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检察院以多元方式推进司法救助,救助工作走向精细化 最近一年发放司法救助金超30万元
案发地镇政府代表、派出所代表以及阳光检务联络员等参加一宗司法救助案的公开答复会。新会检察院供图
“之前一家四口都靠他的工资,这日子怎么过下去?”2019年,群众冯春桃(化名)在新会区人民检察院(下称“新会检察院”)接访室情绪激动。早前,她的丈夫在一场交通肇事事故中死亡,法院判决加害人赔偿120多万元,但她一直没有收到钱。
控申干警了解到,现在冯春桃一边打工一边照顾两个幼儿,生活艰难,于是迅速启动了司法救助程序。随后,新会检察院决定对冯春桃和两个孩子发放救助金5万元,并及时发放到位。
近年来,新会检察院坚持主动作为、应救尽救的理念,以多元方式推进司法救助。2020年,该院共为18人发放救助金近32万元,其中包括低收入人口、军人军属、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救助工作逐步走向措施精细化、对象精准化、效果更优化。
●南方日报记者李霭莹
主动挖掘案件线索
廖平(化名)本是六口之家的顶梁柱,上有二老,下有儿女。2018年的一场车祸,夺走了廖平的生命,也让整个家陷入了困窘。当时,加害人被判决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赔偿约50万元。廖平家属不服,到新会检察院上访。
经立案复查,新会检察院决定不予抗诉,但控申干警发现家属可能符合救助条件,遂向他们宣讲政策、指引提供材料。去年,家属顺利递交了申请,获得市、区两级检察院发放的司法救助金10万元。
新会检察院控申部门在开展司法救助工作中,强化主动救助意识,从主要依靠救助申请向依职权挖掘线索转变,拓展多元线索收集渠道,实现主动及时救助。
一方面,控申部门在日常接访过程中,关注信访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对于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另一方面,控申部门加强与院内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联系,增强业务部门的告知意识。在办案过程中,业务部门发现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时,可引导其提请司法救助,同时将线索及时移送控申部门。
2020年,新会检察院办理的9件司法救助案件均由该院依职权发现线索,其中2件为控申部门在接访过程中发现,7件由其他业务部门移送。
拓宽多元救助渠道
向廖平家属发放了司法救助金后,新会检察院并没有停止对他们的关注。
廖平的父亲是退役军人,儿女都是未成年人。为保证对退役军人和未成年人的重点救助,新会检察院积极扩展救助方式,走访联系当地热心企业,争取注入社会救助的力量。最终,江门市明星纸业公司向家属捐出慈善款5万元。同时,新会检察院还联动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当地政府,争取解决廖平父亲的待遇以及两个孩子的就学交通问题。车祸的加害者也承诺履行法院判决,每月分期偿还1000—1500元。
除了发放司法救助金,新会检察院拓宽多元救助渠道,对接当地镇街政府、教育、妇联等职能部门以及当地企业,帮助救助申请人争取教育补助、心理辅导、企业慈善捐款等,提升救助的实效。
如今,该院正计划与多部门签订线索移送机制,加强与公安、法院、司法、民政以及群团组织的沟通协调,整合救助资源,帮助被救助人解决低保、学费、就业等生活实际问题,实现全方位、立体式救助。
公开听证广纳良策
早几年,周俊平(化名)在新会一家模具加工店打工,工作期间左手被压伤致伤残六级,而当时,她还不到12岁。法院判决,加工店使用童工,应赔偿40万元。然而时隔两年,加工店没有支付任何赔偿款,甚至关门离开了新会。
收到该线索后,承办检察官立即启动了司法救助程序优先办理。然而,周俊平并未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此种情况是否符合救助条件?2020年9月,新会检察院召开了首场司法救助案件公开听证会,邀请市人大代表、区妇联代表、村委会代表一起探讨。
与会人员认为,周俊平系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家里多年来一直是低保户,符合司法救助的重点救助对象标准。而加工店老板下落不明,即使周俊平申请强制执行,也难以及时得到有效赔偿。最终,新会检察院决定予以救助。
为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增强司法救助办案透明度,新会检察院多次召开公开审查会,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该院相关负责人称:“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的司法温度和人文关怀,也有效督促检察官接受社会监督,达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新闻推荐
绘就“村级事务地图”,为“十四五”乡村振兴领航定向新会233个村(社区)编制实施五年规划
→双水镇蓢头村是新会区首批完成规划编制的村。通讯员供图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新会各村、各社区将如何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