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精神”今仍在 “四美白沙”再出发

江门日报 2021-02-14 08:24

“四美白沙”再出发。 白沙段所在的旧墟早已物是人非,但曾经风靡一时的洋楼仍可见当年繁华的影子。 曾经的白沙站如今已经逐渐消失在历史的过往当中,但白沙在新时代再次展翅飞翔。 利用过去的洋楼,龙蟠村正打造成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示范村。

1906年,一条全国最长的侨办民营铁路开始动工。对于这条铁路,台山籍旅美华侨陈宜禧有着宏伟的规划:南通铜鼓,东接佛山,西连阳江。1920年5月12日,新宁铁路白沙段正式完工通车。

漫步在台山市白沙镇的街头,虽然铁路旧址不再,白沙段所在的旧墟亦物是人非,但恍惚间,当年人声鼎沸的景象仍在眼前浮现。沿着原来的铁路行走,虽然冬日早至,但村民们正在田地里忙碌,像极了他们的先民,心怀向往,拼搏自强。

紫薇花待开,当年新宁往事,幕幕动人。

1戛然而止的铁路梦

白沙河河床、河岸均为白色晶莹石英砂,沙堆成山,白沙镇因地处河边,故而得名。该镇位于台山市西北部,北接开平市区,东连水步、台城,南临三合镇,西靠开平赤坎镇。此外,这里曾是新宁铁路支线枢纽,当年还是台山县城的有力候补之一。“差点就变成了县城。”这是当地老一辈常对稚童述说的旧时回忆。

白沙镇何以在当年成为有力的县城候补?这还要从新宁铁路说起。新宁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条民营铁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乘坐过后,动情地写下散文作品《机器的诗》。新宁铁路的建成,给近代五邑侨乡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以台城为交通枢纽、以新宁铁路为干线的水陆交通网络,实现了五邑侨乡在近代的交通变革,带来了墟市商业的兴旺,促进了侨乡的经济发展。

1909年,新宁铁路首期(公益至斗山段)通车,大大便利了台山本地的交通,促进了台山全境的经济发展。恩平、阳江绅商学界各团体看到铁路之便利,纷纷致函新宁铁路总理陈宜禧,希望新宁铁路展筑阳江支线。对此,陈宜禧也早有规划,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来,台城至白沙一线华侨众多,乡村富庶,客运货运需求大;二来,白沙是接开平、恩平再通往阳江的交通枢纽。通车以促进开平、恩平两地煤矿的开发,便利阳江的粮食、山货、海产、建材的输入,是完成新宁铁路贯穿南北宏愿的关键一环。台城至白沙线于1916年获当局批准修建,1917年正月正式动工,1920年3月竣工通车。这段铁路长26公里,分设11个站:台城、筋坑、水南、官步、三合、黎洞、上马石、东心坑、长江、田坑、白沙。

南通铜鼓,东接佛山,西连阳江,这是陈宜禧筑路的宏伟规划。白沙站,则成了陈宜禧规划中重要的支线枢纽。随着白沙站的建成通车,白沙很快便成了富庶一方的城镇,人们来往络绎不绝,与各地的商业往来更是频繁。新宁铁路白沙线经陈坑水库,过东心坑延伸至长江圩、朗北、山朗、南朗、墨林、塘口、双龙、望楼港等地。沿途的村庄大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岁月流逝,流落在各个角落的碉楼和洋庐,种种染上尘埃的拱廊凉亭,静寂无声的浮雕壁画,收敛锐气的玻璃窗铁栅栏……无不描绘着当年铁路过境、物阜民丰的芳华,无不吐露出自强不息、敢闯敢拼的华侨品格。

白沙车站旧址不远处,在白沙镇侨联部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可以看到一个岁月斑驳、遗留过往痕迹的水塔基座。台山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据考察,这里应该与当时铁路应用的一种名为“三角线”的转车技术有关。若是俯瞰这处遗址,可以看出其整体布局呈三角形,基本绕一个三角水塘分布,主要是作为火车整体掉头之用。三角塘则是一套加水系统,水塘为蓄水之用,而水塔则是引水塘之水,从高处为火车头加水。

然而,新宁铁路的雄心壮志却在这里戛然而止。阳江站因种种原因,最终只存在于陈宜禧的规划蓝图中,白沙站也成了枢纽终点站。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年10月,日军开始空袭台山,新宁铁路受到严重破坏。1939年2月14日,新宁铁路正式遣散铁路职工。

2薪火相传的“铁路精神”

133公里的新宁铁路,兴于开智、毁于战火,目前仅残存几个车站和部分路基。铁路虽灭,但是铁路魂永存于心,这让白沙镇涌现出许多传承了陈宜禧等一批铁路人爱国爱乡、自强不息精神的后来者。如香港黄道益活络油创造者黄道益,爱国将领黄光锐、余程万,政治家马超俊,中科院院士余国琮,实业家马均利,摄影家黄宗霑等。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受到了新宁铁路开放进取、顽强拼搏、爱国爱家的精神薪火影响,从而实现了非凡的人生价值。

“在广大外出乡亲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心怀家乡,时刻挂念着家乡的发展,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通过捐资等方式,支持着家乡大小事业的发展。小到村道修建,大到基础设施管理,大家踊跃参与其中。”白沙镇侨联相关负责人说,“这就是这种精神传承的体现。”

“铁路精神”今仍在。被誉为“活络油之父”的名医师、香港活络油厂创始人黄道益,就是白沙镇朗溪型洞里人。自1980年以来,黄道益就致力于家乡的教育、交通、卫生、敬老、农业等公益事业,捐赠了大大小小项目82宗,金额逾4000万港元。

伍马兰芳是白沙镇马洞村委会台安里(今田洋村)人,与伍舜德先生结为夫妇后,夫妇俩在香港创业,事业有成不忘回馈乡梓,报效祖国。自1983年3月捐资家乡第一个公益项目起,30多年来夫妇俩及其家族成员在国内捐赠总额超过2亿港元,其中有超过1亿港元“落户”台山,捐助项目50多个,是江门市荣誉市民,并获“江门市区特别贡献奖”“振兴台山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3迈进新时代的白沙镇

走进白沙镇的村落里,原来乱建的猪棚鹅棚已经搬迁,田野里不再满是禽畜粪便,空中弥漫着自然的清香。走在河边,白沙河两岸风貌依然,颇有几分南方水乡的韵味。城乡生态日益优化,建成了白沙党建公园、西村革命基地等基础设施,城镇宜居宜游水平不断提升。

走进该镇龙蟠村,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洋楼群,使人仿佛一下子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漫步于干净整洁的村道,老树、窄巷、青砖墙,一切都显得那样古色古香。到了晚上,以古建筑为基础、以星光灯为点缀的夜景,述说着这个城镇的底蕴与新生。

人杰地灵的白沙,仿佛有种与生俱来的文化气质,华侨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古村、侨圩、洋楼隐于镇中,让人流连忘返。

“四美白沙”再出发。近年来,白沙镇重点发展康养旅游,以产业美、人文美、环境美、生活美为目标,助力配合推进中开高速等四大工程,构建宜居宜商环境。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将龙蟠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示范村。走农业发展路子,推进全域旅游,以4A景区康桥温泉为中心,串联温泉、萝卜、碉楼等资源,推进森林康阳、文旅建设,打造白沙农旅品牌。

曾经的新宁铁路西部枢纽,已经逐渐消失在历史烟云中。如今的白沙镇,穿越百年时光阔步前进,在新时代里再次展翅飞翔。

策划/刘运华叶桃

统筹/王平强严建广

文/图张华炽朱磊磊林立竣

新闻推荐

晴好天气持续“打卡” 森林火险等级高 防火莫大意

江门日报讯(记者/区景常通讯员/林华立)据台山市气象局预报,1月28-30日,受冷空气影响,气温小幅下降;展望1月31日至2月3日,以多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