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节日文化扎根小学语文课堂
教师要立足语文课堂,将传统节日文化扎根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江海区滘北小学林玉瑶
中国传统节日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精髓,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包含着古人智慧的光芒,更因其独特的方式传承至今,经久不衰。语文教师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新方法。
传承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文化
传统节日与中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节日的背后往往蕴藏着丰富的习俗、优秀的人物和高尚的民族精神。如端午节前后就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菖蒲等习俗,它的起源和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不愿看见自己的祖国被侵略,抱石投江、以身殉国的故事相关。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品德规范有很好的教育指导意义。
除了传承传统美德外,时代还赋予了传统节日新的意义。如端午节赛龙舟成了体育竞技的新项目,锻炼体魄;清明节从祭拜先祖扩大到对革命烈士的缅怀;重阳节除了登高踏青外,还赋予了尊老爱老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的与时俱进,也给当代学生弘扬中华文化带来新的活力,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丰富学生学识,营造良好氛围
许多传统节日往往因其独特的内涵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加入传统节日的故事,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有吃汤圆、猜灯谜等传统习俗。教师在元宵节当天可以通过猜灯谜的方式引入课堂,科普猜灯谜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虽然汤圆的制作方法多样,但象征的都是阖家团圆,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是不变的。
立足教材,丰富文化内涵
部编版小学课本中有许多内容与传统节日文化密切相关。教师应该注重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及发展,培养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热爱和认同感。
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讲故事、绘画的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识字2《传统节日》中,教师可以设置看图讲故事的环节,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年级的学生则要通过资料收集,以分享交流的形式来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就出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上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搜集、整理资料,课堂上则可引导学生分享展示成果,通过交流互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创作,深刻理解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如部编六年级下册的《腊八粥》一文就是围绕八儿等着妈妈喝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其乐融融的画面。“喝腊八粥还会有哪些含义呢?”教师可就此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理解腊八粥赋予新的含义。
开展活动,提升文化素养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举办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和感受传统节日的美好,提升文化素养。
一是贴近生活,产生共情。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涌现了许多美丽的逆行者,有的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英雄气质,是时代的楷模,历史将永远铭记。借由清明节,教师可以开展向英雄们致敬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他们坚守岗位、英勇奉献的精神。
二是了解乡风,感受民俗。教师可以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聆听、询问走访、查找资料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节日的风俗。
三是收集资料,提升内涵。关于传统节日的诗歌、文章、传说数不胜数。每当节假日,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整理传统节日的内容,回校后开展相关活动,如手抄报比赛、节日诗歌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提升文化内涵。
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教师要立足语文课堂,将传统节日文化扎根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和语文素养。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记者李雨溪何榕一个平常下午,当礼乐街道中福社区的小朋友们在该社区“430学堂”安静学习时,社区青年小梅在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