运送救灾物资。
林寿南回忆起此前的“8·30”重大洪涝灾害,一切好像还历历在目。从8月27日开始,汕头市出现持续性强降雨过程。这场强降雨给汕头市潮南区多地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积水最深处达2米,来不及撤离的群众被洪水围困,救灾行动迫在眉睫。
灾情就是命令。潮南区民政局及时响应救灾工作部署,班子成员带队赶赴各镇(街)组织指导救灾工作,全面开放临时庇护中心,及时转移受灾群众,紧急调运1.4万箱方便面、4000箱面包以及1000箱矿泉水等救灾物资,做好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工作。林寿南参与其中,和同事们密切配合,及时把受困群众转移至临时庇护中心安置。
8月31日8时,潮南区民政局分成5个工作组投入到救灾工作,林寿南被分配在物资接收组。想到潮南区儿童福利中心正在筹建,有3名孤儿被安置在司马浦镇卫生院接受治疗,灾情可能给他们的正常生活保障带来影响。一大早,他就带上救灾物资,前往卫生院。
路上,积水没过了胸膛,担心救灾物资受损,林寿南马上联系义工队,协调到一艘橡皮艇装载救灾物资。他穿起救生衣,向卫生院艰难行进。水深时,他一边游泳一边推动橡皮艇前进;水浅时,他就徒步拉着橡皮艇往前走。
冒雨走了两个小时,林寿南来到卫生院。停电水浸的卫生院处于瘫痪状态,只剩几个看护人员留守。林寿南跑到2楼,把矿泉水、面包、方便面等救灾食物送到3名孤儿手中。“虽然孩子不会说话,但看到他们平安和高兴的样子,就觉得再辛苦都值得。”林寿南说。
准备返程时,一楼深处传来呼救声:“有人吗?救命啊,谁能救救我的孩子!”林寿南急忙跑过去,发现是一名男子正在求助。这名男子本想抱着头部撞伤的孩子来医院就医,却不想被困在积水中。二话不说,林寿南和义工把这对父子送上橡皮艇,冒雨蹚水将他们送离受灾区域,赶往潮南民生医院接受治疗。“要不是遇上你们,第一时间把孩子救出来,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谢谢你们。”一路上,孩子的父亲不断感谢着林寿南和义工的帮助。
当天下午,林寿南又赶往受灾点,支援救灾工作。晚上,汕头市民政局调拨的6000箱方便面送到潮南区物资接收点,林寿南在物资接收点和临时庇护中心之间来回奔忙,运送物资给受灾群众。
“那几天没怎么休息,就在村委会、居委会以及各个庇护中心之间奔波,救灾救到哪里,就在哪里眯一下眼。”虽然辛苦,但林寿南觉得,这都是民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受灾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潮南区,林寿南和同事们忙着物资的接收、清点和发放。在他们的努力下,救灾物资被精准快速地送到各镇、各村,也把社会各界的关爱及时传递给受灾群众。
接下来的几天,雨势渐小,积水逐渐退去,林寿南依旧在仓库和受灾点之间奔忙,他还惦记着卫生院的3名孤儿,不忘给他们送去物资。
十几年来,林寿南一直在潮南区民政局社会事务股的岗位上,负责殡葬管理、社会救助等方面,救灾不是他的主要工作。然而,每当有重大灾情,他总会冲在最前线,参与到抢险救灾。他的家离工作单位不近,有几十公里远。接到任务后,他会先告诉家人别担心,然后便投入到紧张的救灾工作中,好几天都回不了家。长期下来,他和家人形成一种默契,救灾期间,家人不会太多过问,他也能安心参与抢险救灾。
1996年,林寿南从部队退役,来到潮南区胪岗镇政府工作,不久后进入潮南区民政局工作。一直以来,他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在紧要关头,把抢险救灾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必须站出来,哪里需要救灾就去哪里干。身为一名民政工作者,这些也是应该做的事。”
面对特大暴雨的袭击,潮南区民政局作为负责救灾的职能部门,迅速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下拨救灾经费,及时向灾区运送救灾物资。受灾最严重时,潮南全区共紧急转移安置群众7000多人,开放临时庇护场所271个,全区无人员伤亡,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排。此外,潮南区民政局积极向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发出倡议,引导他们参与到救灾中来,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
积水渐渐退去,受困群众全部从庇护场所安全撤离,救灾和社会救助股的同事们开始挨家挨户核实灾情,林寿南也回到日常的工作岗位上。
奋战一线
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
70岁的李益抱着两个幼孙,眼看家里的电器、衣服、被褥等家具细软随水漂走,昔日秀丽的揭阳市五福田村突然变成一片泽国,她有些惊慌失措。今年8月31日一早,揭西县灰寨镇灰龙村村支书兼民政员李晓文赶到李益家中,紧紧搀扶着她在水中一步步走出房屋,转身又把她的两个孙子抱出屋外,扶上橡皮艇,安全转移到安置点。“我一个人根本不敢走出门,幸好你们来了,你们真有办法!”李益动情地说。
8月27日至30日,揭阳市出现连续强降水,揭西、普宁、惠来等地汛情最为严峻。揭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降水防御工作,要求全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亲自组织指挥、亲自督导检查,市领导联系县、县领导联系镇、镇领导联系村、村干部联系户,全力以赴落实好各项防御措施。
揭西县灰寨镇灰龙村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全力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平日帮助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着力推进民政工作在基层落地的李晓文,在“8·30”重大洪涝灾害中带领驻村镇干部、村干部奋战在救灾一线,深入危房户、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家里逐一排查,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12小时内安全转移群众230人,无人员伤亡。
连日暴雨瓢泼如注,四面八方的雨水汇流成河,向地势低洼的地区奔涌而去。灰寨镇灰龙村处于丘陵地区,是山体滑坡多发地带,突如其来的灾情牵动着李晓文的心。自8月28日开始连续多天,他坚持带队深入6条自然村的低洼区域、简易厂房、临时工棚等危险区域,以及水库、堤围、地质灾害点排查防布。
8月30日,晚饭后,李晓文开着摩托车巡逻,逐一排查辖内6条自然村的重点区域。22时许,老寨村山塘水位猛涨,附近厂房、平房被水淹了,老寨村和文山楼村随时都有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险。“山脚下的村民,不知怎么样,有没有安全转移?必须要去看看!”李晓文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水中赶往村里,在随时都有山体滑坡危险的山脚下爬高爬低,呼叫群众撤离,连夜把附近10多名村民转移到安全地方。
8月31日7时,传来了五福田村积水突然猛涨的消息。一夜没合眼的李晓文又开始赶往五福田村,立即组织人手,并逐人布置各项任务:驻村镇干部、村干部中的男同志负责到低洼地、砖瓦房和危房户,以及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家里逐一查看,“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女同志负责在5个临时安置点照顾受灾群众,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五福田村低保户周叔由于患有中风行动不便,洪水来袭时他一人在家,无法撤离。李晓文和同事及时赶到,帮周叔穿好衣服后,扶他上橡皮艇,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救助,这次水来得很急,幸好你们来得及时啊,还给东西我吃,又安排休息的床铺,谢谢你们!”
救灾期间,群众转移、灾民安置、物资配送三项工作同步进行。8月31日上午,李晓文把50多名受灾群众转移到灰龙村委和灰龙小学临时安置点后,又忙着接收镇里下拨的救灾物资,送往临时安置点。在临时安置点,李晓文和同事们照顾受灾群众,为他们送上棉被、矿泉水、面包、方便面等物资,“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保证受灾群众有吃有喝、生病能看病。”在灰龙小学安置点,有一位孤寡老人因为天气湿冷而着凉生病,李晓文马上请来卫生站医护人员为她治疗。
8月31日下午,积水逐渐退去,李晓文一刻也不敢放松,一边和同事忙着护送村内的特困人员和孤寡老人回家,帮他们清理被大雨浸泡过的房子,收拾打扫卫生,并送上棉被、蚊帐、席子等物资;一边组织人员第一时间上路巡查,摸排核实受灾情况,清理倒伏的树木和路障。
“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2017年5月村委会换届选举,从武警消防部队退役下来的李晓文被选为灰龙村村支书,在“8·30”重大洪涝灾害中,李晓文用心战斗在抗洪救灾工作的第一线,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轻。据统计,在“8·30”重大洪涝灾害中,灰龙村受灾人口980人,全村紧急转移安置群众78户230人,启动应急避难场所5处,下辖的6条自然村无人员伤亡。
撰文:莫冠婷王锦鹏
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编辑统筹:李杰伦
新闻推荐
省内高校学生到惠来县基层学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孩子们带去知识和欢乐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林志鹏黄卓奇)近阶段来,省内相关高校学生利用暑期时间,到惠来县基层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设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