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
小学是启蒙阶段,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广大青少年在此阶段能够接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传承,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新会区崖门镇仙洞学校李敬强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熏陶和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厚的人文素养,并逐渐规范其日常行为的教育过程。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小学是启蒙阶段,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广大青少年在此阶段能够接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传承,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对于启迪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涵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是哲学、道德、文学、艺术,还是军事、医学等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我们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要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扬并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
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传统文化氛围。崖门镇仙洞学校先后建设文化长廊以及装饰各功能室,营造出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走进校园,墙壁说话,草木传情。温馨提示、国学经典、爱国主义标语等随处可见,吸引人驻足阅读。
多样化开展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一直以来,学校通过开展多样的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晨读、知识竞赛、手抄报、作文竞赛、文艺汇演等,能让学生了解并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以及世界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春节期间,我校要求学生参与有趣生动的年庆和民俗活动,进一步认同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通过让学生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我校利用学生对过节的兴趣,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再现屈原投江的一段历史史话,师生们被屈原身上那股民族的正义感和浓浓的爱国情所折服,全场深情地吟颂起怀念屈原的诗词;中秋节,我们赋予更多的是亲情教育和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教育。孩子们在了解传统节日的基础上感受到中秋节人们盼望团圆、思念亲人的情怀。在欢度这个古老节日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及感恩和孝道教育。
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精髓。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把传统文化有机地融进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地挖掘出文学作品的“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以塑造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尤其小学阶段的一些优秀的古诗文,如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石灰吟》《竹石》《悯农》《登鹳雀楼》等,语言凝练、意境优美、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教学时,首先,教师要详细介绍诗人写诗的时代背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如果学生不知道《石灰吟》的写作背景,又怎能深刻体会“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豪气与悲壮呢?其次,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吟诵,通过吟诵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如此便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文意,体会情感,达到思想升华。
“读读背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除语文教材要求必背的古诗词外,我校还开展经典包本活动,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对仗工整,读起来郎朗上口,易学易记。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丰盈精神内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些经典的语录应该让学生常记常新,伴随终身。
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不断延续和发展,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其优越性,在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加强对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使其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如古人云“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经典,让学生明确,在人生的轨迹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在拜金主义、奢侈主义层出不穷的年代,我们要学会自觉抵制这种不良的思想,采取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实自己。又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是大智慧,具有人格魅力,充满慈爱之心。强调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懂得尊重他人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的道理。从小学生抓起,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
有效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内容广博、内涵丰富,对于小学生道德养成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明辨是非善恶,净化思想。以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例,让学生懂得谦让,明白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以《三字经》为例,明白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为人之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魂,是道德规范、价值观、文化思想、精神观念的体现。学校是文化传承的基地,从小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永远不忘炎黄子孙的“根”。
新闻推荐
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手持垃圾钳与垃圾袋,细心捡拾垃圾。江门日报讯(文/图记者/任晓盈通讯员/大泽宣)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