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 “农事村办”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百米” 党员干部跑腿,贴心服务送上门,年均为群众办事2万多件
台山党员干部积极送公共服务上门,群众“开门可服务,办事不出村”。任龙摄
前不久,72岁的吴伯了却了一桩烦心事。
吴伯是台山市海宴镇丹堂村村民,今年1月,出门摘菜时不慎跌到,小腿骨折,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正发愁之际,海宴镇和丹堂村开展“农事村办”走访调研,了解到吴伯的情况,当即安排一位村干部为他跑腿。
“买菜买油,置办年货,都帮我办好了。”吴伯欣喜地表示,对跑腿服务十分满意。
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让群众享受高质量生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台山推行“农事村办”的初心。
2016年开始,台山市以党的领导、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三个重心”下移为主线,落实“一二三”要求,即每个行政村(社区)建立一个标准化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两支基层服务队伍、建立三项制度,全面推行“农事村办”,打通基层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盼愁”。
近五年来,台山市共梳理103项与农村百姓群众紧密相关的事项,列入“农事村办”服务范畴,通过党员干部跑腿帮办、代办或送服务上门,年均帮助群众办理各类事项2万多件,真正实现群众办事“开门可服务,事务不出村”。
●南方日报记者任龙通讯员台组宣
探索创新?打通基层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生活在农村,尤其居住在偏远地区的群众大多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办一次社保年审,往往要花上一天,从村里跑到镇里,再跑到市里,更有甚者,一圈下来,“路跑完了,事却没办成”。
在台山市,不少群众也曾有类似的经历。“以前去市里办事,最快都要一天。”深井镇獭山村村民余小民回忆,过去,村里交通条件较差,出去一趟很麻烦,“最怕到了市区找不对地方,找对地方又没带齐材料”。
群众办事不方便,除了基层服务跟不上,与台山面积广阔有一定关联。全市陆域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分布着17个镇(街)。其中,最远的北陡镇和深井镇到市区有上百公里,上、下川岛更是与陆地隔海相望。面对偏远农村办事难、难办事,“早日把公共服务延伸都村里”成为百姓心声。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群众的呼声很快引起台山市委、市政府的关注。2016年8月,台山市着手破解这一难题,并提出“农事村办”构想。根据相关部署,台山市明确以党的领导、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三个重心”下移为主线,打通基层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具体工作中,台山市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力量,推动各级党员干部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直接办理、代办服务、约请办理、指导咨询、上门服务等方式,最大限度保障基层群众“办事不出村”。
万事开头难。“农事村办”推行之初,面临基层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员匮乏等难题。为此,台山市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从群众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改起,不断延伸和拓展服务内容。同时全面梳理“农事村办”服务清单,把涉及组织、民政、计生、综治维稳、妇女儿童等方面的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理,推动全市公共服务初步延伸到基层群众家门口。
在赤溪镇护岭村党群服务中心,“农事村办”服务项目表格清晰醒目,村民们在村“两委”干部指引下,有序办理各项事务。白沙镇三八圩“农事村办”服务站设置了“流动调解庭”和“流动警务站”,实现“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不出村”。汶村镇党员干部每周四走村入户,把“"农事村办"服务送上门”,及时解决乡村振兴中的“疑难杂症”……
“"农事村办"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台山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帮忙跑腿帮办、代办,不少镇、村将公共服务送上门,让行动不便的群众在家里就能解决烦心事。
三管齐下?落实“三保障”办好“三心事”
“农事村办”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行以来,台山市坚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办”,不断完善升级,形成基层服务群众的一套成熟体系,最大限度办好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回顾近五年的发展历程,坚持从细微处入手,狠抓基础设施、制度及人员保障,是台山推行“农事村办”的三个有力抓手。
高标准建设村级党群服务中心。2017年以来,台山市全面开展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升级改造工程,市、镇两级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对120个基础设施较落后的村级办公活动场所进行升级改造,完成全市313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配备“侨都之窗”终端机和免费无线网络,实现村(社区)与市、镇网上办事大厅无缝对接、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
制度保障“农事村办”服务质效。台山陆续出台《台山市“农事村办”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台山市“农事村办”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台山市“农事村办”服务工作细则》,明确把103项与群众紧密相关的“农事村办”事项全部纳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理,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为进一步保证服务质量,台山市还探索建立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推行“微笑服务”,规范服务程序,增强队伍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大幅节省农村群众的办事时间和成本。
打造高素质“农事村办”服务队伍。以村(社区)“两委”干部、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村(社区)书记(主任)助理为主,选配镇(街)驻点干部、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人员作为补充,配置“农事村办”人员2300多人。同时,依托驻点直联工作制度,台山市把300多个直联团队纳入“农事村办”队伍,进一步充实服务能力。
据统计,近五年,台山市每年通过“农事村办”为群众办理或代办事项超过2万多件,年均接待群众逾14万人次。
优质公共服务“进村入户”,群众幸福感成色更足。“"农事村办"是一项真正的惠民举措。”斗山镇大湾村村民陈仕明对新变化深有感触。他表示,如今,村里能办理的事项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好,“基本不用再跑去镇里或市里”。
服务转变?“农事村办”为乡村振兴赋能
近年来,通过实施“农事村办”,台山市逐步把服务群众工作从单一服务向接待群众来访、宣传决策事项、提供行政服务、解释法律法规、指导生产生活五大服务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走进赤溪镇长安村,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和干净整洁的环境时常受到村民和游客点赞。短短两年前,长安村因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能力弱,人心涣散,发展迟滞。
推行“农事村办”服务以来,在市、镇支持下,该村迅速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并建立起过硬的服务队伍。在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中,该村“农事村办”队伍带领村民投身建设美丽家园的行动中,拆除100多间老旧猪舍,规划建成2000平方米的公园,村里还新增了球场、公厕、卫生站。
“原来的臭水塘都变成了荷花池,我们村现在是远近有名的美丽乡村。”在长安村村口开士多店的叶仕和自豪地说,现在长安村干净卫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办事方便,给村“农事村办”服务“打100分”。
长安村只是台山美丽乡村嬗变的一个缩影。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台山市“农事村办”服务队伍一直是中坚力量。
2018年开始,台山市着力改善民生福祉,补齐农村各项短板弱项,扎实开展村庄基础整治、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百村示范创建和“五大美丽”行动。面对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台山市“农事村办”队伍积极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积极引导村民转变思想,为各项整治行动顺利推进、如期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近五年探索实践,台山“农事村办”服务队伍也已成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更好解决基层治理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难题,台山市依托“农事村办”和驻点直联队伍,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近五年来,台山市围绕中心工作落实驻点联系群众制度,驻点直联队伍每周四“带着任务下乡”,不断增强基层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光如此,台山市财政每年还投入400多万元驻点直联专项资金,强化服务引领,加强监管督导,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真正搭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把党建引领融入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开辟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得到广大村民点赞。
新闻推荐
江门日报讯(记者/陈方欢通讯员/邓颖琪区文炜)近日,台山法院执行局接到市民电话举报,称发现一被执行人车辆停在台城街道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