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枢:敢为天下先 创多个“中国第一”

中山日报 2021-03-25 00:58

唐廷枢雕像当香山人唐廷枢走完60年人生的时候,洋务派领袖李鸿章亲自为他主持追悼会,更是让十三国为其降半旗致哀,他在悼词的一句话颇有含义:“中国可无李鸿章,但不可无唐廷枢。”中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中国第一条国产铁路、中国第一家机械煤矿、中国第一家水泥厂、中国第一台自产火车、中国第一家医院,都与他的名字相连。带着这些盛名,他离开了矢志振兴的国度,也成为一个时代独特的标志。

文/本报记者 冷启迪 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唐家湾出了“英汉词典第一人”

在珠海蜿蜒美丽的海岸线上,静卧着一座山水交融的百年古镇——唐家湾,它见证了香山百年来的风雨历程。走进唐家湾绵长深幽的古巷中,记者看到混合着现代与淳朴气息的中心村唐家村。青砖灰瓦的百年老屋,隐约可见气势恢宏的屋脊图腾,工艺精湛的飞鱼挑檐、木雕檩板……古民居、古街道、古庙宇,不仅唤起人们怀古思幽的情怀,也见证、传承着唐家湾的传统精神。

被誉为“中国近代先驱聚居地”的广东唐家湾,早在百多年前即已名声在外。当地人说,当时从美国旧金山寄信,只要封面写上“中国唐家湾”五个字,就会顺顺当当地送到唐家人的手中。别的不说,清廷于1872年至1875年送出的120名留美幼童中,唐家湾人占了13名,而其中就包括了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清华首任校长唐国安等人。在唐家湾人中,比唐绍仪、唐国安等人出道更早的,则是以唐廷枢为代表的一代人。在唐家湾历史名人展览馆内记载着这位“中国第一企业家”的历史。

少年时期,唐廷枢在香港马礼逊教会学堂受过6年的西式教育,由此学得一口好英文。毕业后,刚满16岁的唐廷枢在香港一家拍卖行充当助手。1851年起,他先在港英政府做了7年翻译,后前往上海海关当了3年高级翻译。6年的学习加上10年的翻译生涯,让唐廷枢掌握了一口极为流利的英文。而在当时,外贸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很多商人对英语并不熟悉,包括很多任职于洋行的买办们,也经常向唐廷枢请教英语。

在此契机下,唐廷枢决定编写一部实用的英语会话书,这就是1862年由广州纬经堂出版的《英语集全》(其兄唐廷植也参与编撰)。《英语集全》是中国第一部汉英词典及英文教科书,该书分天文地理、日常生活、工商业、官制、国防、买办问答共6卷,收录6000余词汇、短语及简单句子。由于当时买办多为广东人,唐廷枢的这本书也是用广东方言写成。

入职怡和洋行干得风生水起

1861年,在开辟通商口岸的有利局势下,唐廷枢进入洋行,代理英商怡和洋行在长江一带的生意,这样的买办生意,他一做就是12年。后来,他还担任起了怡和洋行总买办的职位,担任这样的职位可以说得上是风光无限了。随着人脉关系的不断拓展,唐廷枢的商业活动也随之不断扩大。当时,除了服务于怡和洋行外,唐廷枢也有自己的生意,他先后与人合伙开了3家茶庄,而因为收购茶叶的需要,他又陆续投资了3家钱庄,以周转资金。与此同时,唐廷枢又与其他买办如徐润等人在上海创立了丝业、茶业及洋药局三个同业公所,以促进买办业务和自营商业的共同发展。

可是在1873年时他竟然辞去了总买办的职务,加入了当时刚刚组建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担任总办一职,而这也成为唐廷枢一生中的重要转折。上海轮船招商局是维新变法的关键一环,是李鸿章等人为了打破洋人对航运的垄断而创办的企业,但是早期因为经营缺乏经验,一直处在亏损的状态,直到唐廷枢到来之后,扭转局面,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轮船企业,还开辟了远洋航运业务。

许多人好奇,放着日进斗金的职位不做,唐廷枢为何要去筹建轮船招商局,筚路蓝缕,前途未卜。如唐廷枢曾说过这样一件事:某次他乘坐怡和洋行的轮船由沪返港时,途中遇到风浪而耽搁行程。为避免饮水不继,洋人船主给每位中国旅客一铁壳水(约重一磅),饮用、洗面均在内;而船上装载的一百多头羊,却满桶水任其饮用。

“人不如羊”的侮辱与刺激,令唐廷枢大为愤恨,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再富足、在洋行地位再高,也不过是寄人篱下、为外人做嫁衣裳;国民的地位由其国家的强弱决定,国家贫弱令国民失去了基本的尊严。

创办开滦煤矿开启近代工业

近代企业需要大量的煤炭,但市场上土法生产的煤炭不能满足供应,而洋煤价格持续高企。无奈之下,李鸿章授命时任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的唐廷枢筹建开平煤矿。

这并不是一次病急乱投医的“点将”,而是李鸿章的深思熟虑,唐廷枢出色的经营才干已经让轮船招商局风生水起。1876年,唐廷枢受李鸿章派遣勘测开平煤矿。开平煤矿是唐廷枢一生所经营的企业中历史最久的一个。这个煤矿从勘察矿址、拟定计划、招集资本到正式开采,都在他的亲自主持之下进行。这所煤矿为洋务派官僚提供了他们所汲汲以求的“海防用项”,也为它的投资者每年提供了大量的股份收益。

筹办之初,李鸿章原打算官办,由于清政府财政困难,拿不出那么多资金,就改为官督商办。9月,唐廷枢等议定设局章程,头脑灵活的他拟集资80万两,分作八千股,向社会发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先开一煤井,待生意兴隆再添置机器或另开新井,这也是中国的第一只股票。10月,李鸿章批准了设局招商章程,允许筹办。开平矿务局建立后,唐廷枢一方面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广招商股,一方面带领从英国聘来的几名矿师和从广东招募的工匠奔赴开平一带选址打钻探煤。

唐山一号矿开凿不久,钻至91.4米时,已见到煤层。而钻到100多米时,预计可以得到的煤足够60年的开采,而未再继续深探。建于1878年的开平矿务局唐山矿,是中国大陆上第一个用机械开凿、西法开采的矿井。正是在唐廷枢的出色经营管理下,开平矿务局的煤炭产量在当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很快将洋煤挤出天津市场。这是属于开滦的光荣。那一声声钻鸣,凿开了中国封建文明坚硬而衰老的肌体,种下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火种。在古老中国衰惫的胸腔里,涌动着另一种文明的活力,它酝酿着、充漾着,终于在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的土地上,精准地寻找到了一个诞生口,那就是开滦。

然而由开滦创造的第一还远远没有结束,开滦开启了跨越3个世纪的传奇。作为中国北方工业文明的发祥之地,开滦前身开平矿务局不仅开现代机械采煤之先河,创下了年产78万吨煤炭的采煤峰值,还铺就中国第一条标准轨铁路,制造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生产中国第一桶水泥,建设出了中国最早的煤炭专用码头……在晚清乱象纷呈的时局中,开平矿务局的升平气象卓尔不群。

事了拂衣去,留下功与名

从1876年开始,44岁的唐廷枢就与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耕耘不辍进行实业活动,直到1892年病逝。十几年间,他在唐山创建了一批近代企业,推动了唐山近代工矿交通业的兴起。辛亥百年之际,记者曾经前往唐山追寻唐绍仪的踪迹,当记者来到唐山西山口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时,这里的人们告诉记者,这里对于唐山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第一佳矿”——“唐山矿”所在,也是唐山城市发生的源头:从落后闭塞的北方小村到现代化的工业大市,一切都是因煤而生。除此之外,大家也会告诉你,赫赫开滦百年的壮阔将以生动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而这最初的缔造者就是你们香山人。而当年也有大量香山人前往唐山与唐廷枢并肩开创开滦煤矿,至今仍然留下了大量香山后裔。

出生在香山,奋斗在唐山,两个地方因为一个人紧密相连。唐廷枢后半生都在为洋务事业奔走,平日清贫,在其去世后竟然没有留下家产。1892年10月,唐廷枢于天津病逝,他死后13国降半旗致哀,葬礼更是由李鸿章亲自主持,李鸿章知道他平日清贫,没有积蓄,便嘱咐“不必设筵款待”。更有友人在《申报》上撰文追思道:“惟公负坚忍不拔之志,不畏难,不贪利,用能再蹶再振,卒告成功”,这是唐廷枢后半生的真实写照,事了拂衣去,唯留功与名。

新闻推荐

6万余游耕人在开平务农 他们是乡村振兴 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江门日报讯(记者/胡涛通讯员/苏清岸隐峰)记者日前从开平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开平有从外地前来务农的游耕人6万余人,他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