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精神”传承百年 白沙乡贤初心未改
1920年5月12日,一辆吞吐着黑色烟雾的钢铁巨兽驶进了台山白沙墟。当地人仰头看着这辆陌生的机械产物,内心激动,充满好奇。“这就是火车吗?”有稚童拉着父母的衣袂问。
新宁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条民营铁路,其开技术之先,“转车盘”、轮渡火车创中国铁路史先河;其开风气之先,把“中国制造”的名声钉在了历史车轮之上,成为当时江门五邑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如今,走在白沙殿前街骑楼,斑驳的墙面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盛景。伴随着铁路而来的,是新宁铁路精神,即敢为人先的高瞻远瞩、铮铮傲骨的民族大义、咬定青山的工匠精神。铁路虽已不在,百年时光转瞬即逝,但白沙乡贤爱国爱乡初心不改,这些铁路精神,被白沙人一代一代地传承着。
策划/刘运华叶桃统筹/王平强严建广文/张华炽冯浩然
A
一段谋求发展的宗族往事
在白沙镇,有一个故事,被许多老一辈的人记住。这个故事,和他们的童年一起,也和新宁铁路白沙段在一起。
大约在清光绪三十年,在美国从事铁路工作长达40余年的陈宜禧回国,为了繁荣家乡的经济,解决当地人的就业问题,提出建筑新宁铁路的计划。在家乡民众和华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修筑新宁铁路筹备处,提出“不招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的三不主张,并先后到香港以及美国三藩市、西雅图和加拿大温哥华等地进行集股宣传,他提出的“勉图公益,振兴路权”的口号得到了海内外爱国华人的支持。
光绪三十二年,新宁铁路正式动工。之后斗山至公益、公益至北街两条路线先后通车,我国第一条国人自主投资、自主建造、自主运营修筑的民营铁路,也是全国最长的侨办民营铁路开始走入世人眼前。铁路的建设大大便利了台山本地的交通,促进了台山的经济发展。恩平、阳江绅商学界各团体纷纷致函新宁铁路总理陈宜禧,希望新宁铁路展筑阳江支线。陈宜禧先后两次勘察阳江路线,沿筋坑、水南、三合直达白沙墟,沿线各乡绅商士庶无不欢迎,希望集股修路。陈宜禧大受感动,决定以分段展筑的方法,先由宁城站分轨修至台山白沙旧墟,再由白沙接筑跨海建桥,经恩平直达阳江那龙。但斗山至公益、公益至北街两条路线建成后,陈宜禧欠下了不少债务。1916年,新宁铁路公司盈利后结清了所有欠款后,白沙段计划中的西部路线开始施工。鉴于海外招股困难,陈宜禧便采取两种方式进行招股:一是凡铁路沿线所占用的土地,按当时地价折算招股;二是发动沿线村镇居民,分姓氏宗族进行集股。
当时白沙墟有两个大姓宗族:马姓和黄姓。马姓集中在白沙墟周围的平原盆地,黄姓则集中在潮境附近等地。陈宜禧采取发动沿线村镇乡民,分姓氏宗族进行集股办法修筑铁路,竟引起黄马修路之争。以香港太平绅士马叙朝、马持隆为首的马姓认股25万元,黄氏不甘示弱集股12万元。但黄氏宗族对铁路走向不满意,选代表上书交通部,认为取消了原定经过潮境的线路,改为过三合直达白沙,是舍繁荣而经偏僻。陈宜禧则认为,潮境被群山环绕,不宜工程施工,且延长线路会增多建筑成本,有损铁路的营业利益。
1918年3月,正当铁路修筑至横坑、水寨时,黄族乡民数百人群起反抗、“火烧工棚”。后经新宁铁路公司与黄族代表反复协商,双方同意由长江站修筑一条四公里支线直通潮境,这场事端才告一段落。后因资金短缺,潮境支线终未建成。
“当时大家都是为了家乡好,只是意见不合。”至今仍然住在白沙的老人信叔说。
B
一份建设家乡的赤子情怀
仿佛约定好一般,原本争夺铁路站点的两大宗族,在建设家乡上,同样在血脉灵魂中流动着一份赤子情怀。
从白沙镇墟出发,大约十多分钟,就能到潮境村。如果说白沙是“马圩”,潮境可以说得上是“黄圩”了。在这里,还能看到不少旧时建筑,留下的骑楼仿佛在诉说着潮境当年的繁华。白沙镇侨联会工作人员介绍,黄氏乡亲遍布世界,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地黄氏宗亲总会会务昌隆,联系桑梓情深。
1986年以来,祖籍白沙镇船步近岭村的香港实业家、香港宝旺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台山商会顾问黄炳礼与妻子朱清莲家庭捐赠的项目有20多项,总金额超过6000万港元。潮境村居民向来用水困难,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得翻山越岭去挑。黄炳礼伉俪与同乡好友、旅港乡亲黄浩川共同商量,各捐50万港元,于1989年在潮境村建起一间自来水厂,把陈坑水库的水引到各家各户,彻底结束了潮境村居民长期用水难的历史,同时附近7个村落的乡民也用上了自来水。黄炳礼伉俪还捐资15万元,铺设了一条近岭大道,使原本的泥泞小道变为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道。黄炳礼伉俪于1991年获颁“振兴台山特别贡献奖”,并于1997年与三个儿子同时获授“台山市荣誉市民”称号,黄炳礼伉俪和黄达漳还获授“江门市荣誉市民”称号。
白沙镇马洞村委会上迳头村人马志民,是“中国主题公园之父”。他是香港中旅集团主要创建人之一,也是深圳华侨城的开创者。其大胆将主题公园引进大陆,创办了“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等,成为海内外旅游界公认的旅游学专家。
从1983年起,香港企业家、慈善家,伍舜德之妻马兰芳为建设家乡,先后捐资兴建台山市“三优”中心、马兰芳幼儿园、台山一中马兰芳礼堂、五邑大学马兰芳楼等,并荣获“江门市荣誉市民”称号,获颁“江门市区特别贡献奖”“振兴台山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C
一条藏着历史的街道
银信是外汇书信银两的简称,是旧中国包括五邑地区在内的粤语方言区民众对海外谋生的华侨华人寄给家人的汇款凭证(“银”)和家信(“信”)历史的俗称。而银号这种民营金融机构,除了银信递送、兑换业务之外,还进行储蓄、汇兑、贷款、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务。
在白沙旧墟,有一座旧洋楼,安静地矗立在一片骑楼当中。“这是白沙的五洲汇兑有限公司,是白沙下屯塘口村人马叙朝和江头月山村人马持隆创立的。”白沙侨联办工作人员道出了它的真实身份。马叙朝,1878年生,早年在广东经营丝织业起家,后涉及铁路、船运、地产、银行及保险等生意。1906年,陈宜禧集资建新宁铁路公司,马叙朝、马持隆也有投资,是公司董事。
在白沙侨联会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同一条街道的一栋黄色建筑前,这是曾经的大华银号。大华银号的创始人马笃生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白沙镇墨林神前村人,1884年出生在一个华侨家庭,年少时随父亲赴美国三藩市谋生,后成为当地著名侨领。20世纪初期,华侨捐资助学风潮甚浓,马笃生听闻家乡墨林神前村高年级子弟读书要走10多公里,便决定兴建学校。他带头并发动同乡兄弟捐款共4万元,建立起下屯(达德)学校。后来,马笃生还为台山一中、马氏台山东华高级补习学校等捐资。
在这条藏着历史的街道里,若是有心,可以如同寻宝般,发现一家又一家银号,也许其中还有一段又一段故事。但不变的,是那份朴素的乡愁、那份爱国爱家的真诚。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陈素敏)日前,台山市推出暖心措施,鼓励职工就地过年,包括发放“新春大礼包”“亲情通话流量包”,对通过培训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