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十四五”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 不断续写开平新篇章
文/邓少军
回望“十三五”,开平市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迈向“十四五”,开平市已科学谋划好发展新蓝图。中共开平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报告提出,谋划推动“十四五”时期发展,必须围绕实现现代化,把握好解决好事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切实把“十四五”开平发展路子走对走实走好。
回顾“十三五”
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经济实力持续提升
●预计“十三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达390亿元,经济跃上新台阶,总量排位实现争先进位。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29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60亿元。
●进出口总额超128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累计完成本级交通投资超35亿元。
●江罗高速公路、高恩高速公路及江湛铁路建成通车,中开高速公路、开春高速公路及开阳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计划年底通车。
●江湛铁路开平南站投入使用,融入全国高铁网。
●持续织密优化快速路网,环城公路东环、南环、西环段及北环东延线一期、二期建成通车,金山大桥成为开平新地标。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成功打掉涉黑组织3个、恶势力犯罪集团4个、涉恶犯罪团伙84个。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
●“十三五”时期立案729宗,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34人,巡察覆盖率达98%。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和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翠山湖科技产业园纳入国家开发区目录,升级为省级产业园、省级高新区。
●高新技术企业今年拟达存量164家,是“十二五”期末的6倍,成功创建“2016-2020年全国科普示范县”。
获评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高质量完成5个市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累计完成165公里、200多条通自然村道路硬底化项目建设。
招商引资全面发力
●“十三五”时期累计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92个,投资总额达363亿元。
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扎实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
●不断跑出开平“加速度”,建邦杭萧项目成为全国第2个、江门首个“交地即动工”项目。
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落实“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开办企业实现一天办结。
●推出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服务,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9万户。
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预计今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达89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27亿元。
1“双循环”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去年9月26日,开平依利安达5G通信增资扩产项目动工,总投资约20亿元。截至今年8月,项目完成投资超3成。
今年5月,国家电投开平翠山湖燃气热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一期总投资约20亿元,将开展供热、供冷、售配电、智能微网、节能服务等综合能源服务。
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开平市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一个个缩影。开平市委全会报告提出,开平市处于内外循环交汇的位置,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抓住新发展机遇,推动各项工作朝着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用力,主动服务支撑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开平市将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持续加大工业、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投资力度。例如,全力推动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加快翠山湖燃气热电、依利安达5G通信增资扩产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加大“两新一重”建设和新兴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投资,鼓励和支持民间领域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等。
在国内国际市场开拓方面,根据报告,开平市将支持引导开平企业深耕国内市场,推动内外销产品一体化营销;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开平制造”品牌宣传,提高开平优质产品本土市场占有率,提升“开平制造”美誉度;全面落实省、江门市“外资十条”,招引重大外资项目落户。
同时,开平市将培育发展高质量产业集群。从开平市现有产业基础、项目引进及建设情况来看,“十四五”期间有望逐步形成文旅、水暖卫浴、先进装备制造、大健康、食品、建筑等高质量产业集群。
今年1月3日,宏发高新产业城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开平市翠山湖科技园,从签约到动工,仅用了4个月时间。宏发高新产业城项目是开平市目前引进的投资规模最大、产业拉动力极强的一个重大项目,该项目由深圳市宏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约7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10万平方米,第一期计划重点引进五金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大健康五大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报告提出,开平市要把精力资源集中投放在这些产业上,加快推进宏发高新产业城建设,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超30亿元、50亿元甚至100亿元的特大工业项目,做好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推动加快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
2创新驱动
抢抓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12月24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工程正式退役。这意味着,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将接过“接力棒”,开启下一步探索之旅。
开平市委全会报告提出,开平市将始终把创新摆在改革发展大局中的核心位置来抓,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潜力,做实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引资引智创新创业基地。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开平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高质量发展新机遇的第一大要点。其中内容之一,便是推进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支持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加强与院士团队对接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目前,开平市正加强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沟通,学习借鉴东莞散列中子源项目先进经验,充分发挥15个国家、60多个科研机构、400多位国际科学家参与的资源优势,支持香港、澳门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进香港科技应用转化基地建设。
根据报告,开平市将全面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进一步擦亮翠山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省级高新区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品牌,促进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全力支持企业建立“行业标准”和创建科研机构。
今年,翠山湖科技产业园将申报省级高新区工作作为头号工程全力冲刺,完成了全套申报材料上报,于5月25日顺利完成省专家组现场评审环节。同时,以申促建,根据省专家组意见,于7月11日完成整改方案并上报。
报告提出,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翠山湖科技产业园争先进位,在巩固省级高新区建设基础上,按国家高新区要求布局配置创新要素,优化科研平台布局和企业上市格局,营造良好的园区科研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培育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
根据报告,开平市还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拓宽视野、创新思路,深化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引、育、留、用”人才发展机制,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博士)人才平台、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建设等。
据统计,今年以来,开平市新增在站博士后2人、博士8人、全日制硕士41人,新增定向培养医疗卫生人才29人,新培养高技能人才331人,引进“百名博(硕)”1名。
报告提出,开平市将优化人才服务,深化开平市领导与高层次人才“一对一”结对联系工作机制,完善吸引人才的配套优惠政策,营造爱才惜才、敬才用才良好氛围。
3“双区驱动”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十四五”时期,随着“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必将引爆辐射引领效应,为开平市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因此,开平市委全会报告提出,开平市要增强机遇意识,充分利用“双区驱动”的叠加效应,主动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对接合作,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强化与湾区重点领域合作。报告指出,开平市要主动加强和拓展与大湾区城市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全面参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设,着力推进与珠三角城市空间规划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产业链供应协作,寻求在差异化发展中突围而出;要发挥开平市现有土地、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加强与港澳、深圳、广州的产业合作,探索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模式;全力抢抓湾区内先进产业延伸、溢出、转移,切实提升竞争力;要发挥开平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安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同时,开平市将打造高水平开放新高地。例如,加快推进赤坎古镇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赤坎新区,力争承办世界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并设立永久会址,构筑全球华侨华人的共同家园等。据了解,赤坎古镇项目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报告还提出,加快塘口青年文创小镇建设,打造更多湾区青年创新创业载体,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海外侨胞到开平市就业创业,做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
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报告提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数字政府”改革,规范工程建设领域配套中介市场,扩大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建设成效,在亿元投资实业项目上常态化推进“交地即动工”改革。
此前,开平市继2018年创造了投资超10亿元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动工”的“开平新速度”后,又于2019年5月24日推动计划总投资10亿元的广东建邦杭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成为全国第二个、江门市首个“交地即开工”项目,再次刷新“开平速度”。
报告提出,探索构建“网购式”政务服务新体验,落实便民高效的“指尖上的服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做优开平市国有资本。强化重大平台、土地资源、招商引资和企业上市市级统筹,集中资源打造一批市级统筹示范平台和示范园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促进招商引资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4平衡协调
提升全域高质量发展水平
近年来,开平市全面落实省“一核一带一区”和江门市“三区并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取得了一定成效。开平市委全会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开平市要深度参与省“一核一带一区”和江门市“三区并进”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全域高质量发展水平。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报告提出,推动纳入都市核心区和生态发展区的镇(街)依托特有资源,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做到各展所长、赛龙夺锦。
依据《江门市加快构建“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实施方案》,开平市长沙、三埠、水口、月山、苍城和沙塘6个镇(街)纳入江门都市核心区,其他镇则纳入生态发展区,同时,提出把台山市和开平市的城区以及周边重点园区打造成“副核心”。
报告指出,要瞄准江门“副核心”建设目标发力,加快推动中心城区产业、交通、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一体化进程。综合考虑月山、水口、沙塘、塘口、赤坎、百合等镇与中心城区发展联系程度,发挥环城公路串联功能,适度扩大中心城区范围,拓宽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空间。同时,激发生态发展区内在潜力,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新兴工业、现代农业和旅游业,持续擦亮全域旅游驱动型乡村振兴品牌,打造大湾区华侨康养基地。此外,发挥优势,与大广海湾区共建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报告指出,实施产业提质工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抓好马冈鹅、大沙茶、禽蛋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申报省级茶叶产业园;连线连片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一批集特色生态观光农业、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现代化乡村旅游示范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持续开展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厕所革命”成果。
经济社会越往高质量发展,越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十四五”时期,开平市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例如,坚持不懈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化推进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等。
根据报告,开平市将全力创建省文旅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整体更新活化开平碉楼与村落,加快荻海埠保护更新综合开发、开平学宫重建等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南粤古驿道;持续擦亮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张名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文化旅游名城。
11月30日,生态环境部在北京举行2018-201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表彰授牌活动。开平市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第四批全省唯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市。此次授牌,标志着开平市实现了从“拥有绿水青山”资源禀赋到“保护绿水青山、挖潜金山银山”的成功转型。
立足过去取得的成绩,报告提出,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开平。
报告提出,持续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问题,消除重污染天气,推动潭江流域水质持续改善、稳定达标;强化河长制、湖长制,高质量建设开平碧道,打造潭江、苍江沿岸风貌景观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持续巩固“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成果,推进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淘汰搬迁、升级转型;全面推行城乡垃圾分类,加快推进开平循环经济生态园二期和城区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大行动,继续深化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持续提升森林城市和公园城市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孔雀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全力申报建设天露山省级森林公园,打造一批省级森林小镇。
新闻推荐
省内玩法越来越丰富。开平塘口镇省内有不少新的旅游商业项目开平寒假在即,就近省内游,到乡村走走,不仅可以体验传统文化...